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679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1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够提高隔断部对水氧的阻隔效果。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开孔区,开孔区包括开孔和隔断区,隔断区位于开孔和显示区之间;显示面板在显示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路层、平坦化层、阳极层和发光层;平坦化层在隔断区具有第一隔断结构,第一隔断结构的侧面具有凹槽;阳极层在隔断区具有位于第一隔断结构顶端的第二隔断结构,第一隔断结构和第二隔断结构组成隔断部;显示面板在隔断区具有基层,隔断部为相对于基层的凸起结构;发光层在隔断区包括位于隔断部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隔断部之外的基层表面的第二部分,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具有间隔。分之间具有间隔。分之间具有间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屏占比,且使手机具有前置摄像等,产生了显示面板上开孔,以设置前置摄像头等光学器件的技术。为了防止来自于显示面板开孔的水氧侵入显示区,以避免水氧对显示面板的侵蚀而导致的黑斑问题,会在开孔和显示区之间设置隔断部来阻隔水氧,然而,目前隔断部对于水氧的阻隔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能够提高隔断部对水氧的阻隔效果。
[0004]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开孔区,开孔区包括开孔和隔断区,隔断区位于开孔和显示区之间;显示面板在显示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路层、平坦化层、阳极层和发光层;平坦化层在隔断区具有第一隔断结构,第一隔断结构包括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相对的顶面和底面,以及连接顶面和底面的侧面,第一隔断结构的侧面具有凹槽;阳极层在隔断区具有位于第一隔断结构顶端的第二隔断结构,第一隔断结构和第二隔断结构组成隔断部;显示面板在隔断区具有基层,隔断部为相对于基层的凸起结构;发光层在所述隔断区包括位于隔断部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隔断部之外的基层表面的第二部分,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具有间隙。其中,利用平坦化层在开孔周围制作第一隔断结构,利用阳极层在第一隔断结构的顶部制作第二隔断结构,其中第一隔断结构的侧面具有凹槽,通过第一隔断结构和第二隔断结构所组成的隔断部实现对发光层的隔断,提高了对于发光层的隔断效果,即提高了对水氧的阻隔效果,改善了由于水氧侵入显示区而导致的黑斑问题。利用平坦化层和阳极层制作的隔断部,厚度较大,不易塌陷,且不易在边缘形成发光层的爬坡,对于发光层的隔断效果较好;制作工艺耗时较短;且工艺控制难度较低。
[000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隔断结构的侧面的凹槽的深度为L,0.8μm≤L≤1.2μm。一方面提高对发光层的阻断效果,另一方面降低封装层在凹槽处开裂的概率,以提高封装隔离效果。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隔断结构的厚度为H,1.5μm≤H≤2.5μm。在保证封装层覆盖填充在第一隔断结构周围效果较好的前提下控制了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隔断部沿开孔的边缘延伸,隔断部的宽度为W,10μm≤W≤15μm。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隔断结构的厚度为h,100nm≤h≤120nm。第二隔断结构的厚度较大,不容易塌陷。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隔断部,任意相邻两个隔断部之间的间隔距离为
M,10μm≤M≤15μm。使隔断部之间有机材料容易被清洗,改善由于残留而导致的对发光层隔断效果的不良影响,且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路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半导体层、栅极绝缘层、栅极金属层、电容介质层、电容金属层、层间绝缘层和源漏金属层;栅极金属层和/或电容金属层在隔断区具有垫高结构,垫高结构位于隔断部的下方。通过垫高结构使隔断部顶端的发光层和隔断部之外的发光层之间的段差更大,以提高发光层的隔断效果。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在所述显示区还包括位于发光层远离阳极层一侧的阴极层,以及位于阴极层远离发光层一侧的封装层;封装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封装无机层、喷墨打印层和第二封装无机层;显示面板在隔断区具有喷墨打印隔断部,在隔断区,喷墨打印层从显示区延伸至喷墨打印隔断部;隔断部包括外隔断部和内隔断部,喷墨打印隔断部位于外隔断部和内隔断部之间,内隔断部位于喷墨打印隔断部和显示区之间,外隔断部位于开孔和喷墨打印隔断部之间,第一封装无机层、喷墨打印层和第二封装无机层覆盖内隔断部,第一封装无机层和第二封装无机层覆盖外隔断部,喷墨打印层与外隔断部无交叠。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阳极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氧化铟锡、银和氧化铟锡。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电路层远离平坦化层一侧的柔性衬底层,柔性衬底层覆盖显示区和隔断区。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柔性衬底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聚酰亚胺层、隔离层、非晶硅层和第二聚酰亚胺层。
[0015]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部分区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相关技术中另一种显示面板部分区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相关技术中另一种显示面板部分区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4A中AA

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图5中隔断区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7为图4A中部分区域的一种放大示意图;
[0024]图8为图4A中AA

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图4A中AA

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制备过程中在隔断区形成平坦化层凸台的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制备过程中在隔断区形成第一隔断结构的示意图;
[0028]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制备过程中在隔断区形成隔断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之前,首先对相关技术中的几种开孔区隔断部的结构进行介绍,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001、开孔002以及位于显示区001和开孔002之间的隔断区003,显示面板在显示区00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层01、缓冲层02、半导体层03、栅极绝缘层04、栅极金属层05、电容介质层06、电容金属层07、层间绝缘层08、源漏金属层09、平坦化层010、阳极层011、像素定义层012、发光层013、阴极层014和封装层015,在第一种相关技术中,在隔断区003设置有由源漏金属层09形成的隔断部020,源漏金属层09为金属钛Ti、金属铝Al、金属钛Ti层叠设置的叠层,其中Al层通过侧面刻蚀与Ti层之间形成凹陷结构,以利于发光层的阻隔,隔断部020用于使发光层(图1中省略了隔断部020和封装层015之间的发光层)在制作的过程中在隔断部020边缘处断开,以实现通过隔断部020阻断水氧基于发光层013的传输,防止开孔002边缘的水氧通过发光层013侵入并延伸至显示区001,然而,由于源漏金属层09中顶端的Ti层的厚度较小,不足50nm,在后续光刻胶剥离和水洗的过程中容易塌陷,导致对于发光层的隔断效果较差;源漏金属层09的厚度较小,发光层容易在隔断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开孔区,所述开孔区包括开孔和隔断区,所述隔断区位于所述开孔和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显示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路层、平坦化层、阳极层和发光层;所述平坦化层在所述隔断区具有第一隔断结构,第一隔断结构包括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相对的顶面和底面,以及连接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侧面,所述第一隔断结构的侧面具有凹槽;所述阳极层在所述隔断区具有位于所述第一隔断结构顶端的第二隔断结构,所述第一隔断结构和所述第二隔断结构组成隔断部;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隔断区具有基层,所述隔断部为相对于所述基层的凸起结构;所述发光层在所述隔断区包括位于所述隔断部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隔断部之外的所述基层表面的第二部分,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间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断结构的侧面的凹槽的深度为L,0.8μm≤L≤1.2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断结构的厚度为H,1.5μm≤H≤2.5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部沿所述开孔的边缘延伸,所述隔断部的宽度为W,10μm≤W≤15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断结构的厚度为h,100nm≤h≤120n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隔断部,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隔断部之间的间隔距离为M,10μm≤M≤15μ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层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龙龙浩晖方建平李旭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