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自卸车电动轮马达拆装弓装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327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用自卸车电动轮马达拆装弓装工具,包括上横梁、竖梁、下横梁;上横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吊耳;下横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吊耳;上横梁和下横梁平行,上横梁和下横梁均与竖梁垂直,上横梁和下横梁置于竖梁的同一侧;吊装矿用自卸车电动轮马达时,上横梁置于吊装矿用自卸车的车厢上方,竖梁置于车厢一侧,下横梁置于车厢底部与电动轮马达之间。本申请中的电动轮马达拆装弓装工具,可以将下横梁插入车厢底部与电动轮马达之间固定电动轮马达,然后通过上横梁连接吊车,通过上横梁、竖梁、下横梁之间的连接实现了在不拆除矿用自卸车车厢的情况下对电动轮马达的吊装,解决了常规吊装程序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提高了检修效率。提高了检修效率。提高了检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矿用自卸车电动轮马达拆装弓装工具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维修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矿用自卸车电动轮马达拆装弓装工具。

技术介绍

[0002]NTE260矿用自卸车是缅甸莱比塘采矿项目的主力运输设备之一,其主要部件电动轮马达已陆续进入大修期。电动轮马达自重大,需要拆下来放到专用的修理台架上进行修理,常规拆装方法需要先拆掉自卸车的车厢,才能将电动轮马达拆下来。而车厢自重达37t,吊装体积超过200m3(车厢最长达到12m,宽达到7.55m,最高超过3m),对吊车吨位选取要求较高。使用200t级及以上大吨位吊车作业比较简单,但是租赁价格昂贵;使用2台100t级或3台50t级小吨位吊车协同作业相对比较经济实惠,但是需要经验丰富的吊装操作手及起重工,相互之间需要配合完美才能保证安全,吊装过程繁琐,吊装难度系数大。
[0003]轮马达的常规拆装步骤:
[0004](一)吊离车厢
[0005]NTE260矿用自卸车车厢作为装载物料的部件,直接承受来自物料装载时的冲击和磨损。平直宽阔的车厢底板及相对较低的装载高度,不但可以降低整车的重心高度,而且可提高装载的效率。但较宽的车厢对修理时的拆卸来说却很麻烦。车厢通过铰接销轴与车架后尾座相连接,并通过纵梁下方的车厢缓冲垫与车架纵梁接触。车厢拆卸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按步骤进行。
[0006]具体步骤如下:
[0007](1)核实举升油缸完全处于缩回状态,并固定在安装位置附近。
[0008](2)车厢的结构符合矿车要求,修理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0009](3)使用合适的吊具连接车厢吊装孔,缓慢的将车厢吊起,注意车厢的前部要稍高于后部。
[0010](4)将车厢吊起完全脱离车架,在车架上方约10cm停止。
[0011](5)NTE260操作手在指挥人员的引导下缓慢地将自卸车开出,开离吊装位置。
[0012](6)将车厢缓慢的落到地面放平。
[0013](二)拆卸轮马达
[0014](1)使用专用吊环分别安装在轮马达两端,吊点保持在同轴位置,不能偏离。
[0015](2)50t汽车吊就位,保持起重半径在能吊装14t以上重物的范围内,起杆将吊绳绷紧受力悬吊轮马达,然后开始解除轮马达与车架之间的固定螺栓。
[0016](3)起吊轮马达:在起重工的指挥下将轮马达缓慢地平移出后桥,然后落在固定平台上。
[0017](4)解除吊装绳索及吊具,轮马达吊装工作结束。
[0018]以上常规轮马达拆装步骤足以说明现有技术吊装过程繁琐,吊装难度系数大的缺点。
[0019]因此需要研发出一种矿用自卸车电动轮马达拆装弓装工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20]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矿用自卸车电动轮马达拆装弓装工具。
[0021]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22]矿用自卸车电动轮马达拆装弓装工具,包括:
[0023]上横梁;上横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吊耳;
[0024]竖梁;
[0025]下横梁;下横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吊耳;上横梁和下横梁平行,上横梁和下横梁均与竖梁垂直,上横梁和下横梁置于竖梁的同一侧;
[0026]吊装矿用自卸车电动轮马达时,上横梁置于吊装矿用自卸车的车厢上方,竖梁置于车厢一侧,下横梁置于车厢底部与电动轮马达之间。
[0027]具体地,上横梁上设置有第一上吊耳、第二上吊耳;下横梁上设置有第一下吊耳、第二下吊耳、第三下吊耳。
[0028]具体地,在上横梁和竖梁的连接处内侧角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第一加强肋板,第一加强肋板形成为三角形;在竖梁和下横梁的连接处内侧角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第二加强肋板,第二加强肋板形成为三角形。
[0029]具体地,上横梁、竖梁、下横梁均为圆管状结构。
[0030]具体地,在上横梁内沿其长度方向焊接有上横梁加强钢板;在竖梁内沿其长度方向焊接有竖梁加强钢板;在下横梁内沿其长度方向焊接有下横梁加强钢板。
[0031]具体地,第一上吊耳和第一下吊耳均形成为长板状结构,第一上吊耳的第一端插入上横梁内并焊接在上横梁中部,第一上吊耳的第二端上设置有吊孔;第一下吊耳的第一端插入下横梁内并焊接在下横梁中部,第一下吊耳的第二端上设置有吊孔。
[0032]具体地,在第一上吊耳的两侧均焊接有封口钢板用于封堵上横梁的端部,在第一下吊耳的两侧均焊接有封口钢板用于封堵下横梁的端部。
[003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4]本申请中的电动轮马达拆装弓装工具,可以将下横梁插入车厢底部与电动轮马达之间固定电动轮马达,然后通过上横梁连接吊车,通过上横梁、竖梁、下横梁之间的连接实现了在不拆除矿用自卸车车厢的情况下对电动轮马达的吊装,解决了常规吊装程序中存在的很高的安全风险问题,提高了检修效率。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本申请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一;
[0036]图2是本申请中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二;
[0037]图3是本申请的剖视图;
[0038]附图标记说明
[0039]图中:1

上横梁;2

竖梁;3

下横梁;4

第一上吊耳;5

第二上吊耳;6

第一下吊耳;7

第二下吊耳;8

第三下吊耳;9

第一加强肋板;10

第二加强肋板;11

上横梁加强钢板;
12

竖梁加强钢板;13

下横梁加强钢板;14

封口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4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矿用自卸车电动轮马达拆装弓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横梁;上横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吊耳;竖梁;下横梁;下横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吊耳;上横梁和下横梁平行,上横梁和下横梁均与竖梁垂直,上横梁和下横梁置于竖梁的同一侧;吊装矿用自卸车电动轮马达时,上横梁置于吊装矿用自卸车的车厢上方,竖梁置于车厢一侧,下横梁置于车厢底部与电动轮马达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自卸车电动轮马达拆装弓装工具,其特征在于,上横梁上设置有第一上吊耳、第二上吊耳;下横梁上设置有第一下吊耳、第二下吊耳、第三下吊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自卸车电动轮马达拆装弓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在上横梁和竖梁的连接处内侧角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第一加强肋板,第一加强肋板形成为三角形;在竖梁和下横梁的连接处内侧角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第二加强肋板,第二加强肋板形成为三角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刘雪刚宋自平宓严侯彦君刘明铭黄健李福明郭勇廖年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