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鲵皮肤粘液凝胶敷料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059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包裹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鲵皮肤粘液凝胶敷料,包括凝胶基质,所述凝胶基质是利用大鲵皮肤黏液制作,所述凝胶基质的内部装载有间充质干细胞和VEGF,所述凝胶基质的具体制备方法是将大鲵皮肤分泌物颗粒制成的薄层和溶解分泌物颗粒制成的薄层结合压制成,包裹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鲵皮肤粘液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材料制备;S2:材料评价;所述S1,材料制备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1:制备大鲵皮肤黏液凝胶基质,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包裹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鲵皮肤粘液凝胶敷料及制备方法有充分利用大鲵皮肤黏液,使凝胶辅料价格低廉、效果显著、性能优良、适合战伤急救的设计理念及优化材料选择的效果。设计理念及优化材料选择的效果。设计理念及优化材料选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裹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鲵皮肤粘液凝胶敷料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包裹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鲵皮肤粘液凝胶敷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伤口敷料是用于伤口的覆盖物或称为保护层,在伤口愈合与治疗过程中可以替代受损皮肤得到暂时性的保护作用。随着科技进步以及救治观念的更新,过去传统的绷带、纱布、棉球等一般敷料已不足够应对新形势下战伤导致的严重出血、大量且多样化的伤口状况。
[0003]对战伤来讲,理想的伤口敷料需要具有以下特征:可以起到迅速止血、避免或控制伤口感染、提供受创表面适合的愈合环境、促进伤口无瘢痕快速愈合、改善远期预后,降低二次致残率。
[0004]那么,如何适应于新型战争战伤急救军事医疗需求,研究出理想的伤口敷料成了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包裹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鲵皮肤粘液凝胶敷料及制备方法,旨在解决如何适应于新型战争战伤急救军事医疗需求,研究出理想的伤口敷料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包裹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鲵皮肤粘液凝胶敷料,包括凝胶基质,所述凝胶基质是利用大鲵皮肤黏液制作,所述凝胶基质的内部装载有间充质干细胞和VEGF,所述凝胶基质的具体制备方法是将大鲵皮肤分泌物颗粒制成的薄层和溶解分泌物颗粒制成的薄层结合压制成。
[0008]通过利用大鲵皮肤黏液制作凝胶基质,并在凝胶基质中装载间充质干细胞和VEGF,其中大鲵皮肤黏液相对其他生物材料,具有1、快速止血,效果明显,2、天然黏胶,快速粘合伤口,3、不留瘢痕,促进无瘢痕愈合,4、可体内应用,生物降解,不留残余,5、生物材料,无毒副作用,6、成本较低,获取容易,可大量开发利用等多种功效,且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可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再上皮化和肉芽组织形成来促进伤口愈合,通过与VEGF相配合,使凝胶辅料具有价格低廉、效果显著、性能优良、适合战伤急救的设计理念及优化材料选择。
[0009]包裹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鲵皮肤粘液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10]S1:材料制备:明确大鲵粘液凝胶基质的性质及结构,将间充质干细胞和VEGF装载于凝胶基质内部,完成一种新型伤口敷料的制备;
[0011]S2:材料评价:对新型敷料的生物学特性、适用性及安全性等进行评估;
[0012]所述S1,材料制备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13]S11:制备大鲵皮肤黏液凝胶基质:制备大鲵皮肤粘液凝胶基质,对凝胶基质进行
材料学表征,观察凝胶基质的内部结构;
[0014]S12:凝胶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在培养基中,将大鲵皮肤粘液凝胶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VEGF共培养,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与不加VEGF的包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鲵皮肤粘液凝胶基质在内皮细胞诱导培养基培养,并比较两种不同添加VEGF的方式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在凝胶基质表面种植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另外,在凝胶基质中包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评价细胞在凝胶中的形态和细胞活性,筛选出适合的浓度进行功能化实验;
[0015]所述S11,制备大鲵皮肤黏液凝胶基质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16]S111:制作大鲵皮肤分泌物颗粒;
[0017]S112:将大鲵皮肤分泌物颗粒制成薄层;
[0018]S113:溶解分泌物颗粒制成薄层;
[0019]S114:压制成型水凝胶;
[0020]所述S12,凝胶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21]S121:包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将培养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与负载于大鲵皮肤粘液凝胶基质,对该凝胶基质进行培养,然后固定,用HE染色和罗丹明染色观察BMSC在凝胶中的分布情况及生长形态;
[0022]S122:分析不同EVGF的添加方式对包裹的BMSC的影响:通过CCK

8、罗丹明染色、HE染色和特异性免疫荧光技术(CD31+vWF)研究包裹在大鲵分泌物凝胶基质中的BMSC的分化能力及细胞活性,并将VEGF和BMSC混合形成凝胶再进行培养,培养后用CCK

8检测BMSC活性,然后固定,用罗丹明染色、HE染色和特异性免疫荧光技术(CD31+vWF)观察BMSC在凝胶中的分化能力;
[0023]所述S2,材料评价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24]S21:利用大鲵皮肤黏液凝胶材料学表征方法:利用水凝胶的表征方法对大鲵皮肤黏液凝胶材料进行评价,其中水凝胶的表征方法包括溶胀度、透射比、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体外降解和力学性能;
[0025]S22:大鲵皮肤黏液凝胶表面生物相容性评价:对大鲵皮肤黏液凝胶表面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包括特异性免疫荧光染色、细胞体外静态培养;
[0026]S23:大鲵皮肤黏液凝胶的止血评价:对大鲵皮肤黏液凝胶进行止血评价,包括血小板粘附实验、静态全血实验、APTT和乳鼠创伤实验,了解凝胶的止血情况;
[0027]S24:创面愈合功能研究:建立创伤动物模型、皮肤全层创面动物模型,探讨新型敷料清除坏死组织的效果和加速创面愈合的功能;
[0028]S25:优选配方供进一步研究:对新型敷料的生物学特性、适用性及安全性等进行评估;
[0029]所述S21,利用大鲵皮肤黏液凝胶材料学表征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30]S211:测量大鲵皮肤黏液凝胶溶胀度:将制成的凝胶加入PBS溶液,溶胀后取出凝胶并用滤纸除去表面的水份,称取溶胀后的质量W1;60℃左右恒温真空干燥至恒重W2;利用(W1

W2)/W2计算溶胀度;实验中,每一种样品设置3个平行样,实验结果取平均值,以标准差为误差;
[0031]S212:HE染色大鲵皮肤黏液凝胶:对大鲵皮肤黏液凝胶进行HE染色试验;
[0032]S213: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鲵皮肤黏液凝胶:制备凝胶,用0.5%戊二醛固定30min,然后将固定后的凝胶放入液氮罐,过夜;将冷冻后的凝胶放入冷冻干燥机中冷冻干燥;取其剖面固定在干净的托子上,喷金,扫描电镜观察内部结构;
[0033]所述S212,HE染色大鲵皮肤黏液凝胶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34]S2121:制样和固定:在1.5cm*1.5cm的PDMS上制备大鲵皮肤分泌物凝胶和包裹细胞的大鲵皮肤分泌物凝胶,成胶后用4%多聚甲醛固定凝胶,静置过夜;
[0035]S2122:脱水和包埋:将固定后的样品用酒精脱尽其中的水分,然后将样品置于融化的石蜡中,让蜡液进入样品,待冷却后样品便具有了石蜡的硬度;
[0036]S2123:切片和染色:将包有样品的蜡块用切片机切为5

10μm的薄片,贴于载玻片上,脱蜡后进行HE染色;
[0037]S2124:封片和观察:切片经脱水类处理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包裹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鲵皮肤粘液凝胶敷料,包括凝胶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基质是利用大鲵皮肤黏液制作,所述凝胶基质的内部装载有间充质干细胞和VEGF,所述凝胶基质的具体制备方法是将大鲵皮肤分泌物颗粒制成的薄层和溶解分泌物颗粒制成的薄层结合压制成型。2.包裹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鲵皮肤粘液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裹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鲵皮肤粘液凝胶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材料制备:明确大鲵粘液凝胶基质的性质及结构,将间充质干细胞和VEGF装载于凝胶基质内部,完成一种新型伤口敷料的制备;S2:材料评价:对新型敷料的生物学特性、适用性及安全性等进行评估;所述S1,材料制备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1:制备大鲵皮肤黏液凝胶基质:制备大鲵皮肤粘液凝胶基质,对凝胶基质进行材料学表征,观察凝胶基质的内部结构;S12:凝胶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在培养基中,将大鲵皮肤粘液凝胶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VEGF共培养,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与不加VEGF的包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鲵皮肤粘液凝胶基质在内皮细胞诱导培养基培养,并比较两种不同添加VEGF的方式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在凝胶基质表面种植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另外,在凝胶基质中包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评价细胞在凝胶中的形态和细胞活性,筛选出适合的浓度进行功能化实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裹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鲵皮肤粘液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制备大鲵皮肤黏液凝胶基质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11:制作大鲵皮肤分泌物颗粒;S112:将大鲵皮肤分泌物颗粒制成薄层;S113:溶解分泌物颗粒制成薄层;S114:压制成型水凝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裹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鲵皮肤粘液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2,凝胶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21:包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将培养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与负载于大鲵皮肤粘液凝胶基质,对该凝胶基质进行培养,然后固定,用HE染色和罗丹明染色观察BMSC在凝胶中的分布情况及生长形态;S122:分析不同EVGF的添加方式对包裹的BMSC的影响:通过CCK

8、罗丹明染色、HE染色和特异性免疫荧光技术(CD31+vWF)研究包裹在大鲵分泌物凝胶基质中的BMSC的分化能力及细胞活性,并将VEGF和BMSC混合形成凝胶再进行培养,培养后用CCK

8检测BMSC活性,然后固定,用罗丹明染色、HE染色和特异性免疫荧光技术(CD31+vWF)观察BMSC在凝胶中的分化能力。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裹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鲵皮肤粘液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材料评价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21:利用大鲵皮肤黏液凝胶材料学表征方法:利用水凝胶的表征方法对大鲵皮肤黏液凝胶材料进行评价,其中水凝胶的表征方法包括溶胀度、透射比、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体外降解和力学性能;
S22:大鲵皮肤黏液凝胶表面生物相容性评价:对大鲵皮肤黏液凝胶表面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包括特异性免疫荧光染色、细胞体外静态培养;S23:大鲵皮肤黏液凝胶的止血评价:对大鲵皮肤黏液凝胶进行止血评价,包括血小板粘附实验、静态全血实验、APTT和乳鼠创伤实验,了解凝胶的止血情况;S24:创面愈合功能研究:建立创伤动物模型、皮肤全层创面动物模型,探讨新型敷料清除坏死组织的效果和加速创面愈合的功能;S25:优选配方供进一步研究:对新型敷料的生物学特性、适用性及安全性等进行评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裹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鲵皮肤粘液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1,利用大鲵皮肤黏液凝胶材料学表征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211:测量大鲵皮肤黏液凝胶溶胀度:将制成的凝胶加入PBS溶液,溶胀后取出凝胶并用滤纸除去表面的水份,称取溶胀后的质量W1;60℃左右恒温真空干燥至恒重W2;利用(W1

W2)/W2计算溶胀度;S212:HE染色大鲵皮肤黏液凝胶:对大鲵皮肤黏液凝胶进行HE染色试验;S213: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鲵皮肤黏液凝胶:制备凝胶,用0.5%戊二醛固定30min,然后将固定后的凝胶放入液氮罐,过夜;将冷冻后的凝胶放入冷冻干燥机中冷冻干燥;取其剖面固定在干净的托子上,喷金,扫描电镜观察内部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裹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鲵皮肤粘液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12,HE染色大鲵皮肤黏液凝胶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2121:制样和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巍刘志鹏马建新徐萃杜大勇武效宏杨杰薛毅冯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