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器、车体防撞装置及矿用防爆蓄电池运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9675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防撞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冲器、车体防撞装置及矿用防爆蓄电池运载车。包括对称布置的两套缓冲组件及位于两套缓冲组件之间的气囊,缓冲组件包括:安装座,由刚性金属材料制成,且其第一端面设有与气囊适配的凹槽;吸能筒,由塑性金属材料制成,固定在安装座的第二端面上;气杆,可滑动穿插在安装座上,且与吸能筒同轴布置,气杆的一端抵接气囊,另一端与吸能筒外端面齐平;永磁体,固定在气杆上;两个安装座的第一端面相对布置且相对滑动连接,安装座的滑动方向与吸能筒的轴向平行,两个凹槽限位气囊,气囊的抗压强度大于气杆,两个永磁体的磁极相反;当气囊破裂后且两安装座接触前,两个永磁体产生相斥力。两个永磁体产生相斥力。两个永磁体产生相斥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冲器、车体防撞装置及矿用防爆蓄电池运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撞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缓冲器及车体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智能化矿山建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矿用防爆蓄电池运载车不断完成研发,并投入矿井进行无轨运输工作。矿用防爆蓄电池运载车作为煤矿无轨运输的重要装备之一,主要采用防爆蓄电池作为动力源,产生驱动力后依靠橡胶轮胎或履带实现车辆的行走,用以运输人员和物料。但是,由于煤矿井下的运输环境过于复杂,运输过程中会经过多种带电设备、各种电线电缆和瓦斯抽采管路、各种障碍物等,一旦发生碰撞事故,轻则造成车辆结构性损坏,重则引起碰撞火花或防爆蓄电池发生损毁等,进而产生二次灾害造成矿井运输安全事故。
[0003]现有矿用防爆蓄电池运载车多依靠刚性防护板、外置弹性橡胶等材料进行保护,但这种防护结构只适用于轻微的碰撞,如果碰撞力较大,破坏程度较高,则该结构不能提供足够的缓冲,从而使得车体发生破坏,甚至伴随火花引发严重的二次灾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车体防撞结构缓冲能力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提供足够缓冲力的缓冲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缓冲器及车体防撞装置,包括对称布置的两套缓冲组件及位于两套缓冲组件之间的气囊,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安装座,由刚性金属材料制成,且其第一端面设有与所述气囊适配的凹槽;吸能筒,由塑性金属材料制成,固定在所述安装座的第二端面上;气杆,可滑动穿插在所述安装座上,且与所述吸能筒同轴布置,所述气杆的一端抵接所述气囊,另一端与所述吸能筒外端面齐平;永磁体,固定在所述气杆上;两个所述安装座的第一端面相对布置且相对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座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吸能筒的轴向平行,两个所述凹槽限位所述气囊,所述气囊的抗压强度大于所述气杆,两个所述永磁体的磁极相反;当气囊破裂后且两安装座接触前,两个所述永磁体产生相斥力。
[0006]可选的,所述气杆远离所述气囊的端部固定有挡片,所述挡片与所述永磁体之间设有压簧,所述永磁体与所述挡片固定在所述气杆的不同节。
[0007]可选的,两个所述安装座相对的表面设有咬合齿。
[0008]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车体防撞性能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车体防撞装置及矿用防爆蓄电池运载车。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体防撞装置,包括:壳体,适于安装在车体前方,且由塑性金属材料制成;
蜂巢吸能仓,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且由塑性金属材料制成,所述蜂巢吸能仓包括多个蜂格,所述蜂格的长度方向与车体前行方向一致,每个所述蜂格内皆置有前述的缓冲器,且所述气杆前后布置。
[0010]可选的,还包括:支撑板,置于所述壳体内且由刚性金属材料制成,所述蜂巢吸能仓位于所述壳体前端面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缓冲结构,位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壳体后端面之间,且所述缓冲结构的抗压强度大于所述缓冲器。
[0011]可选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Y型减震器和/或减震弹簧,所述Y型减震器包括:底座,固定在所述壳体后端面上;两个谐振板,其下端皆铰接于所述底座的前端,且上端滑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缓冲弹簧,连接于两个所述谐振板之间,且其伸缩方向与所述谐振板相对支撑板的滑动方向一致。
[0012]可选的,所述壳体为箱体结构,包括:后板;顶板,与所述后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底板,与所述后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两个侧板,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后板上;前板,可拆卸固定在所述侧板上。
[0013]可选的,两个所述侧板的内壁后部固定或一体成型有第一卡块,所述后板内壁固定或一体成型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相对布置且相对的两个表面皆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相对布置以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置有挡块,所述挡块同时置于两个凹槽中且所述挡块与所述第二卡块之间压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左右方向布置。
[0014]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中部前凸且左右两边缘压置于所述第一卡块前方,所述侧板的内壁上固定或一体成型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相接于所述弧形板前侧且相接面与所述弧形板表面适配,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挡块采用塑性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卡块采用刚性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卡块的凹槽前壁上固定有适于切割所述挡块的切刀,所述切刀对应两凹槽相接部位设置。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矿用防爆蓄电池运载车,包括车体,以及前述的车体防撞装置,所述车体防撞装置安装在所述车体的前侧。
[001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缓冲器,设有气杆、气囊及永磁体;当受到冲击力时,气杆先收缩,作为第一次缓冲;待气杆收缩至极限位置时,气囊变形,作为第二次缓冲;当气囊破裂时,永磁体产生相斥力,作为第三次缓冲;通过三次缓冲可提供充足的缓冲力,增强了其缓冲能力;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体防撞装置,设有蜂巢吸能仓,每个蜂格内都置有缓冲器,增强了车体的防撞性能;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体防撞装置,壳体内设有支撑板,蜂巢吸能仓位于支撑板的前侧,支撑板的后侧还增设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的抗压强度大于缓冲器,当缓冲器失效时,
缓冲结构可进一步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增强了车体的防撞性能;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体防撞装置,壳体的侧板与后板采用卡块挡块配合的结构进行装配,装配效率高,操作简单;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体防撞装置,支撑板设为弧形板,且设有切刀、限位块,当碰撞时,弧形板受力驱使切刀向后将挡块部分切除,消除挡块对第一卡块的限位作用,此时两个侧板、前板及蜂巢吸能仓与车体脱离,在惯性或外界力的作用下掉落,带走部分冲击力,从而能够避免对车体造成后续的破坏,增强了车体的防撞性能。
[0017] 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矿用防爆蓄电池运载车,在车体前侧安装有车体防撞装置,防撞性能较好,能够避免矿井下的二次伤害,保证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缓冲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车体防撞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蜂巢吸能仓的结构布局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Y型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车体防撞装置的外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矿用防爆蓄电池运载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1、安装座;12、吸能筒;13、气杆;14、永磁体;15、挡片;16、压簧;17、气囊;2、壳体;21、前板;22、侧板;23、顶板;3、蜂巢吸能仓;4、支撑板;5、硅胶垫;6、Y型减震器;61、底座;62、谐振板;63、缓冲弹簧;7、减震弹簧;81、第一卡块;82、第二卡块;83、挡块;8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布置的两套缓冲组件及位于两套缓冲组件之间的气囊(17),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安装座(11),由刚性金属材料制成,且其第一端面设有与所述气囊(17)适配的凹槽;吸能筒(12),由塑性金属材料制成,固定在所述安装座(11)的第二端面上;气杆(13),可滑动穿插在所述安装座(11)上,且与所述吸能筒(12)同轴布置,所述气杆(13)的一端抵接所述气囊(17),另一端与所述吸能筒(12)外端面齐平;永磁体(14),固定在所述气杆(13)上;两个所述安装座(11)的第一端面相对布置且相对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座(11)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吸能筒(12)的轴向平行,两个所述凹槽限位所述气囊(17),所述气囊(17)的抗压强度大于所述气杆(13),两个所述永磁体(14)的磁极相反;当气囊(17)破裂后且两安装座(11)接触前,两个所述永磁体(14)产生相斥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杆(13)远离所述气囊(17)的端部固定有挡片(15),所述挡片(15)与所述永磁体(14)之间设有压簧(16),所述永磁体(14)与所述挡片(15)固定在所述气杆(13)的不同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座(11)相对的表面设有咬合齿。4.一种车体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适于安装在车体前方,且由塑性金属材料制成;蜂巢吸能仓(3),固定于所述壳体(2)内且由塑性金属材料制成,所述蜂巢吸能仓(3)包括多个蜂格,所述蜂格的长度方向与车体前行方向一致,每个所述蜂格内皆置有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器,且所述气杆(13)前后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体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4),置于所述壳体(2)内且由刚性金属材料制成,所述蜂巢吸能仓(3)位于所述壳体(2)前端面与所述支撑板(4)之间;缓冲结构,位于所述支撑板(4)与所述壳体(2)后端面之间,且所述缓冲结构的抗压强度大于所述缓冲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椿豪曹怀建王金龙高曈张兴华孔维一段晓旭李闯彭程郭晋锋贾伟斌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同泽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喆星安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