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润滑油减压蒸馏废气中硅类有机物脱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1137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润滑油减压蒸馏废气中硅类有机物脱除装置,包括洗涤塔、吸附塔、废气管路以及溶液泵和补液管,洗涤塔内设有至少两级填料层,每级填料层的上方均设有布液盘,布液盘由四周均与塔壁密封固定的板体和板体上均匀分布的漏液管组成,布液盘上方的一侧塔壁上设有通过管阀件和溶液泵出液端连接的进液管,吸附塔内的吸附剂层上端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吸附剂进出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单级填料层分为多级填料层,减少填料层支撑结构的承载力,增加废气的洗涤速度,同时通过布液盘和每级填料层上方的进液管协同,弥补填料层厚度上的损失,分散洗涤液甲基吡咯烷酮,增加洗涤液甲基吡咯烷酮与废气的接触面积。涤液甲基吡咯烷酮与废气的接触面积。涤液甲基吡咯烷酮与废气的接触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润滑油减压蒸馏废气中硅类有机物脱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润滑油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废润滑油减压蒸馏废气中硅类有机物脱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废润滑油通过减压蒸馏处理得到再生基础油。在减压蒸馏过程中,因加热裂解会产生大量温度200

300℃的废气,需要经过进一步处理才能排放,而废气中的硅类有机物不溶于水,其需要通过燃烧炉燃烧才能完成处理。在废气燃烧过程中,发现炉内产生大量因硅油生成的白炭黑,白炭黑附着在炉内传热面上并结垢,进而导致燃烧炉加热效率降低,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在废气进入燃烧炉之前,需要将废气中的硅类有机物脱除,这样才能保证后续燃烧处理的顺利进行。
[0003]CN112619371A公开了一种废润滑油减压蒸馏废气中硅类有机物脱除装置,包括洗涤塔和吸附塔,在洗涤塔中采用甲基吡咯烷酮对废润滑油减压蒸馏产生的废气进行洗涤处理,然后在吸附塔中采用吸附剂对洗涤处理后的废气进行吸附处理,能有效脱除废润滑油减压蒸馏废气中硅类有机物。但使用过程中发现硅类有机物脱除率由95%逐渐下降至62%,在对洗涤塔和吸附塔检修后发现:原因之一为洗涤塔的填料层厚度不够,提高填料层厚度后又发现,其洗涤速度下降,而且填料层承托板载重过大,填料从承托板中落下进入洗涤液中;原因之二为吸附塔的底端吸附剂吸附硅氧烷后饱和后失去吸附效果,又将吸附物退出,逐渐失去吸附效果,同时会造成结晶,使得吸附剂颗粒之间的空隙减小,降低吸附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润滑油减压蒸馏废气中硅类有机物脱除装置,解决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废润滑油减压蒸馏废气中硅类有机物脱除装置,包括洗涤塔、吸附塔、位于洗涤塔顶端和吸附塔底端之间的废气管路以及位于洗涤塔底端和顶端之间管路上的溶液泵和补液管,
[0007]所述洗涤塔内设有至少两级填料层,每级填料层的上方均设有布液盘,所述布液盘由四周均与塔壁密封固定的板体和板体上均匀分布的漏液管组成,所述布液盘上方的一侧塔壁上设有通过管阀件和溶液泵出液端连接的进液管;
[0008]所述吸附塔内的吸附剂层上端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吸附剂进出的进料口和出料口。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附塔的塔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吸附剂层的截面呈中间直上下两端均为半圆状结构,且所述吸附剂层内设有竖板,所述竖板和吸附剂层的支撑装置将吸附剂层分隔成一个闭环通道,所述吸附剂层内设有用于对吸附剂颗粒进行移动的磁力推板,所述磁力推板沿所述闭环通道移动以带动吸附剂颗粒进行上下移动,塔体的内壁
两侧均设有用于限制磁力推板移动轨迹的限位槽。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附塔的塔体相对的两侧外壁上均设有驱动轮和从动轮,且所述驱动轮和从动轮之间设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上设有电磁铁一,用于在通电时带动磁力推板移动。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驱动轮由溶液驱动结构驱动,所述溶液驱动结构利用溶液泵的泵流驱动。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闭环通道的上方设有磁力闸板,所述支撑装置与磁力闸板匹配设置,所述吸附塔的塔体相对的两侧外壁上均设有电磁铁二和驱动电磁铁二上下移动的直线驱动。
[001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脱除装置还包括再生器,用于利用所述减压蒸馏废气的热量对洗涤剂和吸附剂进行再生。
[0014]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再生器的壳体由两径段式筒体和位于筒体两端通过法兰固定的管板式箱体组成;
[0015]所述筒体内部设有连通两端管板式箱体的直管管束、缠绕在直管管束外侧的螺旋管管束以及固定两个管束的若干个固定管板,所述筒体上端设有气体出管和连接洗涤塔洗涤液出口的液体进管,液体进管的下端设有喷淋管,所述筒体下端设有连接溶液泵进液端的液体出管;
[0016]其中一个所述管板式箱体上设有吸附剂进管和溶剂进管,另一个所述管板式箱体内设有将箱体分为三个区域的两个隔板,中间区域的管板式箱体上设有吸附剂出管和溶剂出管,上下两个区域分别设有废气进管和废气出管,且所述废气进管和废气出管分别连通螺旋管管束的首尾。
[001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筒体上和设有吸附剂进管的管板式箱体上均设有真空管路。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1)将单级填料层分为多级填料层,减少填料层支撑结构的承载力,增加废气的洗涤速度,同时通过布液盘和每级填料层上方的进液管协同,弥补填料层厚度上的损失,分散洗涤液甲基吡咯烷酮,增加洗涤液甲基吡咯烷酮与废气的接触面积。
[0020](2)本专利技术中的吸附塔,内部的吸附剂层具有特定的形状,通过竖板形成闭环通道,在磁力推板的移动下,可以将底端的吸附剂慢慢移动至高处,如此循环,可以避免吸附剂层底端吸附剂最先接触废气,产生过饱和现象失去吸附活性,也避免其过早长出结晶,减缓或阻碍吸附过程的进行。
[0021](3)现有技术中,洗涤处理所使用的甲基吡咯烷酮需要进行不断的循环,运行一段时间后可直接更换新的甲基吡咯烷酮,或者在循环管路上增加甲基吡咯烷酮再生设备,对甲基吡咯烷酮进行循环再生,长期保证高效洗涤效果。吸附处理用的吸附剂也需要定期更换,更换下来的吸附剂可进行再生处理,以节省原料。本专利技术中的再生器,通过对多股流换热器的结构进行改进并将其应用到该领域中,将吸附剂再生和洗涤液再生集成到一个设备中,利用待处理的且具有一定温度的废润滑油减压蒸馏废气作为热源,对废吸附剂和废洗涤液进行蒸馏再生。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实施例1中的废润滑油减压蒸馏废气中硅类有机物脱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实施例2中的废润滑油减压蒸馏废气中硅类有机物脱除装置的吸附塔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2中吸附塔的俯视横截面示意图;
[0025]图4为图2中吸附塔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实施例3中废润滑油减压蒸馏废气中硅类有机物脱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实施例3中再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图6中再生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示:100、洗涤塔;110、填料层;120、布液盘;130、进液管;
[0030]200、吸附塔;210、进料口;220、出料口;230、吸附剂层;231、支撑装置;232、竖板;233、磁力推板;234、限位槽;235、磁力闸板;2351、电磁铁二;2352、直线驱动;236、从动轮;237、传动件;238、电磁铁一;239、驱动轮;
[0031]300、溶液泵;
[0032]400、补液管;
[0033]500、再生器;510、直管管束;511、吸附剂进管;512、溶剂进管;513、吸附剂出管;514、溶剂出管;520、螺旋管管束;521、废气进管;522、废气出管;530、筒体;531、液体进管;532、喷淋管;533、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润滑油减压蒸馏废气中硅类有机物脱除装置,包括洗涤塔、吸附塔、位于洗涤塔顶端和吸附塔底端之间的废气管路以及位于洗涤塔底端和顶端之间管路上的溶液泵和补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塔内设有至少两级填料层,每级填料层的上方均设有布液盘,所述布液盘由四周均与塔壁密封固定的板体和板体上均匀分布的漏液管组成,所述布液盘上方的一侧塔壁上设有通过管阀件和溶液泵出液端连接的进液管;所述吸附塔内的吸附剂层上端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吸附剂进出的进料口和出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润滑油减压蒸馏废气中硅类有机物脱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塔的塔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吸附剂层的截面呈中间直上下两端均为半圆状结构,且所述吸附剂层内设有竖板,所述竖板和吸附剂层的支撑装置将吸附剂层分隔成一个闭环通道,所述吸附剂层内设有用于对吸附剂颗粒进行移动的磁力推板,所述磁力推板沿所述闭环通道移动以带动吸附剂颗粒进行上下移动,塔体的内壁两侧均设有用于限制磁力推板移动轨迹的限位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润滑油减压蒸馏废气中硅类有机物脱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塔的塔体相对的两侧外壁上均设有驱动轮和从动轮,且所述驱动轮和从动轮之间设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上设有与磁力推板相匹配的电磁铁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润滑油减压蒸馏废气中硅类有机物脱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由溶液驱动结构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书龙汪绪武马玉磊钱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孚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