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外红外复合导弹预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779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紫外红外复合导弹预警装置,涉及导弹预警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底座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框架,支撑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齿圈,旋转框架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双向旋转电机。它能够通过设置旋转框架、驱动齿圈、双向旋转电机和信号接收弧形板,可以实现对信号接收弧形板的朝向方向便捷调节,同时可以使得信号接收弧形板处于匀速旋转的预警状态,有效的扩大了装置对导弹的预警范围,通过设置双轴驱动电机、导向槽、滑动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能够实现两个信号接收弧形板之间交错摆动,在扩大预警检测范围的同时减少漏报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预警西永的预警效率和精确度。警西永的预警效率和精确度。警西永的预警效率和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紫外红外复合导弹预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导弹预警
,具体是一种紫外红外复合导弹预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导弹预警系统用于早期发现来袭的导弹并根据测得的来袭导弹的运动参数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同时给己方战略进攻武器指示来袭导弹的发射阵位,所以它是国家防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导弹预警系统的主要要求是:预警时间长,发现概率高,虚警率低,目标容量大,并能以一定的精度测定来袭导弹的轨道参数。
[0003]在现有的导弹预警装置中,参考专利文件CN208155156U,此专利文件中提出的导弹预警装置虽然可以小幅度摆动,来实现扩大预警区域的目的,但其在摆动时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检测盲区,容易出现预警漏报的问题,同时其只能够朝向一个方向进行监视预警,不便于对预警方向的便捷调节;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紫外红外复合导弹预警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紫外红外复合导弹预警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紫外红外复合导弹预警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框架,所述支撑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齿圈,所述旋转框架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双向旋转电机,所述双向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旋转驱动齿轮,两个所述旋转驱动齿轮均与所述驱动齿圈相啮合,所述旋转框架的上表面通过销轴铰接有两个不同步旋转的信号接收弧形板,所述旋转框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双轴驱动电机,所述双轴驱动电机的两个输出轴端均固定连接有驱动飞轮,所述旋转框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槽,两个所述导向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两个所述驱动飞轮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驱动飞轮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与两个所述滑动块相铰接,两个所述滑动块的上表面均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二连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分别通过销轴与两个所述信号接收弧形板的背面相铰接,所述旋转框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信息处理模块,两个所述信号接收弧形板均与所述信息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旋转框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红外信号处理模块和紫外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红外信号处理模块和所述紫外信号处理模块均与所述信息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旋转框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预警控制模块,所述红外信号处理模块和所述紫外信号处理模块均与所述预警控制模块电连接,两个所述双向旋转电机均与所述预警控制模块电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橡胶垫块,四个所述橡胶垫块的底面均刻有防滑纹。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的四个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每个所述固定板之上
均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固定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双轴驱动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外表面均通过轴承连接有旋转支撑架,两个所述旋转支撑架的底面均与所述旋转框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双向旋转电机和所述双轴驱动电机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高效散热网格片,所述支撑底座和所述旋转框架的棱角处均经过钝化处理。
[0010]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滑动块的外表面均设置有一体浇筑成型的凸起,两个所述导向槽的内壁均开设有与滑动块之上的凸起相匹配的凹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框架的支撑架部分开设有等距离圆周阵列的菱形镂空槽。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紫外红外复合导弹预警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旋转框架、驱动齿圈、双向旋转电机和信号接收弧形板,可以实现对信号接收弧形板的朝向方向便捷调节,同时可以使得信号接收弧形板处于匀速旋转的预警状态,有效的扩大了装置对导弹的预警范围,通过设置双轴驱动电机、导向槽、滑动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能够实现两个信号接收弧形板之间交错摆动,在扩大预警监测范围的同时减少漏报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预警西永的预警效率和精确度,通过设置红外信号处理模块和紫外信号处理模块,能够利用两种不同的侦测条件达到高效预警的目的,进一步强化了装置对导弹的预警效率和精确度。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橡胶垫块,可以使得装置放置于地面之上时更加稳定,避免因装置运转时发生的震动导致装置与地面之间连接不稳定的情况,通过设置固定板和固定孔,能够实现装置的快速固定和拆卸,达到便捷安装和拆卸的目的,通过设置旋转支撑架,能够使得驱动飞轮的旋转更加稳定,避免出现驱动飞轮旋转时因为双轴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过长导致的震动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的右视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支撑底座;2、旋转框架;3、驱动齿圈;4、双向旋转电机;5、旋转驱动齿轮;6、信号接收弧形板;7、双轴驱动电机;8、驱动飞轮;9、导向槽;10、滑动块;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信息处理模块;14、红外信号处理模块;15、紫外信号处理模块;16、预警控制模块;17、橡胶垫块;18、固定板;19、固定孔;20、旋转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紫外红外复合导弹预警装置,该装置能够在扩大对导弹预警的侦测范围的同时提高预警的准确度,避免出现漏报的情况。
[0022]参见图1~图4,一种紫外红外复合导弹预警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支撑底座1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框架2。
[0023]支撑底座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橡胶垫块17,四个橡胶垫块17的底面均刻有防滑纹。
[0024]通过设置橡胶垫块17,可以使得装置放置于地面之上时更加稳定,避免因装置运转时发生的震动导致装置与地面之间连接不稳定的情况。
[0025]支撑底座1的四个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8,每个固定板18之上均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固定孔19。
[0026]通过设置固定板18和固定孔19,能够实现装置的快速固定和拆卸,达到便捷安装和拆卸的目的。
[0027]旋转框架2的支撑架部分开设有等距离圆周阵列的菱形镂空槽,设置镂空槽能够在不影响旋转框架2的支撑强度的情况下减少旋转框架2的制造耗材,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生产资源,同时有效减少装置的整体重量。
[0028]支撑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齿圈3,旋转框架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双向旋转电机4,双向旋转电机4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旋转驱动齿轮5,两个旋转驱动齿轮5均与驱动齿圈3相啮合。
[0029]在双向旋转电机4旋转时驱动旋转驱动齿轮5旋转,利用旋转驱动齿轮5和驱动齿圈3的相对运动,达到驱动旋转框架2旋转的目的。
[0030]旋转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紫外红外复合导弹预警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框架(2),所述支撑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齿圈(3),所述旋转框架(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双向旋转电机(4),所述双向旋转电机(4)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旋转驱动齿轮(5),两个所述旋转驱动齿轮(5)均与所述驱动齿圈(3)相啮合,所述旋转框架(2)的上表面通过销轴铰接有两个不同步旋转的信号接收弧形板(6),所述旋转框架(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双轴驱动电机(7),所述双轴驱动电机(7)的两个输出轴端均固定连接有驱动飞轮(8),所述旋转框架(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槽(9),两个所述导向槽(9)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0),两个所述驱动飞轮(8)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1),两个所述第一连杆(11)远离所述驱动飞轮(8)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与两个所述滑动块(10)相铰接,两个所述滑动块(10)的上表面均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二连杆(12),两个所述第二连杆(12)的上端分别通过销轴与两个所述信号接收弧形板(6)的背面相铰接,所述旋转框架(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信息处理模块(13),两个所述信号接收弧形板(6)均与所述信息处理模块(13)电连接,所述旋转框架(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红外信号处理模块(14)和紫外信号处理模块(15),所述红外信号处理模块(14)和所述紫外信号处理模块(15)均与所述信息处理模块(13)电连接,所述旋转框架(2)的上表面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勃旭魏嘉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