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尿素罐以及该双层尿素罐的加热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4639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层尿素罐,包括:罐外壳体以及罐内壳体,且罐内壳体与罐外壳体之间形成夹层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双层尿素罐的加热控制方法,由ECU控制双层尿素罐夹层空间内气相循环管路以及液相循环管路进口端电磁阀门打开/关闭。双层尿素罐结构形式简单,可靠性高,抵抗变形能力强,提升解冻效率;加热形式改为由夹层空间内的换热介质加热,并基于ECU进行控制,同时利用发动机排气气体和冷却液实现阶梯式的换热解冻,加热控制方式不仅不影响车辆性能,而且可充分利用车辆能源,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耗的目的。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尿素罐以及该双层尿素罐的加热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尿素罐解冻
,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尿素罐以及该双层尿素罐的加热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尿素储存罐又称尿素箱,箱内装有尿素溶液,主要用于卡车和客车的尾气处理。尿素罐形状虽种类较多,但受边界影响导致目前尿素罐形式均为单层,因此当尿素罐长/宽或长/高比例过大时,经常出现尿素罐吸瘪或膨胀变形,严重者时甚至可达10mm以上的鼓包。无论何种变形都会导致尿素罐强度及后期使用不良,有功能失效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层尿素罐以及该双层尿素罐的加热控制方法。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层尿素罐,包括:罐外壳体以及罐内壳体;所述罐内壳体设置于所述罐外壳体的内部,且与所述罐外壳体之间形成夹层空间;所述夹层空间内设置气相循环管路以及液相循环管路,且所述气相循环管路与所述液相循环管路的进口端设置电磁阀门,所述罐内壳体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电磁阀门与ECU的控制输出接口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ECU的信号输入接口连接。
[00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双层尿素罐,还包括:拉带;所述拉带的两端与用于承载双层尿素罐的支撑架连接,且所述拉带包覆在所述罐外壳体的外表面。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相循环管路与所述液相循环管路之间设置隔热垫板。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罐外壳体以及所述罐内壳体的材质为金属或塑料。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相循环管路以及所述液相循环管路均为串联式蛇形管路。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罐外壳体以及罐内壳体上设置尿素进出水口。
[001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双层尿素罐的加热控制方法,包括:
[0012]ECU获取请求解冻指令,并控制双层尿素罐夹层空间内气相循环管路进口端的电磁阀门打开,使发动机排气气体进入气相循环管路,同时采集双层尿素罐夹层空间内温度传感器的初始温度值;
[0013]ECU获取温度传感器上传的实时测量值,并计算温度变化速率,当温度变化速率小于速率预设阈值时,则控制双层尿素罐夹层空间内液相循环管路进口端的电磁阀门打开,使冷却液进入液相循环管路。
[0014]在一实施例中,当ECU获取请求解冻指令后,还包括:获取发动机运行时间,并判断发动机运行时间是否达到可执行时间阈值,若是达到可执行时间阈值,则执行所述控制双
层尿素罐夹层空间内气相循环管路进口端的电磁阀门打开的步骤。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双层尿素罐的加热控制方法,还包括:当ECU检测到温度变化速率大于等于速率预设阈值或者获取到请求停止解冻指令时,则控制双层尿素罐夹层空间内液相循环管路进口端的电磁阀门关闭。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双层尿素罐的加热控制方法,还包括:当ECU获取到请求停止解冻指令或获取的温度传感器上传的测量值达到加热停止阈值时,则控制双层尿素罐夹层空间内气相循环管路进口端的电磁阀门关闭。
[0017]本专利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效果:
[0018]1.双层尿素罐结构形式简单,可靠性高,抵抗变形能力强;
[0019]2.利用双层尿素罐的夹层空间,布置加热循环管路,在提升尿素罐强度的同时增加加热面积,进而提升解冻效率,而且结构布置合理,充分利用了罐内空间,不增加整体罐体体积;
[0020]3.加热形式改为由夹层空间内的换热介质加热,并基于ECU进行控制,同时利用发动机排气气体和冷却液实现阶梯式的换热解冻,加热控制方式不仅不影响车辆性能,而且可充分利用车辆能源,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而且加热解冻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层尿素罐的安装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层尿素罐的主视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层尿素罐的俯视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层尿素罐夹层空间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串联式蛇形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专利技术隔热垫板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如图1

6所示,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层尿素罐,包括:罐外壳体1以及罐内壳体2,两层壳体结构构成本专利技术双层形式的尿素罐,双层尿素罐在满足边界、基本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整体强度,具有结构形式简单,可靠性高,抵抗变形能力强的优点。
[0030]罐内壳体2设置于罐外壳体1的内部,且罐内壳体2的外表面与罐外壳体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夹层空间3。夹层空间3的设计在提升尿素罐强度的同时,还为加热循环管路的布置提供空间,加热循环管路用于对尿素罐进行加热解冻,此结构接触面积较大,便于冬天行
驶时尿素罐的快速解冻。而且夹层空间3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罐内空间,不增加整体罐体体积,使得结构布置更加合理,不影响车辆其他构件的位置分配。
[0031]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拉带4。拉带4的两端与用于承载双层尿素罐的支撑架5连接,且拉带4包覆在罐外壳体1的外表面。拉带4对尿素罐进行捆绑固定后,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尿素罐的结构强度,增加箱体抵抗变形的能力,从而降低变形故障,而且更加稳定。
[0032]夹层空间3内设置气相循环管路6以及液相循环管路7。如图5所示,气相循环管路6与液相循环管路7均采用串联式蛇形管路形式,不仅增加冷却液或气流的流通性,而且增加换热面积,提高解冻速度。优选的,如图6所示,气相循环管路6与液相循环管路7之间设置隔热垫板8,以避免两管路之间进行换热,而且也起到增加加热循环管路稳定性的作用。
[0033]气相循环管路6进口端设置电磁阀门,并通过法兰与发动机排气管路进行对接,当电磁阀门打开时,发动机排气气体进入气相循环管路6内,并与位于罐内壳体2中的尿素液进行换热,以达到解冻的目的。液相循环管路7进口端设置电磁阀门,并通过法兰与冷冻液输送管路进行对接,当电磁阀门打开时,冷冻液进入液相循环管路7内,并与位于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尿素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外壳体以及罐内壳体;所述罐内壳体设置于所述罐外壳体的内部,且与所述罐外壳体之间形成夹层空间;所述夹层空间内设置气相循环管路以及液相循环管路,且所述气相循环管路与所述液相循环管路的进口端设置电磁阀门,所述罐内壳体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电磁阀门与ECU的控制输出接口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ECU的信号输入接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尿素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带;所述拉带的两端与用于承载双层尿素罐的支撑架连接,且所述拉带包覆在所述罐外壳体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尿素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循环管路与所述液相循环管路之间设置隔热垫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层尿素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外壳体以及所述罐内壳体的材质为金属或塑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层尿素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循环管路以及所述液相循环管路均为串联式蛇形管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层尿素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外壳体以及罐内壳体上设置尿素进出水口。7.一种双层尿素罐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ECU获取请求解冻指令,并控制双层尿素罐夹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华王悦段金奎王雪飞刘龙房伟徐明海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