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尺寸钛合金棒材的高强韧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尺寸钛合金棒材的高强韧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钛合金具有低密度、优异的高温强度及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等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领域。因为超细晶钛合金与常规合金相比,不仅强韧性显著提高,超塑性、生物相容性等性能也有明显改善,故超细晶制备已成为钛合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制备大块超细晶金属材料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将通过不同技术制得的纳米颗粒超微粉体致密化,但致密化后的残留孔洞、制粉过程中的污染等问题难以解决;第二类是对现有粗晶材料进行剧烈塑性变形。剧烈塑性变形法被认为是最有效、最具前途,也是应该最广泛的超细晶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对材料施加单次或多次的剪切应变,使材料内部的晶粒破碎、细化,缺陷密度增加,以此从各方面提高材料的性能。目前主流的塑性变形方法有五种,其中高压扭转(HPT)、等通道转角挤(ECAP)成型载荷大,现有成型设备一般不具备工业化大尺寸制品的加载能力,故成品尺寸小;累积叠轧(ARB)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尺寸钛合金棒材的高强韧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轧辊设计,将轧辊设置为多曲面类圆台形轧辊,具体为:轧辊的母线由多条直线相连而成,四个轧辊形状尺寸相同;轧辊上设置有辊肩,且辊肩位于辊喉所在横截面的一侧;2)构造变形区:将四个同向设置的轧辊分为两组,分别为第一组轧辊和第二组轧辊,同一组内的两个轧辊对称设置,四个轧辊沿轧制线圆周方向均布,四个轧辊围成的区域为变形区;第一组轧辊中的两个轧辊分别位于变形区上方和下方,第二组轧辊中的两个轧辊分别位于变形区的左右两侧;3)构造等椭圆度变形区:变形区内椭圆度保持不变;椭圆度为变形区以轧制线为法线的横截面内,第二组轧辊中两个轧辊之间的距离与第一组轧辊中两个轧辊之间的距离之比;4)选取轧制进料方式:坯料棒材从变形区一端进入,并依次经过轧辊上的辊肩和辊喉后从变形区另一端输出;5)选材:选取直径260
‑
500mm,长度300
‑
15000mm的钛合金坯料棒材;6)轧制:四个轧辊均为主动辊,四个轧辊分别绕其中心轴线转动,将坯料经过加热后,按照上述轧制进料方式将加热后的坯料棒材送入变形区,坯料棒材在变形区内螺旋前进,并从变形区另一端输出,实现变截面轧制,完成后进行坯料棒材冷却。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尺寸钛合金棒材的高强韧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辊的辊喉直径D1与坯料棒材直径D
b
满足D1/D
b
=1.0~5.0,轧辊的辊身长度L与轧辊的辊喉直径D1满足L/D1=3.0.~7.0。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大尺寸钛合金棒材的高强韧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辊的母线由五条直线相连而成,五条直线对应轧辊的部分均为轧辊段,五个轧辊段的长度依次为L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张喆,王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东耘智能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