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鲁东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Micro-LED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930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Micr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icro

LED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电子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icro

LED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μLED)具有高亮度、高分辨率、长寿命、高响应速率、低功耗、高可靠性等优势,在高分辨率显示、可穿戴/可植入光电设备、光通信、生物医学检测等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3]常规的Micro

LED在衬底上依次生长n

型半导体层、发光层、p

型半导体层形成LED外延片,然后通过干法刻蚀技术自上至下刻蚀LED外延片,形成微型芯片阵列结构。ICP刻蚀后需要采用PECVD、ALD等工艺沉积钝化层SiO2、Al2O3或者Si3N4,钝化层能够钝化表面缺陷,减少芯片漏电流,还在n

p极间起到绝缘作用。但是,干法刻蚀后的微型LED芯片表面存在悬挂键、应力驰豫形成的缺陷、ICP刻蚀形成的残余损伤等,在PECVD、ALD工艺中,由于芯片暴露在高温、等离子体环境中,侧壁表面脆弱的位置容易受到损伤形成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Micro

LED的制备方法,采用低温溶胶

凝胶法形成SiO2侧壁钝化层,能够有效降低常规采用ALD、CVD工艺进行表面钝化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从而提高器件性能,且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Micro

LED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LED外延片,所述外延片从下至上依次包括衬底、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发光层和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S2:刻蚀LED外延片形成沟槽,刻蚀深度至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沟槽将外延片分成微型发光阵列;S3:在微型发光阵列的表面包括沟槽底部及侧壁形成钝化层,所述钝化层包括第一钝化层,第一钝化层采用低温溶胶

凝胶法形成。
[0006]进一步地,所述外延片还包括电流扩展层,电流扩展层沉积在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的上表面。
[0007]进一步地,所述衬底包括硅、碳化硅、砷化镓、磷化铟、蓝宝石、氮化镓和玻璃衬底中的任意一种。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为n

GaN、发光层为InGaN/GaN、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为p

GaN。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为n

AlGaInP、发光层为GaInP/AlGaInP多量子阱层、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为p

AlGaInP。
[0010]进一步地,所述刻蚀LED外延片形成沟槽,采用氧化硅作为硬掩膜层,通过光刻、刻蚀形成图形化掩膜层。
[0011]进一步地,所述刻蚀采用干法刻蚀形成沟槽,再用湿法腐蚀调整沟槽形貌和减少刻蚀后的损伤。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钝化层包括SiO2、Al2O3、HfO2、ZrO2、ZnO和Ga2O3中的任意一种,厚度为2~200nm。
[0013]进一步地,所述钝化层还包括第二钝化层,第二钝化层沉积在第一钝化层的上表面。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钝化层包括ALD、CVD、或者溅射工艺形成的Al2O3、Si3N4、AlN、Ga2O3中的任意一种,厚度为2~200nm。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钝化层为SiO2,制备过程如下:S31:在室温下,将外延片浸渍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形成的混合溶液中;S32: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S31所述的混合溶液中形成胶束,以50~1000 rpm搅拌以上混合物1~30分钟;S33:将正硅酸乙酯、氨水溶液依次滴入步骤S32中的混合物中,以50~1000 rpm连续搅拌0.5~5小时;S34: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外延片,并干燥1~10h;S35:将S34得到的外延片进行热处理,采用两步热处理法,第一步热处理温度为80~300℃,第二步热处理温度为300~600℃;S36:根据第一钝化层的厚度需要,重复S31

S35,获得预设厚度的第一钝化层。
[0016]上述溶胶

凝胶形成第一钝化层SiO2中,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溶液为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溶剂,通过控制TEOS、氨水溶液、CTAB的加入比例,来控制TEOS水解和缩合速率,限制溶胶的数量,使得在每个溶胶

凝胶过程中氧化硅的厚度随反应时间先是线性增加后达到饱和。通过多次溶胶

凝胶过程得到预设厚度的第一钝化层。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钝化层为Al2O3,制备过程如下:S31:在室温下,将外延片浸渍在铝胶溶液中;S32:在铝胶溶液中采用提拉法成膜,提拉速度为1~300mm/s;S33:密封老化1~48h后,经热处理在微型发光阵列的表面包括沟槽底部及侧壁上形成Al2O3薄膜,采用三步热处理法,第一步热处理温度为80~200℃,第二步热处理温度为200~350℃,第三步热处理温度为300~600℃;S34:根据第一钝化层的厚度需要,重复S31

S33,获得预设厚度的第一钝化层。
[0018]所述铝胶溶液可以采用六水三氯化铝(AlCl3·
6H2O)、去离子水、聚乙二醇(PEG) 4000 为分散剂、氨水溶液为沉淀剂配置而成。
[0019]进一步地,所述S3中第一钝化层是HfO2,通过溶解HfCl4到乙醇或者其他溶剂中,接着再加入酸进行水解和胶溶,通过多次浸渍法在基底上成膜,经过热处理后形成HfO2。
[0020]进一步地,所述S3中第一钝化层是Ga2O3,将硝酸镓水合物溶解于无水乙醇中,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加入适当比例的曲拉通作为表面活性剂,通过多次浸渍法在基底上成膜,经过热处理后形成Ga2O3。
[0021]在后续制备p电极时,需要去除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上部分区域的钝化层以制备p电极。在后续制备n电极时,需要去除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上部分区域的钝化层以制
备n电极。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常规Micro

LED制备工艺中,外延片通过干法刻蚀工艺形成阵列发光结构后,通常采用CVD、ALD形成钝化层来保护发光阵列结构的侧壁,然而干法刻蚀后的阵列结构表面存在诸多缺陷、悬挂键、刻蚀残余损伤等,这种表面暴露在CVD、ALD的高温、等离子体环境中,极易受到新的损伤。本方案采用低温溶胶

凝胶法形成SiO2钝化层,能够有效降低常规采用ALD、CVD工艺进行表面钝化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从而提高器件性能,且低温溶胶

凝胶法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icro

LED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LED外延片,所述外延片从下至上依次包括衬底、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发光层和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S2:刻蚀LED外延片形成沟槽,刻蚀深度至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沟槽将外延片分成微型发光阵列;S3:在微型发光阵列的表面包括沟槽底部及侧壁形成钝化层,所述钝化层包括第一钝化层,第一钝化层采用低温溶胶

凝胶法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icro

LED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片还包括电流扩展层,电流扩展层沉积在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的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icro

LED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包括硅、碳化硅、砷化镓、磷化铟、蓝宝石、氮化镓和玻璃衬底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icro

LED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为n

GaN、发光层为InGaN/GaN、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为p

GaN。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icro

LED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为n

AlGaInP、发光层为GaInP/AlGaInP多量子阱层、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为p

AlGaInP。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icro

LED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刻蚀LED外延片形成沟槽,采用氧化硅作为硬掩膜层,通过光刻、刻蚀形成图形化掩膜层;所述刻蚀采用干法刻蚀形成沟槽,再用湿法腐蚀调整沟槽形貌和减少刻蚀后的损伤。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icro

LED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钝化层包括SiO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亚丹卢太平张立春王美山梁豆豆贺文伟
申请(专利权)人:鲁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