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852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0
电磁继电器(1)的可动触点侧端子(623)具有:侧部片(625),其上下延伸;弯曲部(627),其与侧部片(625)的上端连结;以及上部片(624),其借助弯曲部(627)与侧部片(625)连续设置,从弯曲部(627)朝向电磁继电器(1)的外侧延伸,位于比侧部片(625)靠外侧的位置,可动触头(622)的一个端部与上部片(624)连结,可动触头(622)从上部片(624)朝向电磁继电器(1)的内侧延伸,在可动触头(622)的另一个端部设有辅助可动触点(621)。点(621)。点(62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继电器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电磁继电器,已知如以下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的电磁继电器,该电磁继电器具有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通过使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接触分离来切换第1固定触点与第1可动触点之间的导通、非导通。
[0003]在该专利文献1中,在由板簧构成的可动触头设有第1可动触点,该可动触头借助可动触点侧端子固定于线圈骨架。此时,例如,通常通过树脂铆接(热压接)等而将可动触点侧端子固定于线圈骨架。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1524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在这样的具备由板簧构成的可动触头的电磁继电器中,优选能够自由地设定板簧的弹簧长度。即,优选提高由板簧构成的可动触头的弹簧长度的设计自由度。
[0008]于是,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得到能够进一步提高由板簧构成的可动触头的弹簧长度的设计自由度的电磁继电器。
[0009]本公开的电磁继电器具有线圈和供所述线圈卷绕的线圈骨架,该电磁继电器包括:第1固定触点;第1可动触点,其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相对,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接触分离;固定触点侧端子,其设有所述第1固定触点;可动触头,其设有所述第1可动触点,由板簧构成;以及可动触点侧端子,其固定有所述可动触头,所述可动触点侧端子具有:第1片部,其上下延伸;弯曲部,其与所述第1片部的上端连结;以及交叉片部,其借助所述弯曲部与所述第1片部连续设置,从所述弯曲部朝向所述电磁继电器的外侧延伸,位于比所述第1片部靠外侧的位置,所述可动触头的一个端部与所述交叉片部连结,所述可动触头从所述交叉片部朝向所述电磁继电器的内侧延伸,在所述可动触头的另一个端部设有所述第1可动触点。
[0010]根据本公开,能够得到能够进一步提高由板簧构成的可动触头的弹簧长度的设计自由度的电磁继电器。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而得到的立体图。
[0012]图2是从第2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而得到的立体图。
[0013]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图,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卸下罩的状态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14]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图,是从第2斜上方观察卸下罩的状态而
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15]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罩以外的构件的俯视图。
[0016]图6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罩以外的构件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17]图7是从第2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罩以外的构件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18]图8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所具备的电磁体装置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19]图9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所具备的移动构件、可动部以及可动触点部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20]图10是从第2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所具备的移动构件、可动部以及可动触点部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21]图11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所具备的辅助触点部和辅助驱动部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22]图1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触点部和辅助触点部的接触分离的图,是表示触点部和辅助触点部处于第2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3]图1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触点部和辅助触点部的接触分离的图,是表示触点部和辅助触点部处于第1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4]图1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触点部和辅助触点部的接触分离的图,是表示触点部和辅助触点部处于第2位置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
[0025]图1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触点部和辅助触点部的接触分离的图,是表示触点部和辅助触点部处于第1位置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
[0026]图16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触点部、辅助触点部以及线圈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0027]图1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罩的内部的立体图。
[0028]图1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罩的反面图。
[0029]图1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图,是表示用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铅垂面剖切电磁继电器的存在辅助触点的位置的状态的后视图。
[0030]图20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将辅助触点部安装于线圈骨架的状态而得到的立体图。
[0031]图21是从第2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将辅助触点部安装于线圈骨架的状态而得到的立体图。
[0032]图2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将辅助触点部安装于线圈骨架的状态的后视图。
[0033]图2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将辅助触点部安装于线圈骨架的状态的俯视图。
[0034]图24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辅助触点部而得到的立体图。
[0035]图25是从第2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辅助触点部而得到的立体图。
[0036]图2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辅助可动触点部的后视图。
[0037]图27是分解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辅助可动触点部的后视图。
[0038]图28是从上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而得到的立体图。
[0039]图29是从下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而得到的立体图。
[0040]图3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的后视图。
[0041]图3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可动侧压入部的俯视图。
[0042]图3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在可动侧压入部压入辅助触点部的可动触点侧端子的状态的水平剖视图。
[0043]图3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可动侧压入部的侧剖视图。
[0044]图3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在可动侧压入部压入辅助触点部的可动触点侧端子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0045]图3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侧压入部的俯视图。
[0046]图3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在固定侧压入部压入辅助触点部的固定触点侧端子的状态的水平剖视图。
[0047]图3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侧压入部的侧剖视图。
[0048]图3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在固定侧压入部压入辅助触点部的固定触点侧端子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0049]图3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图,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卸下罩的状态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50]图4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图,是从第2斜上方观察卸下罩的状态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51]图41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基座而得到的立体图。
[0052]图42是从第2斜上方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基座而得到的立体图。
[0053]图4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罩的内部的立体图。
[0054]图4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罩的反面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具有线圈和供所述线圈卷绕的线圈骨架,其中,该电磁继电器包括:第1固定触点;第1可动触点,其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相对,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接触分离;固定触点侧端子,其设有所述第1固定触点;可动触头,其设有所述第1可动触点,由板簧构成;以及可动触点侧端子,其固定有所述可动触头,所述可动触点侧端子具有:第1片部,其上下延伸;弯曲部,其与所述第1片部的上端连结;以及交叉片部,其借助所述弯曲部与所述第1片部连续设置,从所述弯曲部朝向所述电磁继电器的外侧延伸,位于比所述第1片部靠外侧的位置,所述可动触头的一个端部与所述交叉片部连结,所述可动触头从所述交叉片部朝向所述电磁继电器的内侧延伸,在所述可动触头的另一个端部设有所述第1可动触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可动触点侧端子在所述线圈骨架的第1保持部处保持于所述线圈骨架,所述第1保持部包括能够压入所述第1片部的第1压入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第1片部包括第1片部主体和从所述第1片部主体突出且向所述第1压入孔压入的第1突出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第1突出部从所述第1片部主体朝向所述电磁继电器的内侧突出。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第1片部包括能够勾挂于所述线圈骨架而抑制从所述线圈骨架的脱离的第1爪部。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可动触点侧端子和所述可动触头在所述固定部处铆接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线圈骨架具有上下延伸且供所述线圈卷绕的胴体部和与所述胴体部的上端连续设置的第1翼缘部,所述可动触点侧端子保持于所述第1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山真千子奥田晃弘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