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632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1:01
本申请属于线缆减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平衡减震装置,包括第一线缆以及与第一线缆铰接的第二线缆,所述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的外壁上共同设置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横截面呈环形的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底面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共同设置有保护壳,所述第一线缆、第二线缆、橡胶层以及固定圈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一线缆贯穿保护壳的内顶壁,所述第二线缆贯穿保护壳的内底壁,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固定圈的固定组件。本申请具有降低线缆损坏概率的效果。本申请具有降低线缆损坏概率的效果。本申请具有降低线缆损坏概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衡减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线缆减震
,特别涉及一种平衡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智能化变电站的程度越来越高,对电力通信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通信线缆作为通信设备传输信号的介质,在实际布放线缆的过程中,既要保证通信线缆布放到位,又要保证通信线缆本身的可靠性,即线缆在布放过程中不能被弯折、拉伸、甚至不能被其他物体割伤,以免出现通信传输质量不高,使用寿命不长的情况;目前在布放通信线缆的过程中,没有相关专业工具,仅依靠人力布放通信线缆,日常输电过程中,架空输电线路中的耐张线夹由于长期暴露于大气环境中且承担传输电流的任务,线夹温度较高,设备运行机械振动、风力、腐蚀作用较为显著。
[0003]在公开号为CN112271678A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铜铝线缆连接防断减震装置,包括,承力组件,包括铜铝线夹、承力弹簧,所述承力弹簧与所述铜铝线夹连接,线缆穿过所述承力弹簧以及铜铝线夹内部;以及,护套壳体,所述护套壳体设置为中空的柱状结构,套设在所述承力组件外侧。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装置中的承力弹簧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晃动时,承力弹簧的内径与线缆的表面发生摩擦,进而使线缆的表面发生破损,从而提高了线缆损坏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平衡减震装置。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平衡减震装置,包括第一线缆以及与第一线缆铰接的第二线缆,所述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的外壁上共同设置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横截面呈环形的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底面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共同设置有保护壳,所述第一线缆、第二线缆、橡胶层以及固定圈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一线缆贯穿保护壳的内顶壁,所述第二线缆贯穿保护壳的内底壁,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固定圈的固定组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在高空发生晃动时,固定圈与保护壳对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进行保护,降低了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相互分离的概率。此外,当工作人员需对固定圈进行固定时,工作人员需启动固定组件,进而使固定圈与底板相互固定,从而降低了固定圈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晃动的概率,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在此过程中,橡胶层降低了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晃动过程中发生损坏的概率,从而延长了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的使用寿命。
[0008]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安置槽,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安装槽内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靠近安置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安置槽与卡接槽内的安置杆以及固定设
置在安置杆远离安装杆侧壁上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安置槽远离安装杆的侧壁上,所述安置杆的底面与其靠近安装杆的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一倾斜面。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对固定圈进行固定时,工作人员需是安装槽与安装杆正对,进而工作人员滑动安装杆,从而使安装杆逐渐靠近并最终抵紧第一倾斜面,从而使安置杆在安装杆的作用下向远离安装杆的方向滑动,进而使安装杆的侧壁抵紧安装槽的内壁。此时,安置杆与卡接槽正对,安置杆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靠近安装杆的方向滑动,进而使安置杆滑入卡接槽内,从而对安装杆进行了固定,进而降低了固定圈受到外力时发生晃动的概率,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0010]进一步的,所述安置槽的内壁上贯穿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靠近安置杆的侧壁与安置杆相互固定。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使安置杆与卡接槽相互分离时,工作人员需向远离安装杆的方向滑动滑杆,进而使安置杆在滑杆的作用下向远离安装杆的方向滑动,从而使安置杆与卡接槽相互分离。在此过程中,降低了工作人员分离安置杆的难度,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滑杆远离安置杆的侧壁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顶壁上贯穿开设有抵紧槽,所述固定槽内滑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抵紧槽内滑动设置有抵紧块,所述抵紧块的底面与其靠近固定杆的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二倾斜面。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置杆滑入卡接槽内时,工作人员需向靠近抵紧块的方向滑动固定杆,进而使固定杆的侧壁逐渐靠近并最终抵紧第二倾斜面,从而使抵紧块在固定杆的作用下向靠近滑槽内壁的方向滑动,进而使抵紧块抵紧滑槽的内壁,从而降低了滑杆受到外力时发生滑动的概率,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0014]进一步的,所述抵紧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复位槽,所述复位槽内滑动设置有复位块,所述复位块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复位槽的内底壁上,所述复位块与抵紧块相互固定。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杆与第二倾斜面相互分离时,复位块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向靠近固定杆的方向滑动,进而使抵紧块在复位块的作用下向靠近固定杆的方向滑动,从而提高了固定杆与第二倾斜面正对的概率。
[0016]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壳的上表面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转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帆布。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遇到大风天气时,转动杆在帆布的作用下发生转动,进而使帆布与风流保持平行,进而提高了装置的平衡性,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0018]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壳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降低阳光直射导致保护壳内部温度升高的隔热棉。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棉降低了阳光直射保护壳时,保护壳内部温度升高的概率,进而降低了线缆的温度,从而提高了线缆的工作效率。
[0020]进一步的,所述抵紧块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提高装置稳定性的橡胶片。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采用橡胶制成的橡胶片提高了抵紧块与滑槽内壁的最大静摩擦力上限,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本申请中,当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在高空发生晃动时,固定圈与保护壳对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进行保护,降低了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相互分离的概率。此外,当工作人员需对固定圈进行固定时,工作人员需启动固定组件,进而使固定圈与底板相互固定,从而降低了固定圈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晃动的概率,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在此过程中,橡胶层降低了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晃动过程中发生损坏的概率,从而延长了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的使用寿命;
[0024]2、本申请中,当工作人员需对固定圈进行固定时,工作人员需是安装槽与安装杆正对,进而工作人员滑动安装杆,从而使安装杆逐渐靠近并最终抵紧第一倾斜面,从而使安置杆在安装杆的作用下向远离安装杆的方向滑动,进而使安装杆的侧壁抵紧安装槽的内壁。此时,安置杆与卡接槽正对,安置杆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靠近安装杆的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减震装置,包括第一线缆(1)以及与第一线缆(1)铰接的第二线缆(11),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线缆(1)与第二线缆(11)的外壁上共同设置有橡胶层(12),所述橡胶层(12)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横截面呈环形的固定圈(13),所述固定圈(13)底面设置有底板(14),所述底板(14)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共同设置有保护壳(15),所述第一线缆(1)、第二线缆(11)、橡胶层(12)以及固定圈(13)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一线缆(1)贯穿保护壳(15)的内顶壁,所述第二线缆(11)贯穿保护壳(15)的内底壁,所述底板(14)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固定圈(13)的固定组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衡减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板(14)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2),所述安装槽(2)的内壁上开设有安置槽(21),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滑动设置在安装槽(2)内的安装杆(31),所述安装杆(31)靠近安置槽(21)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接槽(22),所述固定组件(3)还包括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安置槽(21)与卡接槽(22)内的安置杆(32)以及固定设置在安置杆(32)远离安装杆(31)侧壁上的第一弹簧(33),所述第一弹簧(33)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安置槽(21)远离安装杆(31)的侧壁上,所述安置杆(32)的底面与其靠近安装杆(31)的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一倾斜面(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衡减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安置槽(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建张东佘世洲杨亚王建宾史非张玉兵何芳汪文杰樊欣欣程勇牟树贞王涛许凡强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铜陵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