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稠油乳化降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8978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乳化降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稠油乳化降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乳化降黏剂含有:基于叠合烯烃的疏水尾链为多分支结构的阴离子磺酸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水,所述阴离子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具有式(I)所示结构,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烷基萘酚聚氧乙烯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乳化降黏剂对稠油具有较好的降黏及乳化效果,尤其适用于高含蜡稠油,且该降黏剂具有抗盐性较强、不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优点,适用于高含钙镁离子地层水的稠油乳化降黏。降黏。降黏。降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稠油乳化降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乳化降粘
,具体涉及一种稠油乳化降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乳化降粘技术是采用外加表面活性剂将稠油与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从而降低原油粘度,改善稠油流动性的一种降粘方法。乳化降黏技术因其具有现场实施可操作性强、技术灵活多样、对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成为目前开采稠油常用的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乳化降黏剂在油水界面的吸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使得稠油从油包水的乳化状态转变为水包油乳状液,大幅度降低黏度,实现正常开采。
[0003]近年来,稠油开采占整体石油开采的比重逐渐增加,地质条件也日趋复杂化,乳化降黏剂的使用效果受到稠油物性和地层条件的影响,复杂的地层条件使得乳化剂的加量增加,降黏效果相应变差甚至失效,造成成本大幅度提高。
[0004]已有的稠油乳化降黏剂主要组成大多以直链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等组成,这类乳化降黏剂适应普通稠油及超稠油体系,具有好的降黏效果,但对于高含蜡的特殊稠油适应性差,且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稠油乳化降黏剂,其特征在于,该降黏剂中含有阴离子磺酸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水,所述阴离子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为基于叠合烯烃的疏水尾链为多分支结构的阴离子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且所述阴离子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在式(I)中,R1选自H、C1‑
C3的烷基、卤素、C1‑
C3的烷基

COO

;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H、C1‑
C3的烷基、氨基、(C1‑
C3的烷基)2氨基

;R4、R5、R6、R7各自独立地选自H、C1‑
C
16
的烷基;M选自Li
+
、Na
+
、K
+
、NH
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黏剂,其中,在式(I)中,R1选自H、C1‑
C3的烷基、卤素、C1‑
C3的烷基

COO

;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H、C1‑
C3的烷基、氨基、(C1‑
C3的烷基)2氨基

;R4和R5各自独立地选自H、甲基、叔丁基、(CH3)3CCH2(CH3)2C

、(CH3)3CCH2(CH3)2CCH2(CH3)2C

、(CH3)3CCH2‑
、(CH3)3CCH2(CH3)2CCH2‑
、(CH3)3CCH2(CH3)2CCH2(CH3)2CCH2‑
;R6、R7各自独立地选自H、C1‑
C
16
的烷基;M选自Li
+
、Na
+
、K
+
、NH
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黏剂,其中,在式(I)中,R1选自H、C1‑
C3的烷基、卤素、C1‑
C3的烷基

COO

;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H、C1‑
C3的烷基、氨基、(C1‑
C3的烷基)2氨基

;R4和R5各自独立地选自H、甲基、叔丁基、(CH3)3CCH2(CH3)2C

、(CH3)3CCH2(CH3)2CCH2(CH3)2C

、(CH3)3CCH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敏乔富林江建林赵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