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梁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的锚固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346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梁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的锚固结构,包括组合梁钢板、与组合梁钢板连接且贴合的混凝土板和通过锚固装置安装在组合梁钢板上的转向装置,锚固装置包括两块间隔布置的锚固板,锚固板穿设在设于组合梁钢板上的开孔中并设有嵌入到混凝土板内的锚固部,且锚固板与组合梁钢板固定连接,两块锚固板之间连接有用于安装转向装置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位于组合梁钢板背向混凝土板一侧。该组合梁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的锚固结构具有使组合梁钢板和混凝土板连接稳固性好、转向力作用下不易分离及构造简单、受力明确的优点。受力明确的优点。受力明确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梁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的锚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梁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的锚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组合梁桥具有自重小、施工便捷、经济性好等优点,但与传统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相比,其混凝土板件厚度较小,缺少足够的空间布置体内预应力,因而需要配置体外预应力以抵抗桥梁结构的恒、活载。相比于体内预应力束,体外预应力束与结构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少,可以降低结构的预应力损失,且钢束易于布置、维护和更换。
[0003]体外预应力体系结构中体外预应力束通过转向装置改变方向,从而形成预应力折线配筋,转向装置也是除锚固装置外,体外预应力束在梁体上唯一与结构有联系的构件,因此,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是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最关键的结构构造之一,而对转向装置的可靠锚固是体外预应力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0004]传统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中最常见的三种转向装置锚固结构为横隔板式、肋式和块式,前两种形式体积、自重较大,模板构造复杂,混凝土块式转向块体积相对较小,但承载能力较低,对于组合梁结构并不适用,钢制转向装置锚固结构可以较好的适用于组合梁,但无法解决体外预应力束转向分力所带来的钢与混凝土板件分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组合梁钢板与混凝土板连接稳固性好、转向力作用下不易分离的组合梁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的锚固结构。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梁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的锚固结构,包括组合梁钢板、与所述组合梁钢板连接且贴合的混凝土板和通过锚固装置安装在组合梁钢板上的转向装置,所述锚固装置包括两块间隔布置的锚固板,所述锚固板穿设在设于组合梁钢板上的开孔中并设有嵌入到混凝土板内的锚固部,且锚固板与组合梁钢板固定连接,两块锚固板之间连接有用于安装转向装置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位于组合梁钢板背向混凝土板一侧。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锚固板由平板部和连接于所述平板部上的所述锚固部构成,所述锚固部为多个沿平板部边沿依次间隔布置的榫齿。
[0008]所述榫齿为宽度沿嵌入混凝土板方向逐渐增大的倒梯形齿。
[0009]所述榫齿的折角处及榫齿与平板部连接的折角处均设置成圆角。
[0010]所述平板部穿过所述开孔与组合梁钢板焊接连接。
[0011]所述平板部的相对两侧面均与组合梁钢板焊接连接。
[0012]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锚固板固定连接,所述
转向装置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且位于支撑板与组合梁钢板之间。
[0013]所述平板部为宽度沿远离榫齿的方向逐渐减小的等腰梯形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等腰梯形板短边端固定连接,所述榫齿设在所述等腰梯形板长边端。
[0014]所述支撑板面向组合梁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在支撑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支撑板内,所述转向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垫板上且位于垫板与组合梁钢板之间。
[0015]所述混凝土板为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成型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板。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组合梁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的锚固结构,由于体外预应力束通过转向装置会改变方向,产生远离组合梁的转向分力,该转向分力通过转向装置传递给连接机构,再通过连接机构传递给锚固板,使锚固板和与锚固板固定连接的组合梁钢板受到该转向分力的作用而产生与混凝土板分离的倾向。由于锚固板穿设组合梁钢板上的开孔中并设有嵌入到混凝土板内的锚固部,锚固部与混凝土板的紧密咬合可以提供强大的抗拔力,以抵抗体外预应力束的转向分力,且能够有效保证锚固板的整体性,从而保证锚固板和组合梁钢板传力的有效性,避免组合梁钢板与混凝土板之间的分离,有效提高组合梁钢板与混凝土板的连接稳固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1中组合梁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的锚固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组合梁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实施例1中锚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实施例2中锚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榫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例说明:1、组合梁钢板;11、开孔;2、混凝土板;3、锚固装置;31、锚固板;311、锚固部;312、平板部; 3111、榫齿;32、支撑板;321、垫板;4、转向装置;5、栓钉连接件;6、焊缝。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0024]如图1至图3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组合梁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的锚固结构,包括组合梁钢板1、与组合梁钢板1连接且贴合的混凝土板2和通过锚固装置3安装在组合梁钢板1上的转向装置4,锚固装置3包括两块间隔布置的锚固板31,锚固板31穿设在设于组合梁钢板1上的开孔11中并设有嵌入到混凝土板2内的锚固部311,且锚固板31与组合梁钢板1固定连接,两块锚固板31之间连接有用于安装转向装置4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位于组合梁钢板1背向混凝土板2一侧。组合梁钢板1与多个栓钉连接件5固定连接,多个栓钉连接件5嵌入到混凝土板2内使组合梁钢板1与混凝土板2连接且贴合。组合梁钢板1还与锚固板31固定连接,锚固板31穿设在设于组合梁钢板1上的开孔11中并设有嵌入到混凝土板2内的锚固部311,使锚固板31同时与组合梁钢板1和混凝土板2固定连接。连接机构连接在两块锚固板31之间,转向装置4安装在连接机构上。由于体外预应力束通过转向装置4会改变方向,产生远
离组合梁的转向分力,该转向分力通过转向装置4传递给连接机构,再通过连接机构传递给锚固板31,使锚固板31和与锚固板31固定连接的组合梁钢板1受到该转向分力的作用而产生与混凝土板2分离的倾向。由于锚固板31穿设组合梁钢板1上的开孔11中并设有嵌入到混凝土板2内的锚固部311,锚固部311与混凝土板2的紧密咬合可以提供强大的抗拔力,以抵抗体外预应力束的转向分力,且能够有效保证锚固板31的整体性,从而保证锚固板31和组合梁钢板1传力的有效性,避免组合梁钢板1与混凝土板2之间的分离,有效提高组合梁钢板1与混凝土板2的连接稳固性。
[0025]本实施例中,锚固板31由平板部312和连接于平板部312上的锚固部311构成,锚固部311为多个沿平板部312边沿依次间隔布置的榫齿3111。锚固板31由平板部312和锚固部311构成,锚固部311为多个沿平板部312边沿依次间隔布置的榫齿3111。将锚固部311设置为多个间隔布置的榫齿3111,榫齿3111与混凝土板2的紧密咬合可以提供强大的抗拔力以抵抗体外预应力束的转向分力,避免组合梁钢板1与混凝土板2之间的分离。将锚固板31设成由平板部312和锚固部311构成的结构形式,结构简单同时有助于保证锚固板31的整体性。
[0026]本实施例中,榫齿3111为宽度沿嵌入混凝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梁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的锚固结构,包括组合梁钢板(1)、与所述组合梁钢板(1)连接且贴合的混凝土板(2)和通过锚固装置(3)安装在组合梁钢板(1)上的转向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装置(3)包括两块间隔布置的锚固板(31),所述锚固板(31)穿设在设于组合梁钢板(1)上的开孔(11)中并设有嵌入到混凝土板(2)内的锚固部(311),且锚固板(31)与组合梁钢板(1)固定连接,两块锚固板(31)之间连接有用于安装转向装置(4)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位于组合梁钢板(1)背向混凝土板(2)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梁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板(31)由平板部(312)和连接于所述平板部(312)上的所述锚固部(311)构成,所述锚固部(311)为多个沿平板部(312)边沿依次间隔布置的榫齿(31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梁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榫齿(3111)为宽度沿嵌入混凝土板(2)方向逐渐增大的倒梯形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梁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榫齿(3111)的折角处及榫齿(3111)与平板部(312)连接的折角处均设置成圆角。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梁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的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旭东刘斌李盼盼刘淦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