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城市互通式立交匝道曲线梁桥优化模型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交匝道曲线梁桥设计领域,尤其涉及城市互通式立交匝道曲线梁桥优化模型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互通立交匝道小半径曲线梁桥设计尚未有行业颁发的通用曲线梁桥设计规范和标准,设计进度和质量均受到一定影响,非常有必要针对性地持续深入和不断完善,以便为形成行业通用的曲线梁桥设计规范和标准提供数据和参考,并不断推广与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城市互通式立交匝道曲线梁桥优化模型设计方法,解决现有城市互通式立交匝道曲线梁桥设计复杂的技术问题。
[0004]运用Midas系列软件,针对不同作用组合、工况条件和曲率半径进行匝道曲线梁的内力、位移、应力响应量的分析、模拟、计算和对比,获得各响应量的分布规律,确定最不利特征值;针对影响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结构设计技术,以减小曲线梁“弯扭耦合”效应产生的不利响应,有效降低结构应力和提高抗裂能力。使小半径曲线匝道梁桥结构性能在互通立交工程中得到更好地发挥。r/>[0005]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城市互通式立交匝道曲线梁桥优化模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根据互通立交匝道曲线梁桥的工程特点,通过合理拟定桥跨结构、优化截面设计和改进支承条件,设计立交匝道曲线梁桥的结构参数;步骤2:匝道桥跨曲线主梁按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进行设计,根据结构实际形状和工况条件建立计算模型,为数值计算提供必要的输入数据;步骤3:确定曲线梁结构响应量,并对内力分析与计算;步骤4:位移分析与计算;步骤5:应力分析与计算,验证优化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互通式立交匝道曲线梁桥优化模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设计立交匝道曲线梁桥的结构参数的具体过程为:依托工程曲线匝道A包含两跨一联和三跨一联的连续曲线梁桥,跨径组合分别为2
×
25m+3
×
20m,2
×
25m箱梁截面采用单箱单室,顶板宽度为8m,底板宽度为4m,等截面梁高1.6m,曲率半径185m,3
×
20m箱梁截面采用单箱单室,顶板宽度为8m,底板宽度为4m,等截面梁高1.4m,曲率半径90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互通式立交匝道曲线梁桥优化模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计算模型采用单梁模型,施工阶段数量分为3个阶段:施工阶段1为成桥状态,施工阶段2为二期恒载加载,施工阶段3为十年收缩徐变,持续时间3650天,采用Midas Civil系列软件对立交桥匝道曲线梁结构进行有限元模拟,通过调整曲线参数,对不同参数组合下的响应量本构图进行分析,得到参数优化方向和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君翔,邱波,施智,黄超然,甘剑剑,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