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料机械手及下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8962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下料机械手及下料系统。所述下料机械手包括架体、电动葫芦、夹具组件、提升件和支撑杆,所述电动葫芦设置在所述架体内,所述提升件的一端与所述电动葫芦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夹具组件连接;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杆具有相对设置的A端和B端,一根所述支撑杆的A端与所述架体铰接,另一根所述支撑杆的A端与所述夹具组件铰接,两根所述支撑杆的B端相铰接于提升件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极大提高下料机械手上下方向上的精准性,且两个支撑杆和提升件构成三角形,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好的稳定性。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料机械手及下料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带锯条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下料机械手及下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带锯条在铣齿线上均采用批量(40盘)铣齿,完成后需要集中下料至料盘存放区进行码放。现有的下料方式为人工手动搬运或采用半自动化机械手的方式进行下料,人工手动搬运安全性低,且劳动成本较高。半自动化机械手存在如下问题:
[0003](一)半自动化机械手较手动搬运下料的方式虽然能够减轻操作员的劳动强度,但仍需要操作员操作机械手,将料盘夹紧后移动到托盘上,效率较低,一般下40盘料时间约40分钟,且需要人员连续不断的操作;
[0004](二)半自动化机械手一般采用气动或者电控的方式进行驱动,操作时仍存在不灵活的现象,需要操作员有较高的技能才能达到精准夹取料盘的目的,且操作全凭经验;
[0005](三)半自动化机械手仅靠柔性吊绳将料盘吊运,摆动较大,使抓取或存放位置不易对准,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吊运稳定性的下料机械手及下料系统。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料机械手包括架体、电动葫芦、夹具组件、提升件和支撑杆,所述电动葫芦设置在所述架体内,所述提升件的一端与所述电动葫芦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夹具组件连接;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杆具有相对设置的A端和B端,一根所述支撑杆的A端与所述架体铰接,另一根所述支撑杆的A端与所述夹具组件铰接,两根所述支撑杆的B端相铰接于提升件的外侧。
[0008]上述方案中,电动葫芦和夹具组件之间除设置有提升件外,还增设有随动的两个呈V形的支撑杆,在提升件拉动夹具组件升降过程中,两个支撑杆同时合拢或张开,极大提高下料机械手上下方向上的精准性,且两个支撑杆和提升件构成三角形,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0009]优选的,两根所述支撑杆的B端均设置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
[0010]优选的,所述下料机械手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杆的外侧并与所述支撑杆随动的拉杆。
[0011]优选的,两根所述支撑杆的B端设有保护罩;所述拉杆的数量为四根,在每根所述支撑杆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架体或夹具组件铰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保护罩铰接。
[0012]优选的,位于下端的拉杆在保护罩上的铰接点高于位于上端的拉杆在保护罩上的铰接点,使同侧的两个拉杆呈十字交叉形。
[0013]优选的,所述夹具组件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三支座、驱动件、丝杆、夹具和滑轨;所述第一支座连接在第二支座的上端,所述支撑杆和提升件均与所述第一支座连接;
所述第二支座具有夹持方向H,所述滑轨沿所述夹持方向H布设在所述第二支座的下端,所述夹具螺纹连接在所述丝杆上并呈相对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夹具的上端同时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座在夹持方向H的两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支座的下端,所述丝杆的两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三支座上,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丝杆驱动连接。
[0014]优选的,两个所述夹具的末端设有沿夹持方向H呈相互远离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延伸外端面为圆弧面;所述夹具位于两个第三支座之间。
[00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下料系统,安装在厂房内,其包括在厂房内设置的铣齿线、料盘存放区、在厂房内上空布设的导轨和上述的下料机械手,所述导轨自铣齿线向料盘存放区延伸,所述下料机械手的架体的上端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下料系统还包括激光测距装置和位置传感器,所述激光测距装置分别设置在导轨上和厂房的墙体上,所述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夹具组件的末端,所述激光测距装置和位置传感器均与所述下料机械手电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架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导轨适配滚轮;所述导轨的下端设有齿条,所述下料机械手的架体的上端设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
[0018]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一、所述下料机械手中的电动葫芦和夹具组件之间除设置有提升件外,还增设有随动的两个呈V形的支撑杆,在提升件拉动夹具组件升降过程中,两个支撑杆同时合拢或张开,极大提高下料机械手上下方向上的精准性,且两个支撑杆和提升件构成三角形,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0020]二、所述下料系统设置激光测距装置,通过激光测距的方式,在程序中进行设定标定,进而准确确定每个料盘的位置和码垛位置,利于实现全自动化自动下料;
[0021]三、所述下料系统一键操作,工人无需随下料机械手一同行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下料系统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下料系统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2中的C处放大示意图;
[0025]图4为图2中的D处放大示意图;
[0026]图5为支撑杆、拉杆在正投影面上的连接示意图。
[0027]附图中:1、导轨;101、齿条;2、架体;21、滚轮;22、第二齿轮;23、连接杆;3、电动葫芦;4、电控柜;5、操作屏;6、保护罩;7、夹具组件;71、第一支座;72、第二支座;73、第三支座;74、驱动件;75、丝杆;76、夹具;761、凸台;77、滑轨;8、料盘;81、下圆盘;82、中空柱;83、凸板;9、位置传感器;10、支撑杆;11、第一齿轮;12、拉杆;13、提升件;14、激光测距装置;15、料盘存放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
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29]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料系统安装在带锯条加工厂房内。所述厂房内设置有铣齿线,所述铣齿线的旁侧设置有料盘存放区15,料盘存放区15用于放置自铣齿线上下线的料盘8。所述厂房内部上空布设有自铣齿线向料盘存放区15延伸的导轨1。所述导轨1由两根平行的轨道和连接于两个轨道之间的横梁组成。所述轨道的下端设有呈“C”形的滑槽,该“C”形的开口朝下。所述轨道相互靠近的侧面上设有齿条101,所述齿条101上的轮齿朝下并超出轨道的下端面。所述导轨1上悬挂有下料机械手。
[0030]所述下料机械手包括架体2、电动葫芦3、电控柜4、操作屏5、保护罩6、夹具组件7、支撑杆10、第一齿轮11、拉杆12和提升件13。
[0031]所述架体2内部具有能够收容电动葫芦3的腔体,所述架体2的上端四角设有滚轮21(如图3所示),所述滚轮21适配在C形的滑槽内。如图1、图2所示,所述架体2的上端转动设有连接杆23,在所述连接杆23的两端连接有第二齿轮22,所述第二齿轮22与所述齿条101啮合。
[0032]所述电控柜4悬挂在架体2的旁侧,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2)、电动葫芦(3)、夹具组件(7)、提升件(13)和支撑杆(10),所述电动葫芦(3)设置在所述架体(2)内,所述提升件(13)的一端与所述电动葫芦(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夹具组件(7)连接;所述支撑杆(1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杆(10)具有相对设置的A端和B端,一根所述支撑杆(10)的A端与所述架体(2)铰接,另一根所述支撑杆(10)的A端与所述夹具组件(7)铰接,两根所述支撑杆(10)的B端相铰接于提升件(13)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支撑杆(10)的B端均设置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杆(10)的外侧并与所述支撑杆(10)随动的拉杆(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支撑杆(10)的B端设有保护罩(6);所述拉杆(12)的数量为四根,在每根所述支撑杆(10)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拉杆(12)的一端与架体(2)或夹具组件(7)铰接,所述拉杆(12)的另一端与所述保护罩(6)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位于下端的拉杆(12)在保护罩(6)上的铰接点高于位于上端的拉杆(12)在保护罩(6)上的铰接点,使同侧的两个拉杆(12)呈十字交叉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组件(7)包括第一支座(71)、第二支座(72)、第三支座(73)、驱动件(74)、丝杆(75)、夹具(76)和滑轨(77);所述第一支座(71)连接在第二支座(72)的上端,所述支撑杆(10)和提升件(13)均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栋梁陈劲邓群洲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