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塔-基础-改良地基体系地震响应计算模型及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713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57
杆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杆塔

基础

改良地基体系地震响应计算模型及试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输电杆塔体系安全评价
,具体涉及杆塔

基础

改良地基体系地震响应计算模型及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断裂带发育范围广,地震强度大且频率高,每年都有大量因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和基础设施损坏现象发生。近年来,随着电网工程项目的扩展建设,输电杆塔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引起了高度关注,输电杆塔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塔

线

基础耦合体,在地震作用下破坏模式有很多,诸如杆塔基础不均匀沉降、输电线路断线、杆塔倾斜及倒塔,地震作用下输电杆塔体系的破坏会引发输电网络的瘫痪,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引发各种次生灾害。因此,保证地震作用下输电杆塔系统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0003]目前可以通过改良地基削弱地震作用对输电杆塔体系的影响,由于改良地基土中抗震组份与基土的配比对输电杆塔体系的抗震性能影响很大,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对改良地基进行动三轴试验等力学试验评判改良地基土的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进而确定改良地基土的最佳抗震配合比,但该方式不能直观展示不同配比改良地基土条件下输电杆塔体系的地震响应状况,无法准确保障输电杆塔体系的安全稳定性。因此,亟需一种能够直观体现输电杆塔体系在不同配比改良地基土条件下的抗震性能,从输电杆塔体系的地震响应角度出发确定改良地基土最佳配合比的杆塔

基础

改良地基体系地震响应计算模型及试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更为直观且能从输电杆塔体系的地震响应角度出发,确定改良地基土最佳配合比的杆塔

基础

改良地基体系地震响应计算模型及试验方法。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杆塔

基础

改良地基体系地震响应计算模型的试验方法,所述试验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S1、先构建实际场地的输电杆塔

输电线

杆塔基础物理模型,并制备多个改良地基试样,所述输电杆塔

输电线

杆塔基础物理模型包括多个输电杆塔模型、多个输电线模型、多个杆塔基础模型,然后将杆塔基础模型埋设在由改良地基试样制成的改良地基土层中,以构建整体模型,其中,所述多个改良地基试样均由抗震组份与来自实际场地的基土按不同配比混合得到;S2、在整体模型上增设检测输电线模型最大拉应力的应变片,增设检测输电杆塔模型塔尖摆动幅度的位移传感器,增设检测杆塔基础模型倾斜度的倾角传感器,增设检测改良地基土层平均隆起度的激光三维扫描仪,向改良地基土层底部输入地震波,以构建杆塔

基础

改良地基体系地震响应计算模型;
S3、利用计算机根据在由步骤S2得到的地震响应计算模型中检测到的输电杆塔模型塔尖摆动幅度、输电线模型最大拉应力、杆塔基础模型倾斜度、改良地基土层平均隆起度,确定改良地基中抗震组份与来自实际场地的基土最佳抗震配比。
[0006]所述步骤S3依次包括以下步骤:S31、利用计算机筛选得到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多个地震响应计算模型:检测到的输电杆塔模型塔尖摆动幅度≤输电杆塔模型塔尖摆动幅度的极限值;检测到的输电线模型最大拉应力≤输电线模型最大拉应力的极限值;检测到的杆塔基础模型倾斜度≤杆塔基础模型倾斜度的极限值;S32、利用计算机在由步骤S31得到的多个地震响应计算模型中选取改良地基土层平均隆起度最小的地震响应模型,并以该具有最小平均隆起度的地震响应计算模型的改良地基配比作为实际场地的改良地基的最佳抗震配比。
[0007]所述输电杆塔模型塔尖摆动幅度的极限值为15mm;所述输电线模型最大拉应力的极限值为输电线模型的制备材料抗拉强度的0.85倍;所述杆塔基础模型倾斜度的极限值为0.5%。
[0008]所述抗震组份包括橡胶颗粒、布纤维,所述橡胶颗粒、布纤维在改良地基试样中的百分比含量分别为5

25%、1

5%,其他为来自实际场地的基土。
[0009]所述布纤维由废旧衣物回收后制成。
[0010]步骤S1中,所述输电杆塔模型、输电线模型、杆塔基础模型分别根据实际场地中的输电杆塔、杆塔基础、输电线经等比例缩小得到。
[0011]杆塔

基础

改良地基体系地震响应计算模型,所述地震响应计算模型包括改良地基土层、计算机、多个输电杆塔模型、多个输电线模型、与输电杆塔模型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杆塔基础模型,所述输电杆塔模型的底部与埋设在改良地基土层中的杆塔基础模型固定连接,相邻输电杆塔模型的顶部之间通过输电线模型相连,每个输电线模型上均间隔布置有多个应变片,至少连有两个输电线模型的输电杆塔模型塔尖处布置有位移传感器,与至少连有两个输电线模型的输电杆塔模型相对应的杆塔基础模型上布置有倾角传感器,所述改良地基土层上架设有激光三维扫描仪,所述位移传感器、应变片、倾角传感器、激光三维扫描仪的信号输出端均与计算机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0012]所述激光三维扫描仪与每个杆塔基础模型的距离至少为杆塔基础模型宽度的五倍。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杆塔

基础

改良地基体系地震响应计算模型的试验方法中,首先构建实际场地的输电杆塔

输电线

杆塔基础物理模型并制备多个改良地基试样,该物理模型包括多个输电杆塔模型、多个输电线模型、多个杆塔基础模型,然后将杆塔基础模型埋设在由改良地基试样制成的改良地基土层中,增设检测输电线模型最大拉应力的应变片,增设检测输电杆塔模型塔尖摆动幅度的位移传感器,增设检测杆塔基础模型倾斜度的倾角传感器,增设检测改良地基土层平均隆起度的激光三维扫描仪,向改良地基土层底部输入地震波,以构建杆塔

基础

改良地基体系地震响应计算模型,最后利用计算机根据在地震响应计算模型中检测到的输电杆塔模型塔尖摆动幅度、输电线模型最大拉应力、杆塔基础模型倾斜度、
改良地基土层平均隆起度,共同确定改良地基的最佳抗震配比,该设计中,根据检测得到的输电杆塔模型塔尖摆动幅度、输电线模型最大拉应力、杆塔基础模型倾斜度分别能够直观体现输电杆塔体系中输电杆塔、输电线、杆塔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程度,根据检测得到的改良地基土层平均隆起度清晰展示改良地基土层的隆起情况,选取在相同等级地震作用下,变形程度达标且隆起程度最小的改良地基配比作为实际场地的改良地基最佳抗震配比,最大程度保障输电杆塔体系的安全稳定性。因此,本专利技术能够直观体现输电杆塔体系在不同配比改良地基土条件下的抗震性能,从输电杆塔体系的地震响应角度出发确定改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杆塔

基础

改良地基体系地震响应计算模型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S1、先构建实际场地的输电杆塔

输电线

杆塔基础物理模型,并制备多个改良地基试样,所述输电杆塔

输电线

杆塔基础物理模型包括多个输电杆塔模型(3)、多个输电线模型(4)、多个杆塔基础模型(5),然后将杆塔基础模型(5)埋设在由改良地基试样制成的改良地基土层(1)中,以构建整体模型,其中,所述多个改良地基试样均由抗震组份与来自实际场地的基土按不同配比混合得到;S2、在整体模型上增设检测输电线模型(4)最大拉应力的应变片(6),增设检测输电杆塔模型(3)塔尖摆动幅度的位移传感器(7),增设检测杆塔基础模型(5)倾斜度的倾角传感器(8),增设检测改良地基土层(1)平均隆起度的激光三维扫描仪(9),向改良地基土层(1)底部输入地震波,以构建杆塔

基础

改良地基体系地震响应计算模型;S3、利用计算机(2)根据在由步骤S2得到的地震响应计算模型中检测得到的输电杆塔模型(3)塔尖摆动幅度、输电线模型(4)最大拉应力、杆塔基础模型(5)倾斜度、改良地基土层(1)平均隆起度,确定改良地基中抗震组份与来自实际场地的基土最佳抗震配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塔

基础

改良地基体系地震响应计算模型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依次包括以下步骤:S31、利用计算机(2)筛选得到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多个地震响应计算模型:检测到的输电杆塔模型(3)塔尖摆动幅度≤输电杆塔模型(3)塔尖摆动幅度的极限值;检测到的输电线模型(4)最大拉应力≤输电线模型(4)最大拉应力的极限值;检测到的杆塔基础模型(5)倾斜度≤杆塔基础模型(5)倾斜度的极限值;S32、利用计算机(2)在由步骤S31得到的多个地震响应计算模型中选取改良地基土层(1)平均隆起度最小的地震响应模型,并以该具有最小平均隆起度的地震响应计算模型的改良地基配比作为实际场地的改良地基的最佳抗震配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杆塔

基础

改良地基体系地震响应计算模型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杆塔模型(3)塔尖摆动幅度的极限值为15mm;所述输电线模型(4)最大拉应力的极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英博盛根林乔诗慧全江涛许汉平周蠡蔡杰殷建刚余宏桥段志强陈航李智威熊川羽陈然高晓晶马莉孙利平廖晓红张赵阳王巍熊一李吕满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