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液压油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6470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液压油冷却器,涉及散热相关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壳、进风框、连接壳和搅拌机构,底壳内壁的上部固定有隔板,隔板的顶部均匀地贯通开设有输送孔,侧板的后侧固定有进风框,两个侧板的顶部共同固定有连接壳,转轴的周侧固定有翻板,转轴转动连接在连接壳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壳、进风框、连接壳和搅拌机构,解决了液压油冷却时各个管路中液压油流速不一致容易造成散热效果不同且散热后液压油温度不同流动性不同容易造成被驱动设备容易造成磨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为散热时各个管路中液压油流速差距更小,且散热后可以以更加稳定的流动性导出。出。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液压油冷却器


[0001]本技术属于散热相关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液压油冷却器。

技术介绍

[0002]液压油就是利用液体压力能的液压系统使用的液压介质,在液压系统中起着能量传递、抗磨、系统润滑、防腐、防锈、冷却等作用。对于液压油来说,首先应满足液压装置在工作温度下与启动温度下对液体粘度的要求,由于润滑油的粘度变化直接与液压动作、传递效率和传递精度有关,还要求油的粘温性能和剪切安定性应满足不同用途所提出的各种需求。液压油的种类繁多,分类方法各异,长期以来,习惯以用途进行分类,也有根据油品类型、化学组分或可燃性分类的,液压油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吸收工作机器中摩擦产生的热量,使得液压油本身的温度升高,因此就需要采用冷却器对液压油进行冷却,防止液压油工作温度过高,造成其粘度过低,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1、液压油冷却过程中,直接将液压油导到相应的冷却管路中,在工过程中,输送时,均匀度不够高,因此在使用时,各个输送位置的流速不一致,造成各个管路中的散热效果不一致;
[0004]2、液压油冷却时,其在冷却以后,直接导到输出的位置,再经由液压油泵将液压油导到驱动设备中,这个过程中,如果液压油温度不均匀,液压油的流动性就不均匀,容易造成在驱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产生轻微的振动,加大被驱动设备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液压油冷却器,通过设置底壳、进风框、连接壳和搅拌机构,解决了液压油冷却时各个管路中液压油流速不一致容易造成散热效果不同且散热后液压油温度不同流动性不同容易造成被驱动设备容易造成磨损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技术为一种新型液压油冷却器,包括底壳、进风框、连接壳和搅拌机构,所述底壳内壁的上部固定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均匀地贯通开设有输送孔,所述底壳的顶部两侧皆固定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后侧固定有进风框,两个所述侧板的顶部共同固定有连接壳,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转轴和翻板,所述转轴的周侧固定有翻板,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连接壳内,工作时,本技术通过底壳导入液压油,液压油在导入底壳中的时候,被隔板均化导到散热框中,通过进风框中的风机将空气驱动吹到散热框上,通过连接壳将经过散热的液压油进行承接,并通过搅拌机构进行搅拌。
[0008]进一步地,所述底壳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输入管,所述输入管位于隔板下方,底壳通过输入管将液压油导到其中的隔板下方。
[0009]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底壳顶部固定连通有散热框,所述散热框的顶部固定连通在连接壳底部,底壳中输送的物料通过散热框导到连接壳中。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进风框内壁的后部固定有保护网,所述保护网前部的进风框内壁
的四个面上皆固定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互相靠近的一端固定有风机,进风框通过保护网防止在工作时杂物进入,通过连接条将风机连接在进风框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壳的一侧上部固定连通有输出管,所述输出管下方的连接壳上开设有转孔,连接壳中冷却后的液压油通过输出管导出。
[0012]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转孔外侧的连接壳表面上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入端与转轴固定,所述转轴靠近驱动电机的一端部活动连接在转孔内,转轴通过驱动电机产生的动力作用下驱动。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底壳和进风框,解决了液压油冷却时各个管路中液压油流速不一致容易造成散热效果不同的问题,将需要散热的液压油通过输入管导到底壳内的隔板下方,通过隔板的阻挡下,隔板上的输送孔将导入底壳中的液压油均匀地导到底壳内的上部,再导到散热框中,使得散热时的各个管路中液压油流速更加均匀,散热效果更好。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底壳、连接壳和搅拌机构,解决了液压油冷却散热后液压油温度不同流动性不同容易造成被驱动设备容易造成磨损的问题,液压油通过散热框中散热后,再导到连接壳中,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转轴转动,在转轴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其周侧的翻板旋转,在翻板旋转的过程中,对连接壳内的液压油进行搅拌,使得液压油在输出时,各个位置的温度保持均匀,防止液压油的温度不均匀造成液压传动的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细微振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组装结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底壳结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底壳剖视结构立体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进风框结构立体图;
[0020]图5为本技术连接壳结构立体图;
[0021]图6为本技术搅拌机构结构立体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00、底壳;101、输入管;102、隔板;103、输送孔;104、侧板;105、散热框;200、进风框;201、连接条;202、风机;203、保护网;300、连接壳;301、输出管;302、转孔;400、搅拌机构;401、转轴;402、翻板;403、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5]请参阅图1

6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新型液压油冷却器,包括底壳100、进风框200、连接壳300和搅拌机构400,底壳100内壁的上部固定有隔板102,底壳100将需要冷却的液压油导到其中,并通过隔板102挡好,隔板102的顶部均匀地贯通开设有输送孔103,在工作时隔板102下方的需要冷却的液压油在隔板102阻挡后,通过隔板102上的输送孔103均化输送到隔板102上方的底壳100内,底壳100的顶部两侧皆固定有侧板104,底壳100通过侧板
104与进风框200和连接壳300连接,侧板104的后侧固定有进风框200,进风框200使得冷却用的空气导到散热框105表面上,使得散热框105上的热量散去,两个侧板104的顶部共同固定有连接壳300,连接壳300对经过冷却后的液压油进行容纳,搅拌机构400还包括转轴401和翻板402,转轴401的周侧固定有翻板402,转轴401的周侧固定有四个翻板402,翻板402之间连续固定,并且在测试方向上,第一到第四个翻板402中,相邻的两个翻板402之间在侧视时的夹角为60度,转轴401转动连接在连接壳300内,使得转轴401可以在连接壳300内转动,带动翻板402转动。
[0026]其中如图1

3所示,底壳100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输入管101,底壳100通过输入管101将需要冷却的液压油导入,输入管101位于隔板102下方,使得输入管101输入底壳100中的液压油位于隔板102下方。
[0027]其中如图1

3所示,两个侧板104之间的底壳100顶部固定连通有散热框105,散热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液压油冷却器,包括底壳(100)、进风框(200)、连接壳(300)和搅拌机构(4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00)内壁的上部固定有隔板(102),所述隔板(102)的顶部均匀地贯通开设有输送孔(103),所述底壳(100)的顶部两侧皆固定有侧板(104),所述侧板(104)的后侧固定有进风框(200),两个所述侧板(104)的顶部共同固定有连接壳(300),所述搅拌机构(400)还包括转轴(401)和翻板(402),所述转轴(401)的周侧固定有翻板(402),所述转轴(401)转动连接在连接壳(30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液压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00)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输入管(101),所述输入管(101)位于隔板(102)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液压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104)之间的底壳(100)顶部固定连通有散热框(1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东庆殷金亮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冰源散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