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分离油体中油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496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速分离油体中油脂的方法,属于大豆油脂提取领域。具体方法为将整豆粉碎处理,pH 6.0条件下浸泡、研磨和离心,收集大豆油体,再用异丙醇混合油体,分离油脂。本发明专利技术与正己烷、无水乙醚分离油脂相比,操作步骤简单快捷,油脂分离效果显著且质量较高,保证实验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同时,极大减少时间消耗和资源浪费,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有力理论依据。依据。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分离油体中油脂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萃取油脂的方法,属于大豆油脂提取方法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油体作为油料作物储存油脂的亚细胞器,富含90%以上的油脂,其中以油酸、亚油酸和α

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广泛分布在植物组织中,尤其在种子子叶和胚乳中最为广泛。但表面的磷脂

蛋白膜赋予其优良的乳化稳定性,油体蛋白提供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有机溶剂难以渗透膜结构,使得油脂的萃取难度较大,萃取率较低,不利于油体蛋白与内核脂质的分离,阻碍油体蛋白结构及其研究进展。
[0003]大豆作为优质的蛋白和油脂供给来源,在食品工业生产中常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和压榨法获取油脂。目前分离油体中油脂的研究主要有有机溶剂法(正己烷、无水乙醚等)、水酶法(碱性蛋白酶)和气水界面法。正己烷和无水乙醚可以有效渗透油体蛋白膜,将油脂萃取出,但其萃取效率低,步骤繁琐,有机试剂挥发性较强,对人体危害较大。水酶法可有效破开油体水包油乳液结构,达到破乳效果,油脂提取率高,但此方法操作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不适合工业化生产。气水界面法则利用蛋白和油体在气水界面的竞争作用导致油体破裂,释放三酰基甘油和磷脂,目前仍处在研究初期。因此,油体中油脂的分离主要在于萃取和破乳。异丙醇具有和正己烷相近的沸点和低毒性,远优于乙醚等易制毒药品,且其两亲性有助于其通过油体膜结构,更高效的分离油脂。
[0004]本专利技术选用异丙醇作为萃取溶剂,可快速高效分离油体中油脂,显著提高了油脂提取率,且有机溶剂回收较快,油脂质量较高,为油脂的工业化生产和节能环保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大豆油体中油脂萃取困难,步骤繁多,提取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快速分离油体中油脂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在较高油体提取率的基础上进行油脂分离,大大避免了资源浪费和缩短萃取时间,提高了油脂提取率,为大豆油脂的工业化生产和工业进步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快速分离油体中油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一,大豆油体的提取:将完整大豆粉碎10s后,收集大豆颗粒并称重,与去离子水以1:5(w/v)的料液比进行混合,用0.1mol/L HCl调节pH至6.0,在4℃条件下浸泡6h,将混合液与3倍体积的去离子水倒入研磨机中,研磨6min,用四层脱脂滤布过滤并收集滤液,滤液与蔗糖按4:1(v/w)的料液比混合,搅拌20min,用0.1mol/L HCl调节pH至6.0,以15000
×
g离心30min,收集上层乳膏状物质,即为大豆油体;
[0009]步骤二,大豆油脂的分离:将大豆油体与异丙醇按1:3(w/v)比例混合搅拌10min,以8000
×
g离心10min,收集上层有机相得到混合油,将混合油置于旋转蒸发仪中,水浴锅温
度设置为50℃,真空度为300mbar,旋转速度30rpm/min,回收异丙醇,得到大豆油脂。
[0010]与其他有机溶液萃取相比,本专利技术可单次最大效率的萃取油脂,显著减少萃取时间和步骤,且油脂萃取率高,混合油相中有机试剂回收简单、快速。大豆油体中油脂提取率为97.8%,远高于正己烷和无水乙醚提取的30.3%和63.8%,对比油脂等级参数无显著性差异。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异丙醇、正己烷和无水乙醚的油脂提取观察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用材料、试剂、方法和仪器,未经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材料、试剂、方法和仪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
[0013]实施例1:
[0014]一种快速分离油体中油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步骤一,大豆油体的提取:将完整大豆粉碎10s后,收集大豆颗粒并称重,与去离子水以1:5(w/v)的料液比进行混合,用0.1mol/L HCl调节pH至6.0,在4℃条件下浸泡6h,将混合液与3倍体积的去离子水倒入研磨机中,研磨6min,用四层脱脂滤布过滤并收集滤液,滤液与蔗糖按4:1(v/w)的料液比混合,搅拌20min,用0.1mol/L HCl调节pH至6.0,以15000
×
g离心30min,收集上层乳膏状物质,即为大豆油体;
[0016]步骤二,大豆油脂的分离:将大豆油体与异丙醇按1:3(w/v)比例混合搅拌10min,以8000
×
g离心10min,收集上层有机相得到混合油,将混合油置于旋转蒸发仪中,水浴锅温度设置为50℃,真空度为300mbar,旋转速度30rpm/min,回收异丙醇,收集得到大豆油脂。
[0017]对比例1:
[0018]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相比的区别为:使用正己烷提取油体中油脂
[0019]步骤一,大豆油体的提取:将完整大豆粉碎10s后,收集大豆颗粒并称重,与去离子水以1:5(w/v)的料液比进行混合,用0.1mol/L HCl调节pH至6.0,在4℃条件下浸泡6h,将混合液与3倍体积的去离子水倒入研磨机中,研磨6min,用四层脱脂滤布过滤并收集滤液,滤液与蔗糖按4:1(v/w)的料液比混合,搅拌20min,用0.1mol/L HCl调节pH至6.0,以15000
×
g离心30min,收集上层乳膏状物质,即为大豆油体;
[0020]步骤二,大豆油脂的分离:将大豆油体与正己烷按1:3(w/v)比例混合搅拌10min,以8000
×
g离心10min,收集上层有机相得到混合油,将混合油置于旋转蒸发仪中,水浴锅温度设置为40℃,真空度为300mbar,旋转速度30rpm/min,回收正己烷,收集得到大豆油脂。
[0021]对比例2:
[0022]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相比的区别为:使用无水乙醚提取油体中油脂
[0023]步骤一,大豆油体的提取:将完整大豆粉碎10s后,收集大豆颗粒并称重,与去离子水以1:5(w/v)的料液比进行混合,用0.1mol/L HCl调节pH至6.0,在4℃条件下浸泡6h,将混合液与3倍体积的去离子水倒入研磨机中,研磨6min,用四层脱脂滤布过滤并收集滤液,滤液与蔗糖按4:1(v/w)的料液比混合,搅拌20min,用0.1mol/L HCl调节pH至6.0,以15000
×
g
离心30min,收集上层乳膏状物质,即为大豆油体;
[0024]步骤二,大豆油脂的分离:将大豆油体与无水乙醚按1:3(w/v)比例混合搅拌10min,以8000
×
g离心10min,收集上层有机相得到混合油,将混合油置于旋转蒸发仪中,水浴锅温度设置为30℃,真空度为300mbar,旋转速度30rpm/min,回收无水乙醚,收集得到大豆油脂。
[0025]对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获得的油脂进行得率计算和等级分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分离油体中油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大豆油体的提取:将完整大豆粉碎10s后,收集大豆颗粒并称重,与去离子水以1:5(w/v)的料液比进行混合,用0.1mol/L HCl调节pH至6.0,在4℃条件下浸泡6h,将混合液与3倍体积的去离子水倒入研磨机中,研磨6min,用四层脱脂滤布过滤并收集滤液,滤液与蔗糖按4:1(v/w)的料液比混合,搅拌20min,用0.1mol/L HCl调节p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连洲李啸天王子恒张晴陈宁齐宝坤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