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栖车的轮罩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96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两栖车的轮罩连接结构,属于两栖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两栖车轮罩连接结构稳定性弱的技术问题。本两栖车的轮罩连接结构,两栖车包括车架和呈弧形的轮罩,所述车架包括纵梁和用于安装驱动装置的防护框,其特征在于,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纵梁与轮罩之间的连接竖板,所述连接竖板为金属件且同时与所述纵梁和所述防护框固连,所述轮罩的侧面与所述连接竖板贴靠固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降低轮罩晃动和受损的概率,提升结构稳定性。提升结构稳定性。提升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栖车的轮罩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两栖车
,涉及一种两栖车的轮罩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海边度假的代步工具,沙滩观光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休闲娱乐的新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传统的沙滩观光车只能在诸如沙滩等地形略显复杂的陆地上行驶,其无法满足人们海上观光的需求,为此,人们研发出了水陆两栖沙滩观光车。
[0003]如申请人此前开发了授权公告号为:CN211969097U的两栖车,包括车架、车轮、方向盘、控制器、检测元件一和检测元件二,每个车轮上均对应设有一个驱动机构,控制器根据检测元件一采集的方向盘转动角度信息发送控制信号给对应车轮的驱动机构输出对应的初始驱动扭矩,同时计算获得车架转向所需求的目标横摆角速度;控制器通过比对检测元件二采集的车架实际横摆角速度与目标横摆角速度之间的差值并发送控制信号给对应车轮的驱动机构实时调整输出的目标驱动扭矩直至完成转向。
[0004]上述两栖车可实现精准转向,具有良好的市场反响,申请人在其基础上继续开发,意图改善两栖车轮罩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两栖车的轮罩连接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保证轮罩结构稳定性。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两栖车的轮罩连接结构,两栖车包括车架和呈弧形的轮罩,所述车架包括纵梁和用于安装驱动装置的防护框,其特征在于,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纵梁与轮罩之间的连接竖板,所述连接竖板为金属件且同时与所述纵梁和所述防护框固连,所述轮罩的侧面与所述连接竖板贴靠固连。
[0008]车架为两栖车的主体结构,轮罩设置于车轮的外围,用以阻挡车轮转动时带起的水液或泥沙飞溅至用户处,纵梁为沿车身纵向设置的刚梁,用以强化车架的结构,防护框其内用于安装和保护车轮的电机驱动结构等,电机驱动结构和车轮均属于现有技术;通过在纵梁与轮罩之间设置连接竖板,使金属材质的连接竖板同时与纵梁和防护框固连,且使轮罩的侧面与连接竖板贴靠固连,这样在框架结构为主体的车架上连接竖板可作为承接件为轮罩的安装提供更多的点位,利于保证材质强度较弱的轮罩得到更大面积的支撑,进而降低轮罩晃动和受损的概率,提升结构稳定性。
[0009]在上述两栖车的轮罩连接结构中,所述防护框包括相焊接的横方管和竖方管,所述连接竖板同时与所述横方管和竖方管贴靠,该连接竖板上具有让位条孔,所述让位条孔与所述横方管和竖方管的接合线沿横向正对。这样利于在保证防护框强度的同时降低其重量,使连接竖板同时与横方管和竖方管贴靠可保证连接竖板不会轻易产生晃动,让位条孔则可与横方管和竖方管焊接产生的凸纹形成避让,从而保证连接竖板的贴合效果,进而使
轮罩位置结构稳定。
[0010]在上述两栖车的轮罩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竖板呈弧形且绕所述轮罩的弧心布置。这样利于使连接竖板对轮罩的支撑更均匀地作用于轮罩整体,保证轮罩位置稳定性。
[0011]在上述两栖车的轮罩连接结构中,部分所述轮罩通过螺栓直接与所述纵梁和所述防护框固连。这样当连接位置恰好落于纵梁或防护框上时使轮罩直接与车架相连,可形成连接闭环,轮罩的位置稳定性更优。
[0012]在上述两栖车的轮罩连接结构中,所述轮罩与所述连接竖板及车架通过螺栓固定形成若干连接点,所述连接点绕该轮罩的弧心均匀间隔布置。这样连接点的布置位置更均匀利于轮罩各处结构强度的一致性,降低轮罩可能产生的局部形变。
[0013]在上述两栖车的轮罩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点有至少两组,多组所述连接点沿轮罩的径向间隔布置。这样保证轮罩各处的连接足够牢固可靠。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
[0015]本两栖车的轮罩连接结构在框架结构为主体的车架上连接竖板可作为承接件为轮罩的安装提供更多的点位,利于保证材质强度较弱的轮罩得到更大面积的支撑,进而降低轮罩晃动和受损的概率,提升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0018]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0019]图4是本实施例隐藏单个车轮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中,1、车架;11、纵梁;12、防护框;121、横方管;122、竖方管;
[0021]2、轮罩;
[0022]3、连接竖板;31、让位条孔;
[0023]4、连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5]如图1

4所示,本两栖车的轮罩连接结构中,两栖车包括车架1和呈弧形的轮罩2,车架1包括纵梁11和用于安装驱动装置的防护框12,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纵梁11与轮罩2之间的连接竖板3,连接竖板3为金属件且同时与纵梁11和防护框12固连,轮罩2的侧面与连接竖板3贴靠固连。车架1为两栖车的主体结构,轮罩2设置于车轮的外围,用以阻挡车轮转动时带起的水液或泥沙飞溅至用户处,纵梁11为沿车身纵向设置的刚梁,用以强化车架1的结构,防护框12为矩形框,其内用于安装和保护车轮的电机驱动结构等,电机驱动结构和车轮均属于现有技术;通过在纵梁11与轮罩2之间设置连接竖板3,使金属材质的连接竖板 3同时与纵梁11和防护框12固连,且使轮罩2的侧面与连接竖板3贴靠固连,这样在框架结构为主体的车架1上连接竖板3可作为承接件为轮罩2的安装提供更多的点位,利于保证材质强度较弱的轮罩2得到更大面积的支撑,进而降低轮罩2晃动和受损的概率,提升结构稳定性。
具体来讲,防护框12包括相焊接的横方管121和竖方管122,连接竖板3同时与横方管121和竖方管 122贴靠,该连接竖板3上具有让位条孔31,让位条孔31与横方管121和竖方管122的接合线沿横向正对,让位条孔31的长度与焊缝适配。这样利于在保证防护框12强度的同时降低其重量,使连接竖板3同时与横方管121和竖方管122贴靠可保证连接竖板 3不会轻易产生晃动,让位条孔31则可与横方管121和竖方管122 焊接产生的凸纹形成避让,从而保证连接竖板3的贴合效果,进而使轮罩2位置结构稳定。连接竖板3呈弧形且绕轮罩2的弧心布置。这样利于使连接竖板3对轮罩2的支撑更均匀地作用于轮罩2整体,保证轮罩2位置稳定性。轮罩2各有一处通过螺栓直接与纵梁11和竖方管122固连。这样当连接位置恰好落于纵梁 11或防护框12上时使轮罩2直接与车架1相连,可形成连接闭环,轮罩2的位置稳定性更优。作为优选,轮罩2与连接竖板3 及车架1通过螺栓固定形成六个连接点4,连接点4绕该轮罩2 的弧心均匀间隔布置。这样连接点4的布置位置更均匀利于轮罩 2各处结构强度的一致性,降低轮罩2可能产生的局部形变。三个沿轮罩2周向布置的连接点4为一组。两组组连接点4沿轮罩 2的径向间隔布置。这样保证轮罩2各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栖车的轮罩连接结构,两栖车包括车架(1)和呈弧形的轮罩(2),所述车架(1)包括纵梁(11)和用于安装驱动装置的防护框(12),其特征在于,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纵梁(11)与轮罩(2)之间的连接竖板(3),所述连接竖板(3)为金属件且同时与所述纵梁(11)和所述防护框(12)固连,所述轮罩(2)的侧面与所述连接竖板(3)贴靠固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车的轮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12)包括相焊接的横方管(121)和竖方管(122),所述连接竖板(3)同时与所述横方管(121)和竖方管(122)贴靠,该连接竖板(3)上具有让位条孔(31),所述让位条孔(31)与所述横方管(121)和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友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潮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