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模电感绕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5437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共模电感绕线机构,涉及共模电感绕线机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目前市面上的共模电感绕线机构大都采用双工位进行绕线,在绕线工作时,需要将磁环更换绕线工位,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所述共模电感绕线机的内侧安装有下中空托架,且下中空托架与共模电感绕线机转动连接,所述下中空托架的上方设置有磁环,所述共模电感绕线机的上方安装有气缸,且气缸与共模电感绕线机通过紧固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顶升端安装有转动机构,且转动机构与气缸的顶升端通过紧固螺丝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机构的下方安装有上中空压架,且上中空压架与转动机构通过连轴转动连接,所述上中空压架与磁环贴合。空压架与磁环贴合。空压架与磁环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模电感绕线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共模电感绕线机
,具体为共模电感绕线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共模电感,也叫共模扼流圈,常用于电脑的开关电源中过滤共模的电磁干扰信号,在板卡设计中,共模电感也是起EMI滤波的作用,用于抑制高速信号线产生的电磁波向外辐射发射,在共模电感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共模电感绕线机将线缠绕在磁环的外侧;
[0003]例如申请公开号为CN204360899U,一种共模电感绕线结构,包括磁芯及绕制于其上、互为镜像结构的上侧绕线组、下侧绕线组,所述上侧绕线组包括互为镜像结构的左侧绕线组、右侧绕线组,所述左侧绕线组的进线端位于所述磁芯中间,其出线端位于所述磁芯左侧端口处;
[0004]上述申请的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阻抗,使得整机EMC(电磁兼容性)符合甚至优于国家标准,同时降低线圈匝间电压差,有效的预防匝间短路,目前市面上的共模电感绕线机构大都采用双工位进行绕线,在绕线工作时,需要将磁环更换绕线工位,工作效率较低,因此市场急需研制共模电感绕线机构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共模电感绕线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市面上的共模电感绕线机构大都采用双工位进行绕线,在绕线工作时,需要将磁环更换绕线工位,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共模电感绕线机构,包括共模电感绕线机,所述共模电感绕线机的内侧安装有下中空托架,且下中空托架与共模电感绕线机转动连接,所述下中空托架的上方设置有磁环,所述共模电感绕线机的上方安装有气缸,且气缸与共模电感绕线机通过紧固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顶升端安装有转动机构,且转动机构与气缸的顶升端通过紧固螺丝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机构的下方安装有上中空压架,且上中空压架与转动机构通过连轴转动连接,所述上中空压架与磁环贴合。
[0007]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的内部安装有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上中空压架通过连轴固定连接,所述共模电感绕线机的内部安装有排线机构,且排线机构与共模电感绕线机通过紧固螺丝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共模电感绕线机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滚珠丝杆,且第一滚珠丝杆与第一升降装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滚珠丝杆的外侧安装有第一滚珠丝杆副,且第一滚珠丝杆副与第一滚珠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滚珠丝杆副的一侧安装有拉钩,且拉钩与第一滚珠丝杆副通过紧固螺丝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滚珠丝杆的外侧安装有第一从动轮,且第一从动轮与第一滚珠丝杆通过紧固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内部安装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下方安装有第一驱动轮,且第一驱动轮与第一驱动装置通过连轴固定连接,所述
第一驱动轮与第一从动轮通过皮带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共模电感绕线机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滚珠丝杆,且第二滚珠丝杆与第二升降装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滚珠丝杆的外侧安装有第二滚珠丝杆副,且第二滚珠丝杆副与第二滚珠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滚珠丝杆副的一侧安装有伸缩拉线机械臂,且伸缩拉线机械臂与第二滚珠丝杆副通过紧固螺丝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内部安装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下方安装有第二驱动轮,且第二驱动轮与第二驱动装置通过连轴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滚珠丝杆的外侧安装有第二从动轮,且第二从动轮与第二滚珠丝杆通过紧固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轮与第二从动轮通过皮带转动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技术通过下中空托架和上中空压架的设置,下中空托架和上中空压架通过压制的方式固定共模电感的磁环,从而此共模电感绕线机在对磁环进行绕线时,位于下中空托架和上中空压架两侧的部分都可以在一个工位进行缠绕,从而无需将缠绕一半的磁环取出放置到另一个工位,减少共模电感绕线机的工作流程,提高此共模电感绕线机的工作效率。
[0015]2.该技术通过第一滚珠丝杆和第二滚珠丝杆的设置,第一滚珠丝杆为第一升降装置的主要升价机构,第二滚珠丝杆为第二升降装置的主要升降机构,而第一升降装置用于驱使拉钩升降,第二升降装置用于驱使伸缩拉线机械臂升降,从而使得拉钩和伸缩拉线机械臂在上下动作时平顺,迅捷,提高此共模电感绕线机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共模电感绕线机构的正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共模电感绕线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上中空压架和下中空托架的正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图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图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共模电感绕线机;2、气缸;3、转动机构;4、上中空压架;5、下中空托架;6、磁环;7、拉钩;8、伸缩拉线机械臂;9、排线机构;10、第一升降装置;11、第一驱动装置;12、第一驱动轮;13、第一滚珠丝杆;14、第一滚珠丝杆副;15、第一从动轮;16、第二升降装置;17、第二滚珠丝杆;18、第二滚珠丝杆副;19、第二驱动装置;20、第二驱动轮;21、第二从动轮;22、第三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共模电感绕线机构,包括共模电感绕线机1,共模电感绕线机1的内侧安装有下中空托架5,且下中空托架5与共模电感绕线机1
转动连接,下中空托架5的上方设置有磁环6,共模电感绕线机1的上方安装有气缸2,且气缸2与共模电感绕线机1通过紧固螺丝固定连接,气缸2的顶升端安装有转动机构3,且转动机构3与气缸2的顶升端通过紧固螺丝固定连接,转动机构3的下方安装有上中空压架4,且上中空压架4与转动机构3通过连轴转动连接,上中空压架4与磁环6贴合,下中空托架5和上中空压架4通过压制的方式固定共模电感的磁环6,从而此共模电感绕线机在对磁环6进行绕线时,位于下中空托架5和上中空压架4两侧的部分都可以在一个工位进行缠绕,从而无需将缠绕一半的磁环6取出放置到另一个工位,减少共模电感绕线机的工作流程,提高此共模电感绕线机的工作效率。
[0024]进一步,转动机构3的内部安装有第三驱动装置22,第三驱动装置22与上中空压架4通过连轴固定连接,共模电感绕线机1的内部安装有排线机构9,且排线机构9与共模电感绕线机1通过紧固螺丝固定连接,第三驱动装置22与转动机构3通过紧固螺丝固定连接,排线机构9内置有排线机和导线,可向外部输送导线。
[0025]进一步,共模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共模电感绕线机构,包括共模电感绕线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电感绕线机(1)的内侧安装有下中空托架(5),且下中空托架(5)与共模电感绕线机(1)转动连接,所述下中空托架(5)的上方设置有磁环(6),所述共模电感绕线机(1)的上方安装有气缸(2),且气缸(2)与共模电感绕线机(1)通过紧固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气缸(2)的顶升端安装有转动机构(3),且转动机构(3)与气缸(2)的顶升端通过紧固螺丝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机构(3)的下方安装有上中空压架(4),且上中空压架(4)与转动机构(3)通过连轴转动连接,所述上中空压架(4)与磁环(6)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3)的内部安装有第三驱动装置(22),所述第三驱动装置(22)与上中空压架(4)通过连轴固定连接,所述共模电感绕线机(1)的内部安装有排线机构(9),且排线机构(9)与共模电感绕线机(1)通过紧固螺丝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电感绕线机(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升降装置(10),所述第一升降装置(10)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滚珠丝杆(13),且第一滚珠丝杆(13)与第一升降装置(10)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滚珠丝杆(13)的外侧安装有第一滚珠丝杆副(14),且第一滚珠丝杆副(14)与第一滚珠丝杆(13)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滚珠丝杆副(14)的一侧安装有拉钩(7),且拉钩(7)与第一滚珠丝杆副(14)通过紧固螺丝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模电感绕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阳臧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展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