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系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713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有绿色掺杂剂的白色系有机EL元件(1),其特征在于,是阳极(2)与阴极(9)之间穿插发光层(5、6、7)的有机EL元件,发光层(5、6、7)发出蓝色光、绿色光以及红色光,发光层(6)是用式(1)表示的芳香族胺化合物。[式中,A↑[1]、A↑[2]、R↑[12]表示氢原子、烷基、芳基、环烷基、烷氧基、芳氧基、芳氨基、烷氨基、或卤原子,d和e分别为1~5,h为1~9。R↑[11]表示仲或叔的烷基或环烷基,f为1~9。g为0~8。f+g+h为2~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白色系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下称为有机EL元件)具有低电压、高亮度、高视场角等特性,含有该有机EL元件的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有待向更广范围的用途开展。另外,作为这样的有机EL元件的特征,原理上可以任意地举出蓝~红色的色相。其中,白色系有机EL元件可以直接作为白色光源使用,所以有望用于LCD用薄膜光源背光灯、车内用或办公室用照明光源、TV等全色显示器等用途。但是,为了确立照明光源或全色显示器的用途,需要高效率、长寿命的白色系有机EL元件,特别是在考虑显示器用途时,需要在具有上述性能的同时在光的三原色的波长区域还分别具有发光峰的三波长型白色系有机EL元件。作为白色系有机EL元件,例如公开了在空穴输送层的旁边具有蓝色发光层、接着具有绿色发光层的元件,所述的绿色发光层具有包含红色荧光层的区域(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还公开了具有发出蓝色光、绿色光、红色光的载流子输送特性不同的3种发光层的白色系有机EL元件(参照非专利文献1)。另外,还公开有分别含有随着电子、空穴复合而进行广范围的蓝色发光和广范围的红色发光的发光层的白色系有机EL元件(参照专利文献2)。另外,还公开有分别含有利用空穴阻挡层分离的红色、蓝色以及绿色的发光层的白色系有机EL元件(参照非专利文献2)。但是,在这些元件中,需要控制极微量含有的掺杂剂的浓度,在大规模制造过程中难以对其进行控制。另外,还公开了具有如下特征的白色系有机EL元件,即发光层由从阳极开始按照蓝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红色发光层的顺序层叠的3层构成,蓝色发光层为在蓝色发光体中含有蓝色荧光体的构成,绿色发光层为在蓝色或绿色发光体中含有绿色荧光体的构成,红色发光层为在蓝色发光体中含有红色荧光体的构成(参照专利文献3)。但是,该元件在亮度200cd/m2下的效率不充分,为3.7~3.9lm/W。另外,还公开有如下所述的三波长型的白色系有机EL元件,即在与蓝色发光层邻接的空穴输送层侧区域掺杂有黄色荧光体,进而在与蓝色发光层接触的电子输送侧的区域掺杂有绿色荧光体(参照专利文献4)。但是,该元件的效率也不充分,为4~5cd/A。另外,还公开有如下所述的技术,即发光层从阳极侧开始按照红色发光层、蓝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的顺序被层叠,在中间的蓝色发光层中掺杂有显示红色荧光的辅助掺杂剂,根据驱动电流的大小抑制发光的色相的变化(参照专利文献5)。但是,该技术可能抑制发光色的变化,但没有公开白色元件的发光效率等,所以具体的元件性能不清楚。另外,就蓝色发光层中的红色荧光体而言,如果不将其掺杂剂浓度控制成微量,就不能得到白色,难以确保元件制作的可重复性等。另一方面,还开发出使用非对称蒽化合物作为发光层的基质材料的白色系有机EL元件(参照专利文献6)。另外,还开发出使用具有蒽骨架的芳香族胺衍生物作为形成绿色系发光层的绿色掺杂剂的有机EL元件(参照专利文献7和8)。专利文献1特开平7-142169号公报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5405709号说明书专利文献3特开平10-3990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2003-86380号公报专利文献5特开2004-6165号公报专利文献6特愿2004-042694号专利文献7特愿2003-106231号专利文献8特愿2003-76772号非专利文献1“Science”,1995年,第267卷,P1332非专利文献2“Applied Physics Letters”,1999年,第75卷,P888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亮度、高效率、长寿命、且显色性出色的三波长型白色系有机EL元件。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白色系有机EL元件。1.一种白色系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是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穿插(interposed)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发光层发出蓝色光、绿色光和红色光,所述发光层含有用式(1)表示的作为芳香族胺化合物的绿色掺杂剂。 [式中,A1~A2彼此独立,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原子数为5~5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原子数为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原子数为5~5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原子数为5~50的芳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氨基、或卤原子,d和e分别为1~5的整数,h为1~9的整数。在d、e分别为2以上的情况下,多个A1~A2分别相同或不同,也可以彼此连接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的环。其中,没有A1和A2两者均为氢原子的情况。R1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10的仲烷基或叔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10的仲或叔环烷基,f为1~9的整数。当f为2以上时,多个R11相同或不同。R12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原子数为5~5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原子数为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原子数为5~5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原子数为5~50的芳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氨基、或卤原子,g为0~8的整数。当g为2以上时,多个R12相同或不同。f+g+h为2~10的整数。]2.根据1中记载的白色系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层是由发蓝色光的蓝色系发光层、发绿色光的绿色系发光层以及发红色光的红色系发光层这3层构成。3.根据1中记载的白色系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层是由发蓝色光的蓝色系发光层、发绿色光和红色光的绿/红色系发光层这2层构成。4.根据1~3中任意一项记载的白色系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层含有作为非对称蒽系化合物的基质材料。5.根据4中记载的白色系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所述非对称蒽系化合物为用式(2)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Ar1和Ar2彼此独立,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原子数为6~50的芳基。其中,Ar1和Ar2的结构不相同。R1~R8彼此独立,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原子数为6~5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5~50的芳香族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5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5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5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5~50的芳氧基、取代或者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5~50的芳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50的烷氧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50的甲硅烷基、羧基、卤原子、氰基、硝基、羟基等。]6.一种白色系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含有阳极、发光层和阴极,形成所述发光层的绿色掺杂剂的电离电势,与形成所述发光层的蓝色掺杂剂的电离电势相同,或比后者大。7.一种白色系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含有阳极、蓝色系发光层、绿色系发光层、红色系发光层以及阴极,并按照上述顺序进行层叠,形成所述绿色系发光层的绿色掺杂剂的电离电势,与形成所述蓝色系发光层的蓝色掺杂剂的电离电势相同,或比后者大。8.一种白色系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含有阳极、蓝色系发光层、红色系发光层、绿色系发光层以及阴极,并按照上述顺序进行层叠,形成所述绿色发光层的绿色掺杂剂的电离电势,与形成所述蓝色系发光层的蓝色掺杂剂的电离电势相同,或比后者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白色系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是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穿插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所述发光层发出蓝色光、绿色光和红色光,所述发光层含有用式(1)表示的作为芳香族胺化合物的绿色掺杂剂,[化24]***(1) 在式中,A↑[1]~A↑[2]彼此独立,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原子数为5~5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原子数为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 的环碳原子数为5~5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原子数为5~50的芳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氨基、或卤原子,d和e分别为1~5的整数,h为1~9的整数,在d、e分别为2以上的情况下,多个A↑[1]、A↑[2]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也可以彼此连接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的环,其中,没有A↑[1]和A↑[2]两者均为氢原子的情况;R↑[1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10的仲烷基或叔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10的仲或叔环烷基,f为1~9的整数, 当f为2以上时,多个R↑[11]可以相同或不同,R↑[12]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原子数为5~5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原子数为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原子数为5~5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碳原子数为5~50的芳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氨基、或卤原子,g为0~8的整数,当g为2以上时,多个R↑[12]可以相同或不同;f+g+h为2~10的整数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海林弘熊均洼田峰行舟桥正和
申请(专利权)人: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