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纱去飞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992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纱去飞羽装置,包括前皮辊、前罗拉和锭子,还包括导向轮组件和摩擦筒组件,所述导向轮组件包括上轮和下轮,所述下轮的中部具有一个径向收缩部,所述上轮紧贴下轮,在径向收缩部处形成导向孔,所述摩擦筒组件包括筒口部和筒尾部,所述筒尾部的内径可调节;纱线经过前皮辊和前罗拉加捻后,从导向孔穿过,经过筒口部进入筒尾部,纱线从筒尾部穿出后卷绕在锭子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摩擦能够强制割断纱线表面外露的纤维,降低毛羽量,解决飞羽问题。解决飞羽问题。解决飞羽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纱去飞羽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纺纱
,尤其涉及一种纺纱去飞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纺纱技术中,纱线在加捻三角区容易出现飞羽较多的问题,即会有较多的纤维未被完全捻入纱线中,现有的纺纱设备解决飞羽问题主要是将纤维毛羽聚拢贴附于纱线表面,但这种除飞羽效果并不稳固,另外就是采用烧毛的方法处理纤维毛羽,但工艺复杂操作难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纺纱去飞羽装置,通过摩擦能够强制割断纱线表面外露的纤维,降低毛羽量,解决飞羽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纺纱去飞羽装置,包括前皮辊、前罗拉和锭子,还包括导向轮组件和摩擦筒组件,所述导向轮组件包括上轮和下轮,所述下轮的中部具有一个径向收缩部,所述上轮紧贴下轮,在径向收缩部处形成导向孔,所述摩擦筒组件包括筒口部和筒尾部,所述筒尾部的内径可调节;纱线经过前皮辊和前罗拉加捻后,从导向孔穿过,经过筒口部进入筒尾部,纱线从筒尾部穿出后卷绕在锭子上。
[0005]上述纺纱去飞羽装置,所述导向孔朝向筒口部。
[0006]上述纺纱去飞羽装置,所述筒口部的前段为漏斗结构,所述筒口部的前段越靠近导向孔内径越大。
[0007]上述纺纱去飞羽装置,所述筒口部的后段的内径与所述漏斗结构的小径端口的直径一致,所述筒口部的后段的内壁具有多个沿轴线方向的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筒口部后段的圆周方向均匀布设。
[0008]上述纺纱去飞羽装置,所述筒尾部包括与筒口部固定的固定架、橡胶管、收缩管、移动环、螺杆和螺母,所述收缩管的前端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橡胶管固定在收缩管的内壁,所述收缩管的外壁越靠近固定架直径越大,所述移动环套设在收缩管的后端,所述移动环的内壁越靠近固定架直径越大且紧贴收缩管的内壁,所述螺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螺杆的前端固定在固定架上,多个所述螺杆的后端穿过所述移动环上的通孔,所述螺母的数量与螺杆的数量一致,每个所述螺杆的后端均安装有一个螺母,所述螺母的前端支顶在移动环的后端。
[0009]上述纺纱去飞羽装置,还包括纤维收集箱,所述导向轮组件和摩擦筒组件均设置在纤维收集箱内。
[0010]上述纺纱去飞羽装置,所述纤维收集箱的上壁设置有对导向轮组件和摩擦筒组件进行吹风的风机,所述纤维收集箱的侧壁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隔离纱网。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设置导向轮组件和摩擦筒组件,能够利用纱线自转和摩擦筒组件产生的摩擦力割断外露的纤维,降低纱线表面
的毛羽量,提升纱线质量。
[0012]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3为导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筒口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收缩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前皮辊;
ꢀꢀꢀꢀꢀꢀꢀꢀꢀꢀꢀꢀ
2—前罗拉;
ꢀꢀꢀꢀꢀꢀꢀꢀꢀꢀꢀꢀ
3—锭子;
[0020]4—上轮;
ꢀꢀꢀꢀꢀꢀꢀꢀꢀꢀꢀꢀꢀꢀ
5—下轮;
ꢀꢀꢀꢀꢀꢀꢀꢀꢀꢀꢀꢀꢀꢀ
6—导向孔;
[0021]7—筒口部;
ꢀꢀꢀꢀꢀꢀꢀꢀꢀꢀꢀꢀ
8—凹槽;
ꢀꢀꢀꢀꢀꢀꢀꢀꢀꢀꢀꢀꢀꢀ
9—固定架;
[0022]10—橡胶管;
ꢀꢀꢀꢀꢀꢀꢀꢀꢀꢀꢀ
11—收缩管;
ꢀꢀꢀꢀꢀꢀꢀꢀꢀꢀꢀ
12—移动环;
[0023]13—螺杆;
ꢀꢀꢀꢀꢀꢀꢀꢀꢀꢀꢀꢀꢀ
14—螺母;
ꢀꢀꢀꢀꢀꢀꢀꢀꢀꢀꢀꢀꢀ
15—风机;
[0024]16—纤维收集箱;
ꢀꢀꢀꢀꢀꢀꢀ
17—隔离纱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图5所示,一种纺纱去飞羽装置,包括前皮辊1、前罗拉2和锭子3,还包括导向轮组件和摩擦筒组件,所述导向轮组件包括上轮4和下轮5,所述下轮5的中部具有一个径向收缩部,所述上轮4紧贴下轮5,在径向收缩部处形成导向孔6,所述摩擦筒组件包括筒口部7和筒尾部,所述筒尾部的内径可调节;纱线经过前皮辊1和前罗拉2加捻后,从导向孔6穿过,经过筒口部7进入筒尾部,纱线从筒尾部穿出后卷绕在锭子3上。
[0026]需要说明的是,纱线通过前皮辊1和前罗拉2加捻后,未被完全捻入纱线的纤维会形成飞羽,未被完全捻入纱线的纤维在进入到摩擦筒组件内后,因为锭子3旋转对纱线施加转动,纱线在通过摩擦筒组件时发生摩擦,将未被完全捻入纱线的纤维通过摩擦力使其断裂,从而减少飞羽。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孔6朝向筒口部7。通过设置导向轮组件,并且使导向孔6朝向筒口部7,能够避免筒口部7的边沿割伤纱线。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筒口部7的前段为漏斗结构,所述筒口部7的前段越靠近导向孔6内径越大。
[0029]所述筒口部7的前段为漏斗结构,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将纱线穿入摩擦筒组件中。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筒口部7的后段的内径与所述漏斗结构的小径端口的直径一致,所述筒口部7的后段的内壁具有多个沿轴线方向的凹槽8,多个所述凹槽8沿所述筒口部7后段的圆周方向均匀布设。
[0031]通过设置多个凹槽8,能够更加有效的将未被完全捻入纱线的纤维割断,使摩擦效果更好。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筒尾部包括与筒口部7固定的固定架9、橡胶管10、收缩管11、移动环12、螺杆13和螺母14,所述收缩管11的前端固定在固定架9上,所述橡胶管10固定在收
缩管11的内壁,所述收缩管11的外壁越靠近固定架9直径越大,所述移动环12套设在收缩管11的后端,所述移动环12的内壁越靠近固定架9直径越大且紧贴收缩管11的内壁,所述螺杆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螺杆13的前端固定在固定架9上,多个所述螺杆13的后端穿过所述移动环12上的通孔,所述螺母14的数量与螺杆13的数量一致,每个所述螺杆13的后端均安装有一个螺母14,所述螺母14的前端支顶在移动环12的后端。
[0033]需要说明的是,调整筒尾部的内径时,通过旋转螺母14,使移动环12沿螺杆13向前移动,进而对收缩管11施加压力,使收缩管11向内收缩,进而对橡胶管10施加收缩力,进而橡胶管10的内径变小,实现对多种直径的纱线进行摩擦。橡胶管10的摩擦主要目的是对经过筒口部7后纤维割断产生的纤维端头进行打磨,进一步使纱线的表面更加光滑。
[0034]另外,所述收缩管11和橡胶管10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一个收缩缝,所述收缩管11的前端具有一个轴肩结构,收缩管11的轴肩处通过固定环片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纱去飞羽装置,包括前皮辊、前罗拉和锭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轮组件和摩擦筒组件,所述导向轮组件包括上轮和下轮,所述下轮的中部具有一个径向收缩部,所述上轮紧贴下轮,在径向收缩部处形成导向孔,所述摩擦筒组件包括筒口部和筒尾部,所述筒尾部的内径可调节。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纱去飞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朝向筒口部。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纱去飞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口部的前段为漏斗结构,所述筒口部的前段越靠近导向孔内径越大。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纺纱去飞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口部的后段的内径与所述漏斗结构的小径端口的直径一致,所述筒口部的后段的内壁具有多个沿轴线方向的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筒口部后段的圆周方向均匀布设。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纱去飞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尾部包括与筒口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青邱洪军汪荣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丝诚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