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898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防撞梁总成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吸能盒,以及与两侧所述吸能盒的前端相连的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具有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上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两侧的所述吸能盒之间,并靠近其中一侧的所述吸能盒设置;两侧所述吸能盒均具有呈矩形的外框,并在所述外框的至少一个棱角处设有溃缩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能够增加前防撞梁的与偏置碰物体接触位置的结构强度,也有助于提升吸能盒的溃缩吸能效果,而能够提升汽车碰撞安全性能。升汽车碰撞安全性能。升汽车碰撞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前防撞梁总成。本技术还涉及设有上述前防撞梁总成的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前防撞梁是位于车身前端的重要碰撞保护结构,在汽车发生轻微碰撞时,通过防撞梁自身的吸能,能够避免汽车中其它重要结构损坏,并可通过仅维修更换防撞梁,降低整车碰撞维修成本。在发生严重碰撞时,利用防撞梁的溃缩变形,能够吸收碰撞能量,以及将碰撞能量向后部有效传递,也能够降低碰撞伤害。
[0003]不过,目前采用的前防撞梁均为简单的长条形结构,这种结构形式的前防撞梁虽然结构简单,却在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特别是汽车偏置碰的应对上仍存在不足,不利于汽车碰撞安全性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前防撞梁总成,以能够提升汽车碰撞安全性能。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吸能盒,以及与两侧所述吸能盒的前端相连的前防撞梁;
[0007]所述前防撞梁具有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上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两侧的所述吸能盒之间,并靠近其中一侧的所述吸能盒设置;
[0008]两侧所述吸能盒均具有呈矩形的外框,并在所述外框的至少一个棱角处设有溃缩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梁本体的至少一端设有延长板,所述延长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防撞梁本体上,所述延长板的另一端沿汽车左右方向向车外一侧延伸。
[0010]进一步的,所述延长板连接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前端面上,和/或,所述延长板上设有加强筋。
[0011]进一步的,所述延长板采用挤出铝板、压铸铝板、高强钢板或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板材中的一种;和/或,所述延长板的厚度在3mm

5mm之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后端面上,且在所述加强板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后端面之间形成有腔体。
[0013]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的沿汽车前后方向的横截面呈“M”型,且所述腔体为沿汽车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的两个;和/或,
[0014]所述加强板的顶部搭接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上端面上,所述加强板的底部搭接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下端面上。
[0015]进一步的,两侧所述吸能盒的所述外框内均设有并排布置的多个隔板;
[0016]对应于各所述隔板,在所述外框的左右两侧端面上设有所述溃缩孔。
[0017]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梁本体和所述吸能盒均采用挤压铝型材;和/或,所述溃缩孔的直径在10mm

15mm之间。
[00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9]本技术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通过加强板的设置,能够增加前防撞梁的与偏置碰物体接触位置的结构强度,有利于前防撞梁整体对碰撞能量的吸收与传递,能够提升偏置碰时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在吸能盒的外框棱角处设置溃缩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外框结构最强位置的刚度,也有助于提升吸能盒的溃缩吸能效果,因而其能够提高前防撞梁总成应对碰撞的能力,可提升汽车碰撞安全性能。
[0020]此外,通过设置延长板,能够有效延长前防撞梁沿汽车左右方向的长度,可在汽车偏置碰撞时增加碰撞接触面积,有利于前防撞梁吸收碰撞能量,而能够提升汽车碰撞安全性能。延长板连接在防撞梁本体的前端面上,可便于延长板的设置,并能够提高延长板的使用效果。在延长板上设置加强筋,可增加延长板的结构强度,也有助于提高延长板使用效果。
[0021]其次,加强板设置在防撞梁本体的后端面上,可便于加强板以及周边其它部件的设置,在加强板和防撞梁本体之间形成腔体,能够利用腔体结构强度大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加强板的使用效果。而加强板分别搭接在防撞梁本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也能够保证加强板和防撞梁本体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保障加强板的使用效果。
[0022]另外,防撞梁本体和吸能盒采用挤压铝型材,不仅便于两者的制备,可降低制备成本,也可利用挤压铝型材重量小、强度高的特点,利于前防撞梁的轻量化设计及整体结构的加强。在外框内设置并排布置的隔板,并对应于隔板在外框的侧端面上设置溃缩孔,也能够在增加吸能盒结构强度的同时,兼顾其溃缩性能,而有助于保证吸能盒的溃缩吸能效果。
[0023]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中设有如上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
[0024]进一步的,所述前防撞梁沿汽车宽度方向的长度不低于所述汽车车宽的70%。
[0025]本技术所述的汽车设置上述的前防撞梁总成,能够增加前防撞梁的与偏置碰物体接触位置的结构强度,也有助于提升吸能盒的溃缩吸能效果,提升汽车碰撞安全性能,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0026]此外,使得前防撞梁沿汽车宽度方向的长度不低于汽车车宽的70%,能够更好地保证偏置碰时与碰撞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前防撞梁的碰撞吸能,而可提升汽车碰撞测试评价。
附图说明
[002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00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防撞梁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图3所示结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延长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图2中A

A位置的断面图;
[003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吸能盒上的凹口的示意图;
[003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溃缩孔的其中一种设置方式下的示意图;
[003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溃缩孔的另一种设置方式下的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说明:
[0039]1、防撞梁本体;2、吸能盒;3、加强板;4、延长板;5、防撞梁连接板;
[0040]201、凹口;202、外框;203、隔板;204、溃缩孔;
[0041]301、搭接边;302、凸起部;
[0042]L、棱角;Q、腔体;W、前防撞梁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4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吸能盒(2),以及与两侧所述吸能盒(2)的前端相连的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具有防撞梁本体(1),所述防撞梁本体(1)上连接有加强板(3),所述加强板(3)位于两侧的所述吸能盒(2)之间,并靠近其中一侧的所述吸能盒(2)设置;两侧所述吸能盒(2)均具有呈矩形的外框(202),并在所述外框(202)的至少一个棱角(L)处设有溃缩孔(2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至少一端设有延长板(4),所述延长板(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防撞梁本体(1)上,所述延长板(4)的另一端沿汽车左右方向向车外一侧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板(4)连接在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前端面上,和/或,所述延长板(4)上设有加强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板(4)采用挤出铝板、压铸铝板、高强钢板或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板材中的一种;和/或,所述延长板(4)的厚度在3mm

5m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文博武文波范涛涛李任张庚高鹏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