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骏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行车动能转换电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0515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行车动能转换电能装置,涉及新能源汽车组件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基座,所述支撑基座的顶部焊接有安装板,所述支撑基座的顶部设置有动能回收机构,所述支撑基座的左侧设置有热能回收机构,所述动能回收机构包括驱动发电单元和高效散热单元,所述热能回收机构包括分级回收单元和电池添加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预先通过安装板的安装,可使得车体进气格栅内的空气通过过风圆筒的内腔中进行流转,空气的流转力会通过驱动叶片驱动转轴进行旋转,转轴旋转的同时会带动发电机主体的驱动端进行转动,通过发电机主体进行发电工作,即实现利用风阻进行发电处理的功能,提升本装置动能转换电能的持续性和高效性。升本装置动能转换电能的持续性和高效性。升本装置动能转换电能的持续性和高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行车动能转换电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组件
,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行车动能转换电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人们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无论是传统的燃油汽车,还是现阶段大力提倡的新能源汽车,其运动时产生的惯性动能尚未被合理收集利用,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而新能源汽车由于其动力主要依赖于电能,在充电站尚未完全普及的现阶段,其对于动能能源的合理收集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减速运动时动能转换电能的电动汽车,公开号为CN110843544B,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汽车底盘,所述汽车底盘内部设有第一运动腔,所述第一运动腔内部设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的上方同轴固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运动腔上方设有第一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内部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固连。
[0003]为了解决刹车时汽车产生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问题,现有技术是采用将一部分的车轮转轴动能转化成电能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还会出现不能对风阻进行利用发电的情况,新能源汽车在行进的过程中,风阻时持续存在的,而刹车情况仅在部分环境下实施,进而导致通过刹车系统来进行电能回收,回收量较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行车动能转换电能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新能源汽车行车动能转换电能装置,包括支撑基座,所述支撑基座的顶部焊接有安装板,所述支撑基座的顶部设置有动能回收机构,所述支撑基座的左侧设置有热能回收机构。
[0007]所述动能回收机构包括驱动发电单元和高效散热单元,所述热能回收机构包括分级回收单元和电池添加单元。
[0008]所述驱动发电单元包括过风圆筒和竖直座,所述过风圆筒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左侧,所述竖直座固定安装在支撑基座的顶部,所述竖直座的内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发电筒,所述竖直座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位于过风圆筒内腔中的驱动叶片,所述发电筒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发电机主体,所述转轴的左端与发电机主体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过风圆筒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右侧活动插接有活动罩,所述活动罩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滤网。
[000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发电筒的底部开设有排气孔,所述发电筒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气嘴,所述发电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引流管道。
[001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高效散热单元包括贴合板,所述贴合板
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引流管道的顶部,所述贴合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所述贴合板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石墨块,所述石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台石墨脚,所述圆台石墨脚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棱柱石墨棒,所述棱柱石墨棒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换热鳍。
[001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贴合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下伸架,所述下伸架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网板,所述网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半导体制冷器之间电信号连接,所述下伸架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引流斜板。
[001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分级回收单元包括延伸座,所述延伸座拆卸式连接在支撑基座的左侧,所述延伸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分流方舱一,所述分流方舱一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直方舱,所述竖直方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分流方舱二,所述竖直方舱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热电发电机。
[001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分流方舱二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分流方舱二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风机,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分流吸盘,所述吸风机的进风管与分流吸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分流吸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螺纹件。
[001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螺纹件的内壁上螺纹连接有鹅颈管,所述鹅颈管远离内螺纹件的一端拆卸式连接有活动环,所述活动环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空气滤罩,所述分流方舱一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依附分流管,两个所述依附分流管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两个所述依附分流管相邻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排气管内腔中的不锈钢翅管。
[001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池添加单元包括电池舱,所述电池舱拆卸式连接在延伸座的顶部,所述电池舱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缓冲器,所述缓冲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池组,所述电池舱的顶部拆卸式连接有顶部盖板,所述顶部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条。
[00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7]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行车动能转换电能装置,预先通过安装板的安装,可使得车体进气格栅内的空气通过过风圆筒的内腔中进行流转,空气的流转力会通过驱动叶片驱动转轴进行旋转,转轴旋转的同时会带动发电机主体的驱动端进行转动,通过发电机主体进行发电工作,即实现利用风阻进行发电处理的功能,提升本装置动能转换电能的持续性和高效性。
[0018]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行车动能转换电能装置,通过引流管道的设计,可对过风圆筒内排出的空气进行收集,通过进气嘴和排气孔的配合,可使上述空气与发电机主体之间进行充分接触,实现对发电机主体进行散热保护的功能,且由温控器的设计,可对上述散热空气的温度进行监测,温度值较大则自动控制半导体制冷器运行,对发电机主体进行高效的散热保护,延长发电机主体的使用寿命。
[0019]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行车动能转换电能装置,通过吸风机、分流吸盘、内螺纹件和鹅颈管的设计,可从新能源汽车体的热源处吸收气体,将热源通过气流吸收至竖直方舱的内腔中流转,同时由热电发电机的设计,通过热电效应原理完成发电处理,再通过依附分流管和内螺纹管的设计,可使得车内空气通过不锈钢翅管的内腔循环流动,实现对车内进行加热的功能,即实现对热能进行充分利用的功能。
[002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行车动能转换电能装置,通过电池组的设计,可对本装置自行发出的电进行收集,作为车体的备用电源,便于用户在紧急情况下使用,通过缓冲器的设计,可对电池组进行缓冲保护处理,通过顶部盖板和橡胶密封条的配合,可对电池组进行密封防水的保护处理。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过风圆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发电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贴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贴合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热能回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排气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空气滤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专利技术电池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行车动能转换电能装置,包括支撑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座(1)的顶部焊接有安装板(11),所述支撑基座(1)的顶部设置有动能回收机构(2),所述支撑基座(1)的左侧设置有热能回收机构(3);所述动能回收机构(2)包括驱动发电单元和高效散热单元,所述热能回收机构(3)包括分级回收单元和电池添加单元;所述驱动发电单元包括过风圆筒(21)和竖直座(23),所述过风圆筒(21)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1)的左侧,所述竖直座(23)固定安装在支撑基座(1)的顶部,所述竖直座(23)的内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发电筒(22),所述竖直座(23)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211),所述转轴(211)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位于过风圆筒(21)内腔中的驱动叶片(212),所述发电筒(22)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发电机主体(221),所述转轴(211)的左端与发电机主体(221)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过风圆筒(2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环(213),所述固定环(213)的右侧活动插接有活动罩(214),所述活动罩(214)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滤网(2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行车动能转换电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筒(22)的底部开设有排气孔(222),所述发电筒(22)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气嘴(223),所述发电筒(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引流管道(2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行车动能转换电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散热单元包括贴合板(225),所述贴合板(225)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引流管道(224)的顶部,所述贴合板(22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226),所述贴合板(225)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石墨块(2251),所述石墨块(225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台石墨脚(2252),所述圆台石墨脚(225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棱柱石墨棒(2253),所述棱柱石墨棒(2253)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换热鳍(225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行车动能转换电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板(225)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下伸架(227),所述下伸架(227)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网板(228),所述网板(228)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骏郭琳
申请(专利权)人:梁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