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进双出冷却结构的风口小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403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双进双出冷却结构的风口小套,包括风口本体、前端防护套、前腔进水管和前腔出水管,风口本体包括法兰、内套、外套和导流器;前端防护套的后端与所述风口本体的前端面连接,前端防护套和风口本体的前端面围成一前腔,前腔内设有前隔水板,前隔水板将前腔分隔而形成前腔冷却通道;风口本体的前端设有第一进水管安装孔和第一出水管安装孔;法兰上设有前腔进水口和前腔出水口,前腔进水管处于第一进水管安装孔中,前腔冷却通道进水端通过前腔进水管与前腔进水口连通,前腔出水管处于第一出水管安装孔中,前腔冷却通道出水端通过前腔出水管与前腔出水口连通。这种具有双进双出冷却结构的风口小套冷却效果好,使用寿命较长。使用寿命较长。使用寿命较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进双出冷却结构的风口小套


[0001]本技术涉及高炉冷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进双出冷却结构的风口小套。

技术介绍

[0002]风口小套是高炉炼铁送风所必须的重要设备,担负着将热风送进高炉内的任务,位于高炉炉缸上部的高温工作区。风口小套前端伸入炉内部分容易直接受到液态渣铁的热冲击和掉落的热态物料磨损,且送风时,风口内壁又极易受到煤粉的冲刷侵蚀,故高炉风口小套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而频繁休风更换失效风口小套不仅会造成生产的耽误及原材料的浪费,更直接影响高炉的顺行和产量。
[0003]目前常规的单腔风口小套,其内部只有一个冷却通道,当风口小套失效漏水时,则必须尽快休风更换,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双进双出冷却结构的风口小套,这种具有双进双出冷却结构的风口小套的冷却效果好,使用寿命较长。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具有双进双出冷却结构的风口小套,包括风口本体,风口本体包括法兰、内套、外套和导流器,外套套设在内套外侧,外套、内套和法兰围成一后腔,导流器设置于后腔内,导流器将后腔分隔而形成后腔冷却通道;法兰上设有后腔进水口和后腔出水口,后腔冷却通道进水端与后腔进水口连通,后腔冷却通道出水端与后腔出水口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端防护套、前腔进水管和前腔出水管;前端防护套的后端与所述风口本体的前端面连接,前端防护套和风口本体的前端面围成一前腔,前腔内设有前隔水板,前隔水板将前腔分隔而形成前腔冷却通道,前腔冷却通道和后腔冷却通道互不连通;风口本体的前端设有第一进水管安装孔和第一出水管安装孔;法兰上设有前腔进水口和前腔出水口,前腔进水管处于第一进水管安装孔中,前腔冷却通道进水端通过前腔进水管与前腔进水口连通,前腔出水管处于第一出水管安装孔中,前腔冷却通道出水端通过前腔出水管与前腔出水口连通。
[0006]上述前腔冷却通道和后腔冷却通道互不连通,各自独立供水,互不影响。
[0007]上述前端防护套的后端内侧壁和风口本体的前端面围成一前腔,通过设置前隔水板将前腔分隔形成前腔冷却通道,使得前腔冷却通道具有一进一出结构,前腔冷却通道中的冷却水呈环状流动,使得前端防护套和风口本体前端均能与冷却水接触,冷却更加均匀;外套、内套和法兰围成一后腔,通过设置导流器将后腔分隔形成后腔冷却通道,使得外套、内套均能与冷却水接触,被冷却水冷却。上述前腔和后腔是两个相互独立供水的腔体结构,使得前腔冷却通道和后腔冷却通道相互独立通冷却水进行冷却(其中,冷却水从法兰上的前腔进水口进入,经前腔进水管进入前腔冷却通道,流经前腔冷却通道后通过前腔出水管、
前腔出水口排出风口小套)。
[0008]上述前腔进水管和前腔出水管处于后腔中,但与后腔内部并不相互连通,后腔中的冷却水可将前腔进水管和前腔出水管包围。正常工作时,通入前腔中的冷却水不会接触到后腔的内外壁而进行热交换,使通入前腔中的冷却水具有较低的温度,确保前腔的冷却效果。当前腔烧损时(例如,前端防护套破损,或前端防护套与风口本体前端面之间的连接部位开裂),只需关闭前腔进水口和前腔出水口,即可使前腔断水,因为前腔进水管与前腔出水管设置在后腔内部,但它们与后腔内部并不相互连通,故后腔仍能正常通冷却水进行冷却,风口小套仍可继续工作。
[0009]优选方案中,所述内套前端通过第一环形焊缝与外套前端连接,外套后端通过第二环形焊缝与法兰前端连接,内套后端通过第三环形焊缝与法兰前端连接;所述前端防护套的外侧面后端通过第四环形焊缝与外套的前端面外缘连接,前端防护套的内侧面后端通过第五环形焊缝与外套的前端面内缘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管安装孔、第一出水管安装孔均设置在外套的前端;所述前端防护套中设有开口朝后的环形水槽,风口本体的前端面与环形水槽的内壁共同围成所述前腔;所述前隔水板设于外套的前端面上,前隔水板的边沿与环形水槽的内壁紧密配合,前隔水板将所述前腔冷却通道进水端与前腔冷却通道出水端隔开。
[0010]优选方案中,所述导流器包括环形隔板、中间隔板、出水隔板、后隔水板和至少一块旋流隔水板,环形隔板设于中间隔板前端,各旋流隔水板设于中间隔板的外侧面上,出水隔板设于中间隔板后端,后隔水板设于环形隔板的前侧面上,后隔水板的边沿与后腔前端的内壁紧密配合;导流器将后腔分隔成环形内水室、环形端部水室、环形出水室和至少一个环形外水室,环形内水室处于中间隔板内侧,环形端部水室处于环形隔板前侧,环形出水室处于出水隔板后侧,各环形外水室处于中间隔板外侧;后隔水板将环形端部水室进水端与环形端部水室出水端隔开,环形隔板将环形端部水室与环形内水室及各个环形外水室隔开,中间隔板将环形内水室与各个环形外水室隔开,旋流隔水板将相邻两个环形外水室隔开,出水隔板将环形出水室与环形内水室及各个环形外水室隔开;后腔进水口通过后腔进水管与环形内水室的进水口连通,环形隔板上设有将环形内水室出水端与环形端部水室前端连通的通水孔,环形端部水室出水端与处于最前端的环形外水室的进水端连通,相邻两个环形外水室相互连通,最后端的环形外水室的出水端与环形出水室连通,环形出水室与后腔出水口连通;环形端部水室和各环形外水室依次连通形成螺旋状冷却水通道,构成旋流式结构;环形隔板上设有第二进水管安装孔、第二出水管安装孔,出水隔板上设有第三进水管安装孔、第三出水管安装孔,并且第二进水管安装孔、第二出水管安装孔、第三进水管安装孔、第三出水管安装孔均处在中间隔板内侧(即前腔进水管、前腔出水管穿过环形内水室);第三进水管安装孔、第二进水管安装孔、第一进水管安装孔开孔位置自后至前相对应,第三出水管安装孔、第二出水管安装孔、第一出水管安装孔开孔位置自后至前相对应;前腔进水管自后至前依次处于前腔进水口、第三进水管安装孔、第二进水管安装孔、第一进水管安装孔中,前腔出水管自后至前依次处于前腔出水口、第三出水管安装孔、第二出水管安装孔、第一出水管安装孔中。通过这种设置,后腔冷却水由后腔进水口通过后腔进水管,经由环形内水室,先将冷却水导入至在前腔失效后就会承担起整个后腔热负荷最高的环形端部水室,冷却水在环形端部水室旋流一周后,冷却水依次进入到各个环形外水室,使得冷却水
在各个环形外水室中呈螺旋状流动,最后冷却水由环形出水室流出至后腔出水口,形成一个完全独立的后腔冷却水循环。这种后腔冷却水循环能够避免后腔内部产生死水区,能够均匀进行冷却,使得后腔冷却通道能够控制冷却水的流速,从而提供后腔内部的冷却效果。
[0011]通常,上述前腔进水口的内径大于第三进水管安装孔、第二进水管安装孔、第一进水管安装孔的内径,上述前腔出水口的内径大于第三出水管安装孔、第二出水管安装孔、第一出水管安装孔的内径。第三进水管安装孔、第二进水管安装孔和第一进水管安装孔形状及尺寸一致;第三出水管安装孔、第二出水管安装孔和第一出水管安装孔形状及尺寸一致。这样更易于前腔进水管、前腔出水管、导流器、外套等的装配。
[0012]一种更优选方案中,所述后隔水板处于所述第二进水管安装孔与第二出水管安装孔之间,所述通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进双出冷却结构的风口小套,包括风口本体,风口本体包括法兰、内套、外套和导流器,外套套设在内套外侧,外套、内套和法兰围成一后腔,导流器设置于后腔内,导流器将后腔分隔而形成后腔冷却通道;法兰上设有后腔进水口和后腔出水口,后腔冷却通道进水端与后腔进水口连通,后腔冷却通道出水端与后腔出水口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端防护套、前腔进水管和前腔出水管;前端防护套的后端与所述风口本体的前端面连接,前端防护套和风口本体的前端面围成一前腔,前腔内设有前隔水板,前隔水板将前腔分隔而形成前腔冷却通道,前腔冷却通道和后腔冷却通道互不连通;风口本体的前端设有第一进水管安装孔和第一出水管安装孔;法兰上设有前腔进水口和前腔出水口,前腔进水管处于第一进水管安装孔中,前腔冷却通道进水端通过前腔进水管与前腔进水口连通,前腔出水管处于第一出水管安装孔中,前腔冷却通道出水端通过前腔出水管与前腔出水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进双出冷却结构的风口小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前端通过第一环形焊缝与外套前端连接,外套后端通过第二环形焊缝与法兰前端连接,内套后端通过第三环形焊缝与法兰前端连接;所述前端防护套的外侧面后端通过第四环形焊缝与外套的前端面外缘连接,前端防护套的内侧面后端通过第五环形焊缝与外套的前端面内缘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管安装孔、第一出水管安装孔均设置在外套的前端;所述前端防护套中设有开口朝后的环形水槽,风口本体的前端面与环形水槽的内壁共同围成所述前腔;所述前隔水板设于外套的前端面上,前隔水板的边沿与环形水槽的内壁紧密配合,前隔水板将所述前腔冷却通道进水端与前腔冷却通道出水端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进双出冷却结构的风口小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器包括环形隔板、中间隔板、出水隔板、后隔水板和至少一块旋流隔水板,环形隔板设于中间隔板前端,各旋流隔水板设于中间隔板的外侧面上,出水隔板设于中间隔板后端,后隔水板设于环形隔板的前侧面上,后隔水板的边沿与后腔前端的内壁紧密配合;导流器将后腔分隔成环形内水室、环形端部水室、环形出水室和至少一个环形外水室,环形内水室处于中间隔板内侧,环形端部水室处于环形隔板前侧,环形出水室处于出水隔板后侧,各环形外水室处于中间隔板外侧;后隔水板将环形端部水室进水端与环形端部水室出水端隔开,环形隔板将环形端部水室与环形内水室及各个环形外水室隔开,中间隔板将环形内水室与各个环形外水室隔开,旋流隔水板将相邻两个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秀君佘扬楷李立鸿翟忠廖秀姻罗增进
申请(专利权)人:饶平粤兴铜加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