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极片涂布面密度检测方法、涂布方法及涂布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69036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极片涂布面密度检测方法、涂布方法及涂布设备。一种锂电池极片涂布面密度检测方法,包括:S1.单面涂布时,获取极片A面干膜面密度与A面烘干前的湿膜面密度之间的关联算法;S2.双面涂布时,检测A的湿膜面密度检测,代入关联算法中,计算得到A面的干膜面密度;S3.检测AB面的双面干膜面密度,通过S2中得到的A面的干膜面密度,计算得出B面的干膜面密度;还提供一种锂电池极片涂布方法,基于上述的面密度检测方法;还提供一种涂布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计算推导出对应的A面和B面各侧的单侧涂布面密度值;整个工艺方法使用起来非常便捷,有效地改善了产品的精度检测可行性,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电池极片涂布面密度检测方法、涂布方法及涂布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加工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锂电池极片涂布面密度检测方法、涂布方法及涂布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范围普及,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和工艺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电池的续航,对应的锂电池行业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对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成本等要求越来越高,继而对锂电池极片在生产环节中的涂布精度、面密度、表面质量和生产成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现有流行的双面涂布工艺方法主要为一次单面涂布在线折返式双面涂布工艺,其特点为极片基材从放卷装置出来,进行光箔面密度检测,然后A面高精度涂布后进入带支撑辊的烘箱进行烘干,出烘箱后进行A面干膜面密度检测和A面CCD检测,然后在线向上反向折返,再经B面高精度涂布后在进入带支撑辊的烘箱进行烘干,出烘箱后进行B面干膜面密度检测和B面CCD检测,最后完成极片收卷,此种工艺过程的好处是,A、B面都可以做到高精度涂布,同时AB面可以分别进行面密度检测和CCD检测,可以在线完成AB面的涂布工艺,但是其缺点也尤为明显,如一次涂布只能涂布一面导致设备利用率及生产效率低,烘箱等设备都要配置两套导致设备投入成本高,占用面积或空间大导致厂房投入成本高,操作人员多导致人力成本增加,涂布B面时A面干燥涂层收背辊挤压造成磨损导致涂布质量降低,烘干B面时A面干燥涂层面临二次烘干问题导致涂布质量降低,能耗增高等;
[0004]目前技术手段中也有采用一次性双面涂布工艺,将A、B面涂布工序全部放置于烘干工序之前,使基材进入烘箱前即完成AB双面的涂布工序,在烘干后同时检测AB双面的干膜密度;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两次烘干和两次干膜检测效率低的问题,但是其也存在无法分别进行A面和B面的涂布面密度检测的问题,即最终能够得到AB面双面干膜的总的面密度,但无法知道A面的实际干膜面密度和B面的实际干膜面密度是多少,如果虽然双面干膜的总的面密度合格,但是两侧分布不合格,对产品的导电性能和质量也会有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无法分别进行A面和B面的实际干膜面密度检测的问题,即最终能够得到AB面双面干膜的总的面密度,但无法知道A面的实际干膜面密度和B面的实际干膜面密度是多少,如果虽然双面干膜的总的面密度合格,但是两侧分布不合格,对产品的导电性能和质量也会有一定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锂电池极片涂布面密度检测方法、涂布方法及涂布设备。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电池极片涂布面密度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单面涂布时,获取极片A面涂布后的湿膜面密度与A面烘干后的干膜面密度之间的关联算法;
[0008]S2.双面涂布时,在A面涂布之后,B面涂布之前,检测A面的湿膜面密度检测,代入关联算法中,计算得到A面的干膜面密度;
[0009]S3.B面涂布、极片烘干后,检测AB面的双面干膜面密度,通过S2中得到的A面的干膜面密度,计算得出B面的实际干膜面密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1.涂布后进行湿膜面密度检测,得到A面湿膜面密度为α;
[0012]S12.对A面进行烘干,对烘干后的极片进行A面的干膜面密度检测,得到A面干膜面密度为β;
[0013]S13.筛选组数据,得到β与α的关联算法,记为β=f(α)。
[0014]进一步的,所述S2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在A面涂布之前对极片基材进行光箔面密度检测,标定为θ。
[0015]进一步的,所述S2中,还计算出A面的实际干膜面密度计算式为:
[0016]a=f(α)

θ
[0017]式中,a为A面的实际干膜面密度。
[0018]进一步的,所述S3中,B面的实际干膜面密度计算式为:
[0019]b=c

f(α)
[0020]式中,b为B面的实际干膜面密度,c为双面干膜面密度。
[0021]优选的,所述步骤S14中,筛选的多组数据为多次检测中、产品合格时的多组数据,数据数量不少于10组。
[0022]还提供一种锂电池极片涂布方法,基于上述的锂电池极片涂布面密度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S101、极片放卷;
[0024]S102、对极片进行光箔面密度检测;
[0025]S103、对极片的A面涂布;
[0026]S104、对极片的A面进行湿膜面密度检测;
[0027]S105、对极片的B面涂布;
[0028]S106、将AB面涂布后的极片烘干;
[0029]S107、对极片的AB面进行双面干膜面密度检测;
[0030]S108、极片收卷。
[0031]优选的,所述步骤S104还包括以下步骤:计算A面实际干膜面密度,并根据计算结果调节步骤S103中的涂布量;
[0032]所述步骤S107还包括以下步骤:计算B面实际干膜面密度,并根据计算结果调节步骤S105中的涂布量。。
[0033]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的锂电池极片涂布方法的涂布设备,包括气浮转向辊,用于输送AB面涂布之后、烘干之前的极片。
[0034]进一步的,还包括气浮烘箱,用于对AB面涂布后的极片进行悬浮烘干。
[00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0036]本专利技术在量产之前,先通过有限的实验检测,得到极片A面的干膜面密度和湿膜面密度之间的关联算法;进而在量产时,先对A面进行湿膜面密度检测,再进行AB面干膜面膜
度检测,通过关联算法,有效计算推导出对应的A面和B面各侧的实际干膜面密度值;整体并没有改变原有的涂布工序或增加繁琐的工序,不影响极片的涂布效率,整个工艺方法使用起来非常便捷,有效地改善了产品的精度检测可行性,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实施例1中A面与B面分布均匀时的示意图。
[0038]图2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A面与B面分布不均匀时的示意图。
[0039]图3是实施例4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另外,也应理解,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集成装置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0041]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极片涂布面密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单面涂布时,获取极片A面涂布后的湿膜面密度与A面烘干后的干膜面密度之间的关联算法;S2.双面涂布时,在A面涂布之后,B面涂布之前,检测A面的湿膜面密度,代入关联算法中,计算得到A面的干膜面密度;S3.B面涂布、极片烘干后,检测AB面的双面干膜面密度,通过S2中得到的A面的干膜面密度,计算得出B面的实际干膜面密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极片涂布面密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1.A面涂布后进行湿膜面密度检测,得到A面湿膜面密度为α;S12.对A面进行烘干,对烘干后的极片进行A面的干膜面密度检测,得到A面干膜面密度为β;S13.筛选多组数据,得到β与α的关联算法,记为β=f(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极片涂布面密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在A面涂布之前对极片基材进行光箔面密度检测,标定为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极片涂布面密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还计算出A面的实际干膜面密度,计算式为:a=f(α)

θ式中a为A面的实际干膜面密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极片涂布面密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B面的实际干膜面密度计算式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英男唐存福卢兵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