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力沥干的萃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603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力沥干的萃取设备,箱体后端为进料端,前端设有出料口,箱体内腔依次设有多级浸泡单元,各级浸泡单元分别包括浸泡槽、下轴和上轴,各下轴分别位于同级浸泡槽的底部,各级上轴分别位于前一级浸泡槽的上方,第一级上轴作为出料轴且位于出料口的上方,输送链条呈S形依次交替绕过各级下轴和上轴的输送链轮;各级浸泡槽分别包括依次连为一体的竖板、弧形底部和斜底板,靠近箱体前部的第一级浸泡槽的下方设有溶剂汇集斗,第一级浸泡槽的斜底板上设有沥干栅板,第一级斜底板与箱体的前侧斜壁相互平行且形成沥干腔,箱体前侧斜壁的下端与溶剂汇集斗对接,沥干腔的气相空间连接有真空抽吸口。本设备的容积效率高,湿粕含溶量低。湿粕含溶量低。湿粕含溶量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力沥干的萃取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强力沥干的萃取设备,属于萃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对油料或其它有效成分的提取经常用到萃取设备,市场上萃取设备种类繁多,有固定床式、移动床式、篮斗式以及滤筒式。其一般原理是固体自然堆积成稳定料床或强制形成稳定料床,萃取液或洗涤液从料床上方淋入,液体渗透料层完成传质过程。
[0003] 公开号为CN 104474735B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连续萃取装置及工艺”。包括主体封闭的萃取槽,萃取槽内斜向安装有N组链条刮板装置,各组链条刮板装置分别包括上轴和下轴,同组且同端的上轴与下轴通过单圈链条传动连接,链条上均匀固定有刮板;各组链条刮板装置相互独立,各自闭环回转。萃取槽上部的不同位置安装有萃取物料进口及溶剂进口、萃取槽两端分别安装有萃取液出口、萃取物料出口。
[0004]该萃取装置存在如下问题:1、大部分固体物料与萃取液的接触为层流式接触,导致固体物料与萃取液混合不充分;
[0005]2、萃取液通过落差自流,轻相位于液层上部,新溶易发生短路;
[0006]3、各级无明显沥干过程,在刮板推送爬升的物料中混有较多的浓萃取液,导致低浓度侧的溶剂浓度上升,使萃取动力下降,萃取效率降低;末级刮板装置为沥干段,高出本体主体30%

50%,造型怪异,占用空间大,且沥出后向下流动的溶剂不断被刮板及物料向上带,沥干效果差;
[0007]4、萃取路径貌似较长,但每组浸出单元的上层筛面利用率很低;
[0008]5、需要有多台减速机驱动,通常至少设有进料减速机、主驱动减速机和出料减速机,主驱动减速机为中间几组链条刮板装置共同提供动力;
[0009]6、三台减速机的输出转速有差异,为防止进料过多或出料太慢导致堵料,一般情况下,出料端减速机的转速更快,进料端减速机的转速较慢,主驱动减速机的转速位于进出料之间,需要分别进行调速控制;
[0010]7、各萃取单元各设有一组单圈链条,即每圈链条带一组驱动轴和导向轴各自转动,动密封较多,轴承座均外置,增加了密闭难度和泄漏风险;萃取溶剂一般为己烷、甲醇(或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易爆甚至于有毒性的有机物,泄漏则导致爆炸风险,还增加了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强力沥干的萃取设备,沥干段集成在设备本体内,不占用过多的空间,提升容积效率,且湿粕含溶量大大降低。
[0012]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强力沥干的萃取设备,包括密封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后端为进料端,前端设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箱体内腔依次设有多级浸泡单
元,各级浸泡单元分别包括浸泡槽、下轴和上轴,各下轴分别位于同级浸泡槽的底部,各级上轴分别位于前一级浸泡槽的上方,第一级上轴作为出料轴且位于出料口的上方,输送链条呈S形依次交替绕过各级下轴和上轴的输送链轮;各级浸泡槽分别包括依次连为一体的竖板、弧形底部和斜底板,靠近箱体前部的第一级浸泡槽的下方设有溶剂汇集斗,第一级浸泡槽的斜底板上设有沥干栅板,所述第一级斜底板与箱体的前侧斜壁相互平行且形成沥干腔,箱体前侧斜壁的下端与所述溶剂汇集斗对接,所述沥干腔的气相空间连接有真空抽吸口。
[0013]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沥干腔的上部设有冲洗管,所述冲洗管沿箱体全幅宽方向延伸且喷淋口朝向箱体前侧斜壁的上部。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溶剂汇集斗的下端口与冲洗泵的入口相连,所述冲洗泵的出口与所述冲洗管的入口相连。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级浸泡槽的最低处设有槽底栅板。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沥干腔的液面处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中心线与第一级斜底板上沥干栅板的下缘平齐。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各级浸泡单元还分别设有折流板,各折流板分别为平行于各级斜底板的实心板,折流板的上端高出液面,下端探入浸泡槽下部。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级折流板的上部上方设有新溶喷淋管。
[00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一组内置输送链条,经多轴导向转折,实现固体物料随输送链条运动,整机使用单台减速机即可实现可靠传动,结构简洁,堵料风险小,控制方便,且故障点少;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0020] 2、溶剂和湿粕在斜底板和折流板构成的隧道内始终保证逆流浸泡接触,进行强制传质过程,始终保持很高的萃取动力。
[0021] 3、新溶进入第一级浸泡槽后,利用液位差逐级自动向后溢流,且经折流板曲折流动,有效工作路径长,在各萃取单元充分与物料接触传质,不会发生沿表面流动的短路现象。
[0022] 4、固体物料最终进入第一级浸泡槽,经新鲜溶剂充分浸泡,经刮板捞起后沿第一级斜底板上行过程中,在真空抽吸作用下,溶剂穿过沥干栅板,进入负压沥干腔,使湿粕含溶降至25%以下,大大降低脱溶负荷,节省脱溶汽耗。
[0023] 5、每级萃取后的固体物料在斜底板上也有明显的沥干区段,固料进入下一级浸泡前,充分排干固料中的浓萃取液,易于在各级浸泡池形成浓度梯度,使萃取液有较大的萃取动力;每级萃取液增加了折流通道,液体的流动更有序合理,充分地契合了萃取原理,可提升萃取效率20%以上,可形成针对粉状或半流体固料的优势萃取工艺。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0025]图1为本技术强力沥干的萃取设备的主视图;
[0026]图2为本技术中负压沥干单元的剖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中负压沥干单元的透视图;
[0028]图4为本技术中负压沥干单元的立体图;
[0029]图中:1.暂存斗;2.箱体;2a.箱体前侧斜壁;2b.出料口;3.浸泡槽;3a.竖板;3b.弧形底部;3c.斜底板;3d.沥干栅板;3e.槽底栅板;4.折流板;5.下轴;6.上轴;7.输送链条;8.冲洗管;9.真空抽吸口;10.溢流管;11.新溶喷淋管;12.溶剂汇集斗;13.对拉杆;14.视镜。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在本技术的以下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本文以靠近固体进料口为“后”,靠近出料口为“前”。
[0031]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力沥干的萃取设备,包括密封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后端为进料端,前端设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箱体内腔依次设有多级浸泡单元,各级浸泡单元分别包括浸泡槽、下轴和上轴,各下轴分别位于同级浸泡槽的底部,各级上轴分别位于前一级浸泡槽的上方,第一级上轴作为出料轴且位于出料口的上方,输送链条呈S形依次交替绕过各级下轴和上轴的输送链轮;各级浸泡槽分别包括依次连为一体的竖板、弧形底部和斜底板,靠近箱体前部的第一级浸泡槽的下方设有溶剂汇集斗,第一级浸泡槽的斜底板上设有沥干栅板,第一级斜底板与箱体的前侧斜壁相互平行且形成沥干腔,箱体前侧斜壁的下端与所述溶剂汇集斗对接,所述沥干腔的气相空间连接有真空抽吸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力沥干的萃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沥干腔的上部设有冲洗管,所述冲洗管沿箱体全幅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臻尹越峰梁椿松温小荣
申请(专利权)人:迈安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