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电驱动后桥负角异形线束支架弯曲-折弯复合模具及其复合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09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电驱动后桥负角异形线束支架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电驱动后桥负角异形线束支架弯曲

折弯复合模具及其复合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结构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汽车电驱动后桥负角异形线束支架弯曲

折弯复合模具及其复合加工工艺,尤其是负角旋转式折弯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电驱动后桥线束支架是焊装在汽车电驱动桥上,主要起到安装、固定汽车线束的作用,它可以确保线束对接处能够按照最合适的方式进行固定,避免线束与周边件干涉,对线束走向起到限位作用,从而达到保护线束和美化线束布置走向的目的,提高连接可靠性,简化工艺装配,提高装配效率。线束支架按传统的生产方式是分四道工序进行加工,工艺流程是:下料

落料

弯曲

折弯,来达到产品设计要求。由于线束支架生产批量大,使用传统生产工艺,不但生产耗时较长,生产效率较低,而且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本专利技术正是基于现有技术中生产工艺存在的可优化性考虑,设计一种新的负角异形线束支架弯曲

折弯复合模具,特别是将折弯下模设计成可旋转式的模具结构,能使产品在同一道工序中同时实现弯曲、折弯不同的冲压加工动作,即将二道工序优化为一道工序,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就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汽车电驱动后桥负角异形线束支架弯曲、折弯复合模具,通过将折弯下模设计可旋转式,并增加折弯下模靠板和斜楔面等结构来提高模具寿命和产品质量。该弯曲

>折弯复合模具安装在压力机上对线束支架进行弯曲、折弯工序的复合加工。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设计一种使用电驱动后桥负角异形线束支架弯曲

折弯复合模具,并且一次同时制作两件工件,以替代传统的经二道工序(即弯曲工序、折弯工序)的复合工艺,特别是采用旋转式折弯工艺。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电驱动后桥负角异形线束支架弯曲

折弯复合模具,其包括模具上半部分和模具下半部分,模具上半部分包括:模柄、上模板、导套、上垫板、上固定板和弯曲上模;模具下半部分包括:定位板、下固定板、弯曲下模、活动折弯下模、导柱、转轴、活动折弯下模靠板、复位弹簧、下垫板、顶杆、下模板和转轴压板;弯曲上模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上固定板的固定形腔中,并从上端面通过螺栓与上垫板连接,模柄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上模板的模柄孔中,导套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上模板两边的导套孔中,上模板、上垫板通过螺栓及定位销与上固定板连接;活动折弯下模靠板过盈配合装在下固定板的固定形腔右边,活动折弯下模的半圆凸面过间隙配合套在活动折弯下模靠板的半圆面凹槽中,转轴从下固定板下端面的转轴孔中,并穿过活动折弯下模的转轴孔到达下固定板上端面的转轴孔,转轴与活动折弯下模通
过过盈配合,转轴与下固定板上、下端面的转轴孔是通过间隙配合,活动折弯下模绕着转轴进行上、下自由旋转,转轴压板通过螺栓与转轴连接,然后从活动折弯下模靠板的侧边通过螺栓与下固定板连接,导柱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下模板两边的导柱孔中,两根复位弹簧通过预压缩和间隙配合装在活动折弯下模靠板和下垫板各对应的弹簧孔中,两根顶杆通过间隙配合直接放置在下垫板和下模板各对应的顶杆孔中,下模板、下垫板通过螺栓及定位销与下固定板连接,弯曲下模通过间隙配合直接放置在由下固定板、活动折弯下模和活动折弯下模靠板组成的形腔中,定位板从上端面通过螺栓与下固定板连接。
[0006]进一步,下模部分设有活动折弯下模和转轴,转轴与活动折弯下模通过过盈配合,转轴与下固定板的上、下端面的转轴孔通过间隙配合, 双面间隙为0.13~0.15mm,活动折弯下模可绕着转轴进行上、下自由旋转,从而使弯曲上模到下死点时,活动折弯下模能向下旋转来压紧弯曲上模,从而折弯出产品的负角,而弯曲上模回位时,活动折弯下模在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下能向上旋转而离开弯曲上模。
[0007]进一步,活动折弯下模旋转到上死点时,活动折弯下模靠板能限位住活动折弯下模的右端面,从而保证活动折弯下模的上表面和弯曲下模的上表面齐平;活动折弯下模旋转到下死点时,活动折弯下模靠板能支撑住活动折弯下模的下端面。
[0008]进一步,弯曲下模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自动校正弯曲间隙的凸台,而下固定板设有一个自动校正弯曲间隙的凹槽,并弯曲下模的凸台与下固定板的中间凹槽双面间隙为0.10~0.12mm。
[0009]进一步,复位弹簧保证活动折弯下模能随着弯曲下模回位而自动旋转回位,从而保证活动折弯下模的上表面和弯曲下模的上表面齐平,复位弹簧也可防止弯曲上模回位时,活动折弯下模会先绊一下产品折弯负角处表面,从而将产品拉出痕迹。
[0010]进一步,弯曲下模和活动折弯下模均设有一个30
°
斜楔面,当弯曲下模的斜楔面与活动折弯下模的斜楔面刚接触时,就会随着弯曲下模继续向下运动而带着活动折弯下模绕着转轴向下进行旋转,从而折弯出产品的负角来。
[0011]进一步,弯曲上模、弯曲下模和活动折弯下模均选模具钢Cr12MoV,淬火硬度为HRC55~58,而活动折弯下模靠板选模具钢T10A,淬火硬度为HRC50~55。
[0012]进一步,下固定板为整体式,而弯曲下模、活动折弯下模和活动折弯下模靠板装在下固定板中。
[0013]进一步,导柱与导套的双面间隙为0.16~0.18mm。
[001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是这样实现的:第1步:将的汽车电驱动后桥负角异形线束支架弯曲

折弯复合模具安装在带有下顶出缸的63T压力机上;第2步,将压力机的下顶出缸气阀阀门打开,使下顶出缸运行到行程最高点的位置,机床下顶出缸带动顶杆向上运动,顶杆带动弯曲下模向上运动,而活动折弯下模在复位弹簧的预压作用力下绕着转轴向上旋转,直至活动折弯下模的右端面与活动折弯下模靠板完全接触为止,并使弯曲下模的上表面、活动折弯下模的上表面和下固定板的上表面一样高;第3步:将下料、落料工序后的两件预制线束支架工件放置在弯曲下模、活动折弯
下模和下固定板的上表面上,并用定位板分别定好产品左端面和上端面;第4步:开动压力机,上模板随机床上工作台向下运行,弯曲上模与弯曲下模在下顶出缸的作用力下先预压出产品的“V”型形状来,而随着弯曲上模继续向下运动,当弯曲下模的斜楔面与活动折弯下模的斜楔面刚接触时,弯曲下模就会带着活动折弯下模绕着转轴向下进行旋转,直到弯曲下模的斜楔面与活动折弯下模的斜楔面完全接触,而弯曲下模下表面与下垫板的上表面接触, 活动折弯下模的下表面与活动折弯下模靠板表面接触为止,弯曲上模与弯曲下模完成工件的弯曲加工(即工件的“V”型形状),而弯曲上模与活动折弯下模完成工件的折弯加工(即工件的“负角”型形状);第5步:两件工件弯曲、折弯加工后,压力机上滑块带动模具的上模部分回位,而弯曲下模在机床下顶出缸的作用力下随着模具的上模部分回位而回位,活动折弯下模在复位弹簧的预压作用力下随着模具的上模部分回位而回位,并使工件留在弯曲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电驱动后桥负角异形线束支架弯曲

折弯复合模具,其包括模具上半部分和模具下半部分,模具上半部分包括:模柄(1)、上模板(2)、导套(3)、上垫板(4)、上固定板(5)和弯曲上模(6);模具下半部分包括:定位板(7)、下固定板(8)、弯曲下模(9)、活动折弯下模(10)、导柱(11)、转轴(12)、活动折弯下模靠板(13)、复位弹簧(14)、下垫板(15)、顶杆(16)、下模板(17)和转轴压板(18);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上模(6)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上固定板(5)的固定形腔中,并从上端面通过螺栓与上垫板(4)连接,模柄(1)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上模板(2)的模柄孔中,导套(3)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上模板(2)两边的导套孔中,上模板(2)、上垫板(4)通过螺栓及定位销与上固定板(5)连接;活动折弯下模靠板(13)过盈配合装在下固定板(8)的固定形腔右边,活动折弯下模(10)的半圆凸面过间隙配合套在活动折弯下模靠板(13)的半圆面凹槽中,转轴(12)从下固定板(8)下端面的转轴孔中,并穿过活动折弯下模(10)的转轴孔到达下固定板(8)上端面的转轴孔,所述转轴(12)与活动折弯下模(10)通过过盈配合,转轴(12)与下固定板(8)上、下端面的转轴孔是通过间隙配合,活动折弯下模(10)绕着转轴(12)进行上、下自由旋转,转轴压板(18)通过螺栓与转轴(12)连接,然后从活动折弯下模靠板(13)的侧边通过螺栓与下固定板(8)连接,导柱(11)通过过盈配合装在下模板(17)两边的导柱孔中,两根复位弹簧(14)通过预压缩和间隙配合装在活动折弯下模靠板(13)和下垫板(15)各对应的弹簧孔中,两根顶杆(16)通过间隙配合直接放置在下垫板(15)和下模板(17)各对应的顶杆孔中,下模板(17)、下垫板(15)通过螺栓及定位销与下固定板(8)连接,弯曲下模(9)通过间隙配合直接放置在由下固定板(8)、活动折弯下模(10)和活动折弯下模靠板(13)组成的形腔中,定位板(7)从上端面通过螺栓与下固定板(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驱动后桥负角异形线束支架弯曲

折弯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部分设有活动折弯下模(10)和转轴(12),转轴(12)与活动折弯下模(10)通过过盈配合,转轴(12)与下固定板(8)的上、下端面的转轴孔通过间隙配合, 双面间隙为0.13~0.15mm,活动折弯下模(10)可绕着转轴(12)进行上、下自由旋转,从而使弯曲上模(6)到下死点时,活动折弯下模(10)能向下旋转来压紧弯曲上模(6),从而折弯出产品的负角,而弯曲上模(6)回位时,活动折弯下模(10)在复位弹簧(14)的作用力下能向上旋转而离开弯曲上模(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电驱动后桥负角异形线束支架弯曲

折弯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折弯下模(10)旋转到上死点时,活动折弯下模靠板(13)能限位住活动折弯下模(10)的右端面,从而保证活动折弯下模(10)的上表面和弯曲下模(9)的上表面齐平;活动折弯下模(10)旋转到下死点时,活动折弯下模靠板(13)能支撑住活动折弯下模(10)的下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电驱动后桥负角异形线束支架弯曲

折弯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下模(9)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自动校正弯曲间隙的凸台,而下固定板(8)设有一个自动校正弯曲间隙的凹槽,并弯曲下模(9)的凸台与下固定板(8)的中间凹槽双面间隙为0.10~0.12mm。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电驱动后桥负角异形线束支架弯曲

折弯复合模
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长高邱庚龙邱晓刚杨旋江晃程思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江铃底盘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