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化测试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4274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老化测试线,涉及汽车配件制造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部、老化部、出料部,其特征在于,老化部包括两组老化炉室,两组老化炉并列设置,形成两条老化通道;上料部对应两条老化通道分别输入待测物,出料部对应两条老化通道进行待测物输出;每条老化通道均包括若干连通的老化房,两组老化炉室远离上料部的一端连通冷却房,冷却房作为老化部的出料端与出料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结合返板提升机构、分流机构及老化炉形成流水线式的老化生产线,并且本方案的老化测试线输入和输出端可以很好的融合到现有的生产线中,从而将老化测试流程与设备的整个生产线串接起来。与设备的整个生产线串接起来。与设备的整个生产线串接起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老化测试线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老化测试线。

技术介绍

[0002]老化试验用来筛选或排除少量因制造失常而导致固有缺陷或缺陷的设备,而这些缺陷会引发和时间和应力相关的故障。很长时间以来,老化已经被认为是在交货前检测和消除部件或系统。
[0003]目前的老化测试大多是采用独立的老化炉进行工作,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需要将上游生产线产出的产品转运到老化炉区进行老化测试,测试完毕后再转移到下游生产线中,中间过程额外消耗了人工和时间。而在现有技术方案中,缺乏可以流水线化的老化测试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老化测试线,解决现有技术中心缺乏老化测试生产线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老化测试线,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部、老化部、出料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老化部包括两组老化炉室,两组老化炉并列设置,形成两条老化通道;
[0006]所述上料部对应两条老化通道分别输入待测物,出料部对应两条老化通道进行待测物输出;
[0007]每条老化通道均包括若干连通的老化房,两组所述老化炉室远离上料部的一端连通冷却房,冷却房作为老化部的出料端与所述出料部连通。
[0008]优选为,所述上料部和出料部分别设置分流机构,上料部通过分流机构将测试物分流至两条所述老化通道中,出料部通过分流机构将两条老化通道的测试物汇聚输出。
[0009]优选为,每条所述老化通道内均设置若干条纵向排布的输送线,所述上料部和出料部分别设置有返板提升机构实现对老化通道的进料和出料;
[0010]每条所述老化通道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分别设置提升机。
[0011]优选为,所述上料部包括两条进料线;
[0012]其中一条进料线包括返板提升机构、机械臂和传输带,所述机械臂一侧设置上料平台;另一条进料线包括返板提升机构;
[0013]两条所述进料线的出料端设置所述分流机构,分流机构通过两个提升机完成对两条老化通道的进料。
[0014]优选为,所述出料部包括对应两条老化通道的两个提升机,两个提升机的出料一侧通过分流机构汇集至一条传输带上。
[0015]优选为,所述出料部的传输带出料端一侧设置另一组机械臂,机械臂结合冷却线及分流机构形成测试线的输出端。
[0016]优选为,所述冷却线包括分别用于进料和出料的两部提升机;
[0017]其中一个提升机与出料部的机械臂形成由传输带至冷却线的进料组合;
[0018]另一个提升机与所述分流机构形成测试线的输出端。
[0019]优选为,所述冷却线整体为条状箱体,冷却线内设置传输带;
[0020]冷却线的箱体上阵列开设有通气孔,箱体顶部设置若干风扇。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结合返板提升机构、分流机构及老化炉形成流水线式的老化生产线,并且本方案的老化测试线输入和输出端可以很好的融合到现有的生产线中,从而将老化测试流程与设备的整个生产线串接起来,无需再为老化测试而进行中间的产品转运。从而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
[0024]图3为图1的B局部放大图;
[0025]图4为图1的C局部放大图;
[0026]图5为图1的D局部放大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返板提升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隐藏外部框架状态示意图一;
[0029]图8为图7的E局部放大图;
[0030]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隐藏外部框架状态示意图二;
[0031]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分流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1为图10的F局部放大图;
[0033]图12为图11的G局部放大图。
[0034]图中:
[0035]100、上料部;200、老化部;201、冷却房;300、出料部;400、冷却线;1、返板提升机构;2、分流机构;3、提升机;4、机械臂;5、传输带;
[0036]11、提升机构;111、导向杆;112、副链条;113、连接架;114、底板;115、顶杆;116、主链轮;12、外部框架;13、链条连板;22、承载架;221、副架体;2211、立板;2212、副链轮;222、分流输送机构;224、集电轨组;2241、中集电轨;2242、侧集电轨;
[0037]21、主架体;211、齿条;22、承载架;221、副架体;2211、立板;222、分流输送机构;2221、输送带;2222、轴杆;2223、输送带电机;223、副架驱动组件;2231、副架电机;2232、减速齿轮箱;224、集电轨组;2241、中集电轨;2242、侧集电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39]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40]一种老化测试线,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部100、老化部200、出料部300,其特征在于,老化部200包括两组老化炉室,两组老化炉并列设置,形成两条老化通道;上料部100对应两条老化通道分别输入待测物,出料部300对应两条老化通道进行待测物输出;每条老化通道均包括若干连通的老化房,两组老化炉室远离上料部100的一端连通冷却房201,冷却房201作为老化部200的出料端与出料部300连通。
[0041]上料部100和出料部300分别设置分流机构2,上料部100通过分流机构2将测试物分流至两条老化通道中,出料部300通过分流机构2将两条老化通道的测试物汇聚输出。
[0042]每条老化通道内均设置若干条纵向排布的输送线,上料部100和出料部300分别设置有返板提升机构1实现对老化通道的进料和出料;每条老化通道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分别设置提升机3。
[0043]上料部100包括两条进料线;其中一条进料线包括返板提升机构1、机械臂4和传输带5,机械臂4一侧设置上料平台;另一条进料线包括返板提升机构1;两条进料线的出料端设置分流机构2,分流机构2通过两个提升机3完成对两条老化通道的进料。
[0044]出料部300包括对应两条老化通道的两个提升机3,两个提升机3的出料一侧通过分流机构2汇集至一条传输带5上。
[0045]出料部300的传输带5出料端一侧设置另一组机械臂4,机械臂4结合冷却线400及分流机构2形成测试线的输出端。
[0046]冷却线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老化测试线,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部(100)、老化部(200)、出料部(300),其特征在于,所述老化部(200)包括两组老化炉室,两组老化炉并列设置,形成两条老化通道;所述上料部(100)对应两条老化通道分别输入待测物,出料部(300)对应两条老化通道进行待测物输出;每条老化通道均包括若干连通的老化房,两组所述老化炉室远离上料部(100)的一端连通冷却房(201),冷却房(201)作为老化部(200)的出料端与所述出料部(300)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化测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部(100)和出料部(300)分别设置分流机构(2),上料部(100)通过分流机构(2)将测试物分流至两条所述老化通道中,出料部(300)通过分流机构(2)将两条老化通道的测试物汇聚输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老化测试线,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老化通道内均设置若干条纵向排布的输送线,所述上料部(100)和出料部(300)分别设置有返板提升机构(1)实现对老化通道的进料和出料;每条所述老化通道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分别设置提升机(3)。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老化测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部(100)包括两条进料线;其中一条进料线包括返板提升机构(1)、机械臂(4)和传输带(5),所述机械臂(4)一侧设置上料平台;另一条进料线包括返板提升机构(1);两条所述进料线的出料端设置所述分流机构(2),分流机构(2)通过两个提升机(3)完成对两条老化通道的进料。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老化测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部(300)包括对应两条老化通道的两个提升机(3),两个提升机(3)的出料一侧通过分流机构(2)汇集至一条传输带(5)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老化测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部(300)的传输带(5)出料端一侧设置另一组机械臂(4),机械臂(4)结合冷却线(400)及分流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正伟裴成成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力科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