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双管式自行车及其车架、前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5373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并联双管式自行车及其车架、前叉,其车架包括相并联的两个闭环架,两个闭环架的第一段并联相抵接,且由一根前管分别与第一段相抵并焊接固定;自行车的车座能安装于两闭环架的第二段的后部之上;中轴管焊接固定于两闭环架的第四段的前部之上,或者焊接固定于两闭环架的第五段之上;其前叉由两根并联的前叉管通过中间的两片前叉连接片组成,每根前叉管分别由一根金属管弯折形成竖直段和把横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下管与整个后叉部分属于一体,去除了立管,使得车架自身具有一定的减震功能,车架、前叉减少了焊接点,改善了管件的受力情况,使其整体连接强度大幅提高,并且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并联双管式自行车及其车架、前叉


[0001]本技术属于交通工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并联双管式自行车及其车架、前叉。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自行车除传动系统外,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组成:前叉和车架。车架部分(如图1所示)主要由四通前管构件101、上管102、下管109、立管107、立叉管104、平叉管106、五通座管构件103、平叉接头构件105、五通中轴构件108等零件组成前、后三角结构,前叉部分主要由把横、把立、前叉连接管、前叉肩、前叉腿等零件组成,这些零件均为单独零件,制作时需要锯切不同尺寸的型材,并对不同尺寸型材进行不同尺寸及角度的铰孔、铣弧、焊接等加工,所需设备多,焊接接头多,各管件的受力情况复杂,对焊接人员的专业程度要求较高。
[0003]中国专利申请CN107284574A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车架,如图2所示,包括车把手架201、与车把手架焊接的主杆202、与主杆焊接的支撑杆204,以及两个对称连接在主杆202和支撑杆204所处平面两侧的连接架207,牙盘206通过中轴组件连接在支撑杆204上。虽然此结构通过连接架207的设置代替了原有的多个零部件单独连接的功能,使结构趋于简化,但也存在问题:两个连接架需要通过连接板274、加强板275和托板276焊接固定在一起,主杆202需分别与车把手架201(即前管)、支撑杆204以及加强板275分别焊接,并且主杆202需由加强板275以及托板276共同支撑其重量,支撑杆204相当于传统结构的立管107,支撑杆204还需固接中轴组件且其重量需由连接板274支撑,整体结构并未节省多少零部件,仍为多组件焊接,所需焊接处仍较多;由于支撑杆204、主杆202的存在,使得连接架207的环形结构被构建成多个三角形的硬配合结构,车架整体并不具备减震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并联双管式自行车及其车架、前叉,具体为:
[0005]并联双管式车架,包括相并联的两个闭环架,每个闭环架是由一根金属管材经弯折并首尾相对接而形成的闭合环体,且该闭合环体经由弯折处被划分为依次循环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第一段位于车架整体的前端,第三段与第四段之间的弧形弯折处位于车架整体的后端,第二段与第三段位于车架整体的上部,第四段和第五段位于车架整体的下部;
[0006]两个闭环架的第一段并联相抵接,且由一根用于连接前叉的前管分别与第一段相抵并焊接固定;
[0007]两个闭环架的第二段的从与第一段的弯折衔接处起始的前部彼此之间相连接,两个闭环架的第二段的后部以及第三段彼此之间呈距离逐渐扩大的渐开结构;
[0008]两个闭环架的第四段的从与第五段的衔接处起始的前部彼此之间相连接,第四段的后部彼此之间呈距离逐渐扩大的渐开结构;或者,两个闭环架的第四段从与第五段的衔
接处开始呈距离逐渐扩大的渐开结构;
[0009]两个闭环架的第五段彼此之间相连接;
[0010]用于连接后车轮的平叉接片分别焊接固定于闭环架第三段与第四段之间的弧形弯折处;
[0011]自行车的车座能安装于两闭环架的第二段的后部之上;
[0012]用于连接牙盘和脚蹬组件的中轴管焊接固定于两闭环架的第四段的前部之上,或者焊接固定于两闭环架的第五段之上。
[0013]进一步,用于连接车座安装杆的座管夹设于两个闭环架的第二段的后部之间并分别与之焊接固定,且座管临近于两个闭环架的第二段所形成的渐开结构的起始端,中轴管置于两闭环架的第四段的前部之上并分别与之焊接固定,且中轴管临近于两个闭环架第四段的后部所形成的渐开结构的起始端。
[0014]进一步,座管位于该起始端的后侧。
[0015]进一步,中轴管位于该起始端的前侧。
[0016]进一步,两个闭环架的第二段的前部彼此之间相抵接,两个闭环架的第五段以及第四段的前部彼此之间相抵接。
[0017]进一步,两个闭环架的第二段的前部彼此之间具有间隙,在间隙中夹设有若干连接片,每个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闭环架焊接固定。
[0018]进一步,两个闭环架的第五段以及第四段的前部彼此之间具有间隙,在间隙中夹设有若干连接片,每个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闭环架焊接固定。
[0019]进一步,中轴管置于两闭环架的第五段之上并分别与之焊接固定,且中轴管临近于两个闭环架第四段所形成的渐开结构的起始端;第五段为水平设置,第五段与第四段的弯折处与两个第四段所形成的渐开结构的起始处相重合,且两个第四段所形成的渐开结构与第五段位于同一平面。
[0020]并联双管式前叉,包括两根前叉管,每根前叉管分别由一根金属管弯折形成竖直段和把横段,两根前叉管的竖直段相并联且留有间隙,并在中部固接有一对分别位于上、下且相互平行的前叉管连接片,每片前叉管连接片具有用于与车架的前叉管相连接的连接孔,竖直段的底端焊接固定有用于安装前轮的前轮安装构件。
[0021]并联双管式自行车,采用了如上所述的并联双管式车架和或如上所述的并联双管式前叉。
[0022]传统车架有立管而且是由前、后三角结构组成,本技术的车架包括相并联的两个闭环架,两个闭环架直接形成了后叉。每个闭环架是由一根金属管材经弯折并首尾相对接而形成的闭合环体,由于采用了一根管材多次折弯成型,其上/下管与整个后叉部分属于一体,去除了立管,使得车架自身具有一定的减震功能。另外由于是一体化设计,车架、前叉减少了焊接点,改善了管件的受力情况,使其整体连接强度大幅提高,并且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
附图中:
[0024]图1为自行车车架传统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2为现有专利的自行车车架立体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有座管且下管段为倾斜式的车架的普通型和宽梁型的两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有座管且下管段为水平式的车架的普通型和宽梁型的两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无座管车架的普通型和宽梁型的两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的前叉的直把型和弯把型的两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7为采用图3(A)的车架和图6(H)的前叉组合的自行车整体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8为采用无座管车架的自行车整体的立体示意图。
[0032]图9为无座管车架与车座安装结构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4]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5]如图3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车架包括相并联的两个闭环架7,每个闭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并联双管式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并联的两个闭环架,每个闭环架是由一根金属管材经弯折并首尾相对接而形成的闭合环体,且该闭合环体经由弯折处被划分为依次循环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第一段位于车架整体的前端,第三段与第四段之间的弧形弯折处位于车架整体的后端,第二段与第三段位于车架整体的上部,第四段和第五段位于车架整体的下部;两个闭环架的第一段并联相抵接,且由一根用于连接前叉的前管分别与第一段相抵并焊接固定;两个闭环架的第二段的从与第一段的弯折衔接处起始的前部彼此之间相连接,两个闭环架的第二段的后部以及第三段彼此之间呈距离逐渐扩大的渐开结构;两个闭环架的第四段的从与第五段的衔接处起始的前部彼此之间相连接,第四段的后部彼此之间呈距离逐渐扩大的渐开结构;或者,两个闭环架的第四段从与第五段的衔接处开始呈距离逐渐扩大的渐开结构;两个闭环架的第五段彼此之间相连接;用于连接后车轮的平叉接片分别焊接固定于闭环架第三段与第四段之间的弧形弯折处;自行车的车座能安装于两闭环架的第二段的后部之上;用于连接牙盘和脚蹬组件的中轴管焊接固定于两闭环架的第四段的前部之上,或者焊接固定于两闭环架的第五段之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双管式车架,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车座安装杆的座管夹设于两个闭环架的第二段的后部之间并分别与之焊接固定,且座管临近于两个闭环架的第二段所形成的渐开结构的起始端,中轴管置于两闭环架的第四段的前部之上并分别与之焊接固定,且中轴管临近于两个闭环架第四段的后部所形成的渐开结构的起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靖林周凡皓李辉安尔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金镁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