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引导骨再生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抗菌引导骨再生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创伤、骨质疏松、关节和脊柱疾病以及整形外科等领域,对骨科植入物和医疗设备的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然而,骨科植入体相关感染是临床植入性医疗设备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于复杂的开放性骨折固定术,感染率高达30%。许多种类的细菌都可以在植入物表面定植,其中大部分病原体是葡萄球菌,约占骨科植入物感染的70%。植入体相关性感染一旦发生,全身性的抗生素治疗可能达不到效果,并且需要将种植体去除进行局部清创,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经济上的负担。因此,尽早地杀灭病原细菌对于最大程度地降低感染风险至关重要。临床上,常见的是将抗菌药物与植入物进行物理吸附,但这种方式降低病原体感染风险的效果却不明显。
[0003]此外,现有的植入物例如现有的引导骨再生膜在缺乏抗菌性能的同时,还存在促成骨功能较差、骨骼愈合速率较慢等问题。
[0004]综上,非常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抗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引导骨再生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胶原蛋白膜在多巴胺溶液中浸泡,得到第一改性胶原蛋白膜;(2)将第一改性胶原蛋白膜置于包含三氯甲烷与三乙胺的混合液中并加入2
‑
溴代异丁酰溴进行反应,得到第二改性胶原蛋白膜;(3)用水将甲基丙烯酸
‑2‑
羟乙酯和配位剂混合均匀后依次加入第二改性胶原蛋白膜、卤化亚铜催化剂和卤化铜稳定剂进行反应,得到第三改性胶原蛋白膜;(4)用三氯甲烷将重铬酸吡啶盐和乙酸酐混合均匀后加入第三改性胶原蛋白膜进行反应,得到第四改性胶原蛋白膜;(5)往第四改性胶原蛋白膜中加入多肽溶液进行反应,然后再加入还原剂进行反应,得到第五改性胶原蛋白膜;(6)将第五改性胶原蛋白膜铺展开并加入抗菌药物溶液进行反应,得到抗菌引导骨再生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步骤(6)之后,将得到的抗菌引导骨再生膜进行辊压的步骤;优选的是,所述辊压的压力为3~6MPa,所述辊压的时间为20~60s,更优选的是,所述辊压的压力为5MPa,所述辊压的时间为30s。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胶原蛋白膜由胶原蛋白海绵经切割修剪、交联、清洗与干燥得到,优选的是,所述交联为在交联液中于冰浴条件下交联10~60min,所述交联液由1
‑
(3
‑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乙醇水溶液配制而成,更优选的是,所述乙醇水溶液为质量浓度为40~80%的乙醇水溶液,所述交联液中含有1
‑
(3
‑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的浓度为2~30mmol/L;多巴胺溶液的配制为:用Tris缓冲液和无水乙醇将多巴胺混合均匀,得到含有多巴胺的浓度为0.8~1.2mg/mL的多巴胺溶液,所述Tris缓冲液与无水乙醇的用量的体积比为(70~90):(10~30),所述Tris缓冲液的浓度为8~15mmol/L优选为10mmol/L,pH为8~9优选为8.5;和/或所述浸泡为室温浸泡18~36h优选为24h。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混合液中包含的三氯甲烷与三乙胺的体积比为(90~95):(5~10);所述包含三氯甲烷与三乙胺的混合液与2
‑
溴代异丁酰溴用量的体积比为100:(5~10);和/或先将包含三氯甲烷与三乙胺的混合液在2~6℃预冷1~3h,然后将第一改性胶原蛋白膜置于包含三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云,宋天喜,朱金亮,何志敏,胡艳丽,崔孟龙,仇志烨,吴晶晶,胡刚,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奥精医学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