一种轻量化的车辆篷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4239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量化的车辆篷盖系统。包括安装在车厢两侧的轨道、安装在轨道上的多个平移支撑装置、安装在车厢前部的驱动装置及液压马达、安装在车厢前部的两个转角装置以及安装在车厢后部两侧的两个尾轮装置;平移支撑装置由平移支撑组件和折叠撑布组件构成,平移支撑组件包括相对的两个竖直支撑板,在竖直支撑板的下端内侧安装有基座板,在基座板的上部安装有上轨道轮、下端安装有下轨道轮,在竖直支撑板的上部安装有Z形托板,在Z形托板之间安装有支撑横梁,还包括撑布横杆,在其两端安装有由铰接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构成的折叠支臂,两个支臂的端部与其两侧的支撑横梁分别铰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升了篷盖系统的整体轻量化水平。轻量化水平。轻量化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量化的车辆篷盖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篷盖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轻量化的车辆篷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篷盖系统是用于渣土车车辆的环保设施,渣土车在行驶时,若不对车厢内的渣土进行苫盖,则在气流的作用下,车厢内的渣土会飞扬起来,并到处悬浮/飘落,导致环境污染,令施工区域、行驶路线上的粉尘度增加。为了解决渣土车的前述污染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在渣土车的车厢上设置苫布或者设置篷盖系统来封闭车厢,避免渣土在气流下飞扬。
[0003]篷盖系统由篷布、轨道、平移支撑装置和驱动装置构成,其中平移支撑装置沿轨道移动,驱动装置安装在车厢上,驱动平移支撑装置作往复平移移动,篷布铺设安装在平移支撑装置上,当平移支撑装置的间距减小时,篷盖系统进入收缩折叠状态,当平移支撑装置的间距增大时,篷盖系统进入展开状态。车辆篷盖系统作为安装在车辆上的附属设施,其整体重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车辆的综合油耗,因此对篷盖系统进行轻量化设计是一个发展方向。现有的篷盖系统轻量化设计不足、重量较大,需要对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轻量化的车辆篷盖系统,提升整体轻量化水平,通过降低车辆负担来降低车辆由于增设篷盖系统而导致的油耗上升程度。
[0005]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轻量化的车辆篷盖系统包括安装在车厢两侧的轨道、安装在轨道上的多个平移支撑装置、安装在车厢前部的驱动装置及液压马达、安装在车厢前部转角位置的两个转角装置以及安装在车厢后部两侧的两个尾轮装置;平移支撑装置由平移支撑组件和折叠撑布组件构成,平移支撑组件包括相对的两个竖直支撑板,在竖直支撑板的下端内侧安装有基座板,在基座板的上部安装有上轨道轮、下端安装有下轨道轮且轨道位于上轨道轮与下轨道轮之间,在竖直支撑板的上部安装有Z形托板,在Z形托板之间安装有支撑横梁,还包括撑布横杆,在撑布横杆的两端安装有由铰接连接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构成的折叠支臂,两个支臂的端部与其两侧平移支撑装置的支撑横梁分别铰接连接。
[0006]优选地:Z形托板的上部板体的外端向下弯折并且该弯折部采用螺栓与竖直支撑板的上部固定连接;支撑横梁的端部置于Z形托板的下部板体上并且采用连接螺栓固定连接。
[0007]优选地:上轨道轮设置有一个、下轨道轮设置有两个,三个轨道轮成三角形布置;轨道为具有方形截面的金属棒料,在各轨道轮的外缘均设有轨道槽且轨道落入轨道槽内。
[0008]优选地:第一支臂的端部与撑布横杆焊接固定,第二支臂的端部具有弯折部且该弯折部的端部与第一支臂的端部铰接连接;在支撑横梁的端部侧壁上焊接安装有连接板,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端部分别与相应的连接板铰接连接。
[0009]优选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后基板、驱动前基板以及位于两者四角位置之间的组装螺栓,在驱动后基板与驱动前基板之间安装有主动绳轮、上从动绳轮和下从动绳轮,液压马达驱动主动绳轮。
[0010]优选地:两个转角装置以车厢的中心面为中心镜像对称设置;转角装置包括转角基板,在转角基板上安装有上轮支座和下轮支座,在上轮支座上安装有两个上部绳轮,在下轮支座上安装有两个下部绳轮,位于外侧的绳轮的直径大于位于内侧的绳轮的直径。
[0011]优选地:在转角基板上还安装有安全挡板,安全挡板位于外侧上部绳轮和下部绳轮的外侧。
[0012]优选地:尾轮装置包括尾轮支座以及安装在尾轮支座内的尾部绳轮,还包括用于调节尾部绳轮位置以张紧钢丝绳的张紧组件。
[0013]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轻量化的车辆篷盖系统,与现有的车辆篷盖系统相比,本技术中的篷盖系统通过在相邻的两个平移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折叠撑布组件,提升了相邻的平移支撑组件之间的跨度,这样篷盖系统需要配置的平移支撑装置的数量就减少了,显著降低了车辆篷盖系统的总重量,提升了车辆篷盖系统的轻量化水平。同时,折叠撑布组件由撑布横杆和两端的折叠支臂构成,自身轻量化水平较高,进一步保证了篷盖系统的轻量化水平,通过提升轻量化水平,降低了由于安装篷盖系统导致车辆油耗上升的程度。
[0015]通过设置折叠撑布组件且其两端的折叠支架能够进行展开和折叠,令其在篷盖系统充分展开时对上方的篷布进行支撑,在篷盖系统充分折叠时,折叠撑布组件的中部向上拱起来、撑布横杆上升移动,因而对折叠后的篷布也同样产生支撑功能,这样篷盖系统在动态收缩折叠的过程中,篷布能够有序折叠,有效避免了篷布杂乱折叠时导致的挤压褶皱以及陈旧压痕问题,提升了篷布以及篷盖系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中转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中轨道及平移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图4中平移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图4中折叠撑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1、液压马达;2、驱动装置;2

1、驱动后基板;2

2、组装螺栓;2

3、驱动前基板;2

4、上从动绳轮;2

5、下从动绳轮;2

6、主动绳轮;3、转角装置;3

1、转角基板;3

2、上轮支座;3

3、上部绳轮;3

4、下轮支座;3

5、下部绳轮;3

6、安全挡板;4、钢丝绳;5、尾轮装置;6、平移支撑装置;6

1、安装螺栓;6

2、竖直支撑板;6

3、基座板;6

4、上轨道轮;6

5、下轨道轮;6

6、连接螺栓;6

7、支撑横梁;6

8、Z形托板;6

9、连接板;6

10、第一支臂;6

11、第二支臂;6

12、撑布横杆;7、车厢;8、轨道;9、篷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0025]请参见图1,本技术的轻量化的车辆篷盖系统包括安装在车厢7两侧的轨道8、安装在轨道8上的多个平移支撑装置6、安装在车厢7前部的驱动装置2及液压马达1、安装在车厢7前部转角位置的两个转角装置3以及安装在车厢7后部两侧的两个尾轮装置5。
[0026]钢丝绳4安装在驱动装置2、两个转角装置3和两个尾轮装置5上,尾部的平移支撑装置6与钢丝绳4固定,液压马达1通过驱动装置2驱动钢丝绳4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的车辆篷盖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安装在车厢(7)两侧的轨道(8)、安装在轨道(8)上的多个平移支撑装置(6)、安装在车厢(7)前部的驱动装置(2)及液压马达(1)、安装在车厢(7)前部转角位置的两个转角装置(3)以及安装在车厢(7)后部两侧的两个尾轮装置(5);平移支撑装置(6)由平移支撑组件和折叠撑布组件构成,平移支撑组件包括相对的两个竖直支撑板(6

2),在竖直支撑板(6

2)的下端内侧安装有基座板(6

3),在基座板(6

3)的上部安装有上轨道轮(6

4)、下端安装有下轨道轮(6

5)且轨道(8)位于上轨道轮(6

4)与下轨道轮(6

5)之间,在竖直支撑板(6

2)的上部安装有Z形托板(6

8),在Z形托板(6

8)之间安装有支撑横梁(6

7),还包括撑布横杆(6

12),在撑布横杆(6

12)的两端安装有由铰接连接的第一支臂(6

10)和第二支臂(6

11)构成的折叠支臂,两个支臂的端部与其两侧平移支撑装置(6)的支撑横梁(6

7)分别铰接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的车辆篷盖系统,其特征是:Z形托板(6

8)的上部板体的外端向下弯折并且该弯折部采用螺栓与竖直支撑板(6

2)的上部固定连接;支撑横梁(6

7)的端部置于Z形托板(6

8)的下部板体上并且采用连接螺栓(6

6)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量化的车辆篷盖系统,其特征是:上轨道轮(6

4)设置有一个、下轨道轮(6

5)设置有两个,三个轨道轮成三角形布置;轨道(8)为具有方形截面的金属棒料,在各轨道轮的外缘均设有轨道槽且轨道(8)落入轨道槽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量化的车辆篷盖系统,其特征是:第一支臂(6

10)的端部与撑布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中良祖庆元张洪鹏高国海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福悦同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