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制造用零件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7073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机械制造用零件打磨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打磨机构,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调位机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操控台,所述操控台设置于底板顶部,所述操控台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一种机械制造用零件打磨装置,通过打磨机构的设计,第一电动伸缩杆工作并带动第一衔接板向中间移动,夹持板向中间移动后将加工件夹持住,如果需要将工件进行翻面,则第一电机工作后带动第一伸缩杆转动,此时工件得以进行换面,有利于快速对工件表面进行均匀打磨,有效避免传统由人工换面而比较费事费力的情况发生。比较费事费力的情况发生。比较费事费力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制造用零件打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
,具体为一种机械制造用零件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械制造指从事各种动力机械及其他机械设备等生产活动,通过机械制造加工后,可以生产出各类机械产品,而机械产品是指机械厂家向用户或市场所提供的成品或附件如汽车、发动机、机床等等机械设备产品,任何机械产品按传统的习惯都可以看作由若干部件组成部件又可分为不同层次的子部件直至最基本的零件单元,在对机械产品的零部件进行加工过程中,一般都会经历打磨步骤,所谓打磨一般普遍是指打磨抛光,通过摩擦打磨,使其更加光滑,同时也可通过打磨的方式将零部件上的棱角按照设计方向进行磨平等等。
[0003]目前现有的机械制造中的零件打磨装置在执行打磨工作时,一般只能一次性对工件的单面进行打磨,在单面打磨完成之后,需要人工手动进行翻面,且翻面完成后还需将工件重新进行固定,促使打磨效率变低,且步骤较为繁琐,便捷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制造用零件打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制造用零件打磨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打磨机构,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调位机构。
[0006]所述打磨机构包括操控台,所述操控台设置于底板顶部,所述操控台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操控台内侧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输出轴与其中一个第一伸缩杆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所述操控台顶部设置有框体,所述框体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贯穿框体底部并与框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打磨盘。
[0007]优选的,所述操控台内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设置于第一伸缩杆底部,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衔接板,所述第一伸缩杆贯穿第一衔接板并与第一衔接板转动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工作后带动第一衔接板进行左右移动。
[0008]优选的,所述框体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衔接板,所述第二伸缩杆贯穿第二衔接板并与第二衔接板转动连接,所述操控台底部开设有通槽,所述底板顶部放置有集尘框,所述集尘框设置于通槽底部,第二电动伸缩杆工作后带动第二衔接板进行上下移动。
[0009]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板,其中一个竖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框体内部转动连接有衔接杆,所述衔
接杆贯穿框体,且衔接杆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伸缩杆,其中一个第三伸缩杆转动连接于其中一个竖板一侧,另一个第三伸缩杆与圆杆一侧通过单向轴承连接,第三伸缩杆为衔接杆提供支撑的同时还能为衔接杆左右移动提供空间支持。
[0010]优选的,所述衔接杆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二伸缩杆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于第二锥齿轮顶部,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
[0011]优选的,所述调位机构包括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转动连接于两个竖板之间,所述往复丝杆外部套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往复丝杆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轴承座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底部与框体顶部固定连接,往复丝杆带动轴承座左右移动。
[0012]优选的,所述往复丝杆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圆杆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圆杆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第二齿轮顶部,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一齿轮带动往复丝杆转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制造用零件打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一种机械制造用零件打磨装置,通过打磨机构的设计,第一电动伸缩杆工作并带动第一衔接板向中间移动,夹持板向中间移动后将加工件夹持住,如果需要将工件进行翻面,则第一电机工作后带动第一伸缩杆转动,此时工件得以进行换面,有利于快速对工件表面进行均匀打磨,有效避免传统由人工换面而比较费事费力的情况发生。
[0015]2、一种机械制造用零件打磨装置,通过调位机构的设计,在需要对打磨轮进行左右位置调整时,则第二电机反转,此时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往复丝杆转动,往复丝杆带动轴承座左右移动,轴承座带动矩形板移动,矩形板带动框体进行左右移动,通过以上原理可知,打磨盘可通过左右移动,来对工件表面不同区域进行均匀打磨。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
[0019]图3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0020]图4为图2中的B处放大图。
[0021]图中:1、底板;2、打磨机构;21、操控台;22、第一电机;23、第一伸缩杆;24、夹持板;25、框体;26、第二伸缩杆;27、打磨盘;28、第一电动伸缩杆;29、第一衔接板;291、第二电动伸缩杆;292、第二衔接板;293、集尘框;294、竖板;295、第二电机;296、衔接杆;297、第三伸缩杆;298、第一锥齿轮;299、第二锥齿轮;3、调位机构;31、往复丝杆;32、轴承座;33、矩形板;34、第一齿轮;35、第二齿轮;36、圆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24]实施例一
[0025]结合图1至图4,一种机械制造用零件打磨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打磨机构2,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调位机构3。
[0026]打磨机构2包括操控台21,操控台21设置于底板1顶部,操控台2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2,第一电机22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23,操控台21内侧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伸缩杆23,第一电机22通过输出轴与其中一个第一伸缩杆23一侧固定连接,两个第一伸缩杆23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24,操控台21顶部设置有框体25,框体25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26,第二伸缩杆26贯穿框体25底部并与框体25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杆26底部固定连接有打磨盘27,操控台21内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28,第一电动伸缩杆28设置于第一伸缩杆23底部,第一电动伸缩杆28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衔接板29,第一伸缩杆23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制造用零件打磨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打磨机构(2),所述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调位机构(3);所述打磨机构(2)包括操控台(21),所述操控台(21)设置于底板(1)顶部,所述操控台(2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2),所述第一电机(22)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23),所述操控台(21)内侧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伸缩杆(23),所述第一电机(22)通过输出轴与其中一个第一伸缩杆(23)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23)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24),所述操控台(21)顶部设置有框体(25),所述框体(25)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26),所述第二伸缩杆(26)贯穿框体(25)底部并与框体(2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26)底部固定连接有打磨盘(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制造用零件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台(21)内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28),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28)设置于第一伸缩杆(23)底部,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28)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衔接板(29),所述第一伸缩杆(23)贯穿第一衔接板(29)并与第一衔接板(29)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制造用零件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25)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291),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291)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衔接板(292),所述第二伸缩杆(26)贯穿第二衔接板(292)并与第二衔接板(292)转动连接,所述操控台(21)底部开设有通槽,所述底板(1)顶部放置有集尘框(293),所述集尘框(293)设置于通槽底部。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仁河洪传良陈德勤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市仁和机械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