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器及其转子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693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执行器及其转子组件。所述执行器的转子组件包括:电机轴、转子、支撑座和阻尼部件。所述转子包括转子本体、轴孔以及固定槽;所述支撑座固持于所述固定槽内,其包括有支撑座本体和收容槽。所述阻尼部件固持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阻尼部件包括弹片和接触块,所述接触块包括第一接触壁和第二接触壁,第一接触壁包括与所述电机轴接触的并与所述电机轴平行的第一线型接触区域,第二接触壁包括与所述电机轴接触的并与所述电机轴平行的第二线型接触区域,所述弹片与所述接触块固定连接,所述弹片的自由末端支撑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上以给所述接触块提供弹力。这样,所述弹片能够提供稳定可控的弹力,以使得噪音控制更稳定。定。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执行器及其转子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执行器及其转子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车辆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在汽车座舱中采用了越来越多的电动执行器,此时就对电机、执行器的噪音控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0003]在电机使用过程中,噪音是一个重要问题,电机转子与转轴共振产生噪音是主要原因之一。当电机高速旋转时,转子会连续撞击转轴,从而产生噪音。如图1和2示出了现有的一种消除电机转子与转轴之间的噪音的方案,在此方案中,在转轴10和转子20之间增加了弹片40。所述弹片40对转轴10施加弹力,减少轴孔间隙,改善噪音。
[0004]但上述方案的缺点包括:1)、金属弹片40与转轴10为点接触,因此金属弹片40和转轴10的接触部位磨损会更快,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转子噪音问题依旧发生;2)、金属弹片40的结构复杂,复杂的弹片设计导致制造复杂;3)、对于电机转子20降噪需要获得固定的弹力值,弹片40越复杂,弹力值的计算越复杂;4)、弹片40设计复杂,例如折弯结构存在回弹变形、制造误差相比平面结构更难控制,导致制造生产过程会产生更大的公差累积,而累积的公差(变形)导致弹力值的误差大,因此,最终生产的产品中,有的弹力值小、无法达到降噪的作用,有的弹力值过大导致电机启动困难,从而造成产品良品率偏低;5)、附图1和2中的所示的弹片40,在预设的变形尺寸范围内,产生的弹力值的大小变化大,即弹力值的波动大,从而导致噪音控制不稳定。
[0005]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案,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执行器及其转子组件,其可以提供稳定可控的弹力,以使得电机轴和转子之间的噪音控制更稳定。
[0007]为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子组件,其包括:电机轴;转子,其包括转子本体、形成于所述转子本体内的容纳所述电机轴的轴孔以及形成于所述转子本体内的与所述轴孔连通的固定槽,所述转子套设于所述电机轴的外侧面上并能够沿所述电机轴转动;固持于所述固定槽内的支撑座,其包括有支撑座本体和形成于所述支撑座本体内的收容槽;固持于所述收容槽内的阻尼部件,其包括弹片和接触块,所述接触块包括第一接触壁和第二接触壁,第一接触壁包括与所述电机轴接触的并与所述电机轴平行的第一线型接触区域,第二接触壁包括与所述电机轴接触的并与所述电机轴平行的第二线型接触区域,所述弹片与所述接触块固定连接,所述弹片的自由末端支撑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上以给所述接触块提供弹力。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执行器,其包括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转子组件周边的定子组件;和壳体,其内形成容纳空腔,所述转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腔内。所述转子组件包括:电机轴;转子,其包括转子本体、形成于所述转子本
体内的容纳所述电机轴的轴孔以及形成于所述转子本体内的与所述轴孔连通的固定槽,所述转子套设于所述电机轴的外侧面上并能够沿所述电机轴转动;固持于所述固定槽内的支撑座,其包括有支撑座本体和形成于所述支撑座本体内的收容槽;固持于所述收容槽内的阻尼部件,其包括弹片和接触块,所述接触块包括第一接触壁和第二接触壁,第一接触壁包括与所述电机轴接触的并与所述电机轴平行的第一线型接触区域,第二接触壁包括与所述电机轴接触的并与所述电机轴平行的第二线型接触区域,所述弹片与所述接触块固定连接,所述弹片的自由末端支撑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上以给所述接触块提供弹力。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中的弹片不与所述电机轴接触,仅用于给所述接触块提供弹力,因此所述弹片的结构可以设置的很简单,其可以提供稳定可控的弹力,例如提供的弹力值误差小、波动小、持久性好,以使得电机轴和转子之间的噪音控制更稳定。此外,所述接触块与电机轴线接触,所述接触块不易产生磨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不会出现转子噪音问题再次发生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消除电机转子与转轴之间的噪音的转子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中的弹片的立体结构图;
[001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转子组件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爆炸图;
[0013]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转子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爆炸图;
[0014]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机轴、支撑座和阻尼部件的配合立体示意图;
[0015]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阻尼部件的后视图;
[0016]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阻尼部件中的弹片的后视图;
[0017]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转子组件的组装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子组件,其阻尼部件可以提供稳定可控的弹力,以使得电机轴和转子之间的噪音控制更稳定。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转子组件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转子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爆炸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机轴、支撑座和阻尼部件的配合立体示意图。如图3

5所示的,所述转子组件包括:电机轴110、转子120、阻尼部件130和支撑座140。所述转子120包括转子本体121、形成于所述转子本体121内的容纳所述电机轴110的轴孔122以及形成于所述转子本体121内的与所述轴孔122连通的固定槽123。所述转子120套设于所述电机轴110的外侧面上并能够沿所述电机轴110转动。所述支撑座140固持于所述固定槽123内。所述支撑座140包括有支撑座本体141和形成于所述支撑座本体141内的收容槽142。所述转子本体121还包括齿轮123,用于输出动能。
[0021]所述阻尼部件130固持于所述收容槽142内。所述阻尼部件130包括弹片132和接触块131。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转子组件的组装后的剖视图。结合图8所示的,所述接触块131包括
第一接触壁1311和第二接触壁1312。第一接触壁1311包括与所述电机轴110接触的并与所述电机轴110平行的第一线型接触区域1314,第二接触壁1312包括与所述电机轴110接触的并与所述电机轴110平行的第二线型接触区域1315。所述弹片132与所述接触块131固定连接,所述弹片132的自由末端支撑于所述收容槽142的内壁上以给所述接触块131提供弹力。
[0022]如图8所示的,第一接触壁1311和第二接触壁1312之间形成开口,所述电机轴110置于所述开口中以与第一接触壁1311和第二接触壁1312接触。具体的,所述开口为V型开口,所述V型开口的内角大于等于60度且小于等于120度。需要注意的是,这里V型为广义性的,而不是狭义性的,类似于V型的形状也会被认为是本专利技术中的V型。这个角度范围可以使得第一接触壁1311和第二接触壁1312更好的贴合电机轴110,角度太小的话,V型开口会很长,角度太大的话,容易单线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机轴;转子,其包括转子本体、形成于所述转子本体内的容纳所述电机轴的轴孔以及形成于所述转子本体内的与所述轴孔连通的固定槽,所述转子套设于所述电机轴的外侧面上并能够沿所述电机轴转动;固持于所述固定槽内的支撑座,其包括有支撑座本体和形成于所述支撑座本体内的收容槽;固持于所述收容槽内的阻尼部件,其包括弹片和接触块,所述接触块包括第一接触壁和第二接触壁,第一接触壁包括与所述电机轴接触的并与所述电机轴平行的第一线型接触区域,第二接触壁包括与所述电机轴接触的并与所述电机轴平行的第二线型接触区域,所述弹片与所述接触块固定连接,所述弹片的自由末端支撑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上以给所述接触块提供弹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接触壁和第二接触壁之间形成开口,所述电机轴置于所述开口中以与第一接触壁和第二接触壁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V型开口,所述V型开口的内角大于等于60度且小于等于120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接触壁和第二接触壁的高度均大于等于2.5mm,第一线型接触区域和第二线型接触区的高度大于等于2.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为金属材质制成,所述弹片注塑于所述接触块上,所述弹片包括有位于所述接触块一侧的第一弹壁和位于所述接触块另一侧的第二弹壁,第一弹壁的自由末端支撑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基中成彪王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科博达重庆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