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路防振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65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防振锤,包括连接框,连接框的底端内壁贯穿活动安装有第一连接槽块,第一连接槽块的底端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内部贯穿安装有钢绞线,钢绞线的两端均安装有锤头,连接框的顶端连接有连接轴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电缆线通过电缆线通孔夹持,第一转动柱转动时会带动相邻两个移动块向电缆线一侧移动,移动块移动时会通过第二滑动板运动,第二滑动板运动时会通过挤压柱带动相邻两个挤压板对电缆线进行固定,挤压板的凹槽面设置有凸点,增加挤压板对电缆线的挤压,增加稳定性,再将第二限位柱进行转动,第二限位柱转动时会对第二滑动板进行限制固定,防止挤压板与电缆线之间松开,达到夹线框与电缆线之间的连接方便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电线路防振锤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振锤
,具体涉及一种方便使用的输电线路防振锤。

技术介绍

[0002]在输电线路上,输电线受到风力的作用时会发生振动,而多次的振动会使输电线发生疲劳破坏,因而需要在输电线上安装防振锤来减少因风力引起的振动,防振锤位于两根线杆或塔架之间的输电线路在风力作用下会发生较为强烈的晃动,如不有效对其加以限制,将使导线容易疲劳损坏,发生导线断股,影响电力线路的正常工作,当晃动较为剧烈时甚至会破坏导线两端相连的绝缘子和金具等器件从而造成损失。
[0003]目前的输电线路防振锤安装使用时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维护更换,不方便工作人员安装使用,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并且防振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位置将产生偏移,而且还会使得固定防振锤的装置松动,从而导致防震锤掉落无法使用,并且防振锤的需要在地面将整个部件安装完成,才带上输电线进行使用,然而安装后的整个防振锤的体积大,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电线路防振锤,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方便锤头的安装,方便防振锤可以在输电线上进行安装,也减少了防振锤在空中携带时的体积,方便工作人员将防振锤分开携带并安装。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输电线路防振锤,包括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底端内壁贯穿活动安装有第一连接槽块,所述第一连接槽块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贯穿固定安装有钢绞线,所述钢绞线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锤头,所述连接框的顶端活动连接有连接轴块,所述连接轴块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夹线框,所述夹线框的内部贯穿开设有电缆线通孔,所述夹线框的内壁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柱与第二限位柱,所述夹线框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挤压板。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框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顶端与第一安装腔的顶端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动柱。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柱的外侧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滑动板与复位弹簧。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板的顶端与复位弹簧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且第一滑动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底端贯穿通过第一限位板并与第一连接槽块的顶端活动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板贯穿通过第一固定板并在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柱,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部均贯穿开设有与第一滑动板相匹配的第一滑动通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柱的边缘均匀第一安装腔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朝向第一连接槽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插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槽块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插接柱相匹配的插接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斜边,所述第一限位柱与第一滑动块相邻侧开设有第二斜边,所述第一斜边与第二斜边滑动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夹线框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板与第四固定板,所述第一转动柱贯穿通过第三固定板,且第一转动柱位于第三固定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不同方向的螺纹槽,所述第一转动柱螺纹槽外侧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动板,两个所述第二滑动板的相邻侧均固定安装有挤压柱,两个所述挤压柱的相邻侧分别与挤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板与电缆线摩擦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挤压板与电缆线的接触面设置有凸点。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固定板的内部贯穿开设有与第二滑动板相匹配的第二滑动通孔,所述第二限位柱的底端一侧与第二滑动板相切,且第二限位柱位于夹线框内壁中采用螺栓状,且第二安装腔与电缆线通孔之间的夹线框内壁贯穿开设有与挤压板相匹配的限位通孔。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连接块顶端的第一连接槽块插入连接框的内部,第一连接槽块进入连接框中后,对第一连接柱向上挤压,并带动第一滑动板在第一滑动柱上滑动,对复位弹簧进行挤压,第一滑动板运动时会带动两侧的第一限位柱向上运动,第一限位柱运动时会通过第一斜边与第二斜边带动第一滑动块在第二固定板中滑动,并向第一连接槽块一侧运动,第一滑动块将带动插接柱与第一连接槽块中插接槽相互连接,对第一连接槽块进行固定,从而方便锤头的安装,方便防振锤可以在输电线上进行安装,也减少了防振锤在空中携带时的体积,方便工作人员将防振锤分开携带并安装。
[0018]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电缆线通过电缆线通孔进行夹持,首先将第一转动柱进行转动,第一转动柱转动时会带动相邻两个移动块向电缆线一侧移动,移动块移动时会通过第二滑动板运动,第二滑动板运动时会通过挤压柱带动相邻两个挤压板对电缆线进行固定,挤压板的凹槽面设置有凸点,增加挤压板对电缆线的挤压,增加稳定性,再将第二限位柱进行转动,第二限位柱转动时会对第二滑动板进行限制固定,防止挤压板与电缆线之间松开,达到夹线框与电缆线之间的连接方便效果。
附图说明
[0019]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连接框与连接块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连接框剖视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连接框内部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夹线框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夹线框侧面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夹线框侧面剖视图。
[0027]图中:1、连接框;2、连接块;3、锤头;4、钢绞线;5、夹线框;6、电缆线通孔;7、连接轴块;8、第一固定板;9、第一连接槽块;10、第一限位板;11、第一滑动板;12、第一滑动柱;13、复位弹簧;14、第一连接柱;15、第一限位柱;16、第一滑动块;17、第二固定板;18、第一转动柱;19、第二限位柱;20、第三固定板;21、移动块;22、第二滑动板;23、第四固定板;24、限位通孔;25、挤压柱;26、挤压板;27、插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路防振锤,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框(1),所述连接框(1)的底端内壁贯穿活动安装有第一连接槽块(9),所述第一连接槽块(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2),所述连接块(2)的内部贯穿固定安装有钢绞线(4),所述钢绞线(4)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锤头(3),所述连接框(1)的顶端活动连接有连接轴块(7),所述连接轴块(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夹线框(5),所述夹线框(5)的内部贯穿开设有电缆线通孔(6),所述夹线框(5)的内壁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柱(18)与第二限位柱(19),所述夹线框(5)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挤压板(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防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固定板(8)与第二固定板(17),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8)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10),所述第一限位板(10)的顶端与第一安装腔的顶端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动柱(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防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柱(12)的外侧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滑动板(11)与复位弹簧(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防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板(11)的顶端与复位弹簧(13)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且第一滑动板(1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柱(14),所述第一连接柱(14)的底端贯穿通过第一限位板(10)并与第一连接槽块(9)的顶端活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防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板(11)贯穿通过第一固定板(8)并在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柱(15),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8)的内部均贯穿开设有与第一滑动板(11)相匹配的第一滑动通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柱(15)的边缘均匀第一安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孙喆雷鸣雳乔红王丹阳薛晶党晔罗静刘晓谦闵红利韦小丽李娟马佳贾品丽薛和利温一哲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