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泌体提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381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2:32
本申请提供一种外泌体提取装置,涉及外泌体提取技术领域。外泌体提取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并依次连通的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以及切向流过滤器。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对壳体内进行冷却的冷却元件。第二过滤器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二过滤器以及第一过滤器内产生负压的真空泵;第二过滤器与切向流过滤器之间设置有第一蠕动泵;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以及切向流过滤器的滤孔孔径依次减小。本申请的外泌体提取装置不仅可以使得整个外泌体提取过程处于低温环境,有效抑制待提取体系中酶的活性,以避免待提取体系中的酶将蛋白水解成较多的杂质小分子;也无需借助昂贵的超速离心设备,相比于超速离心方式可有效缩短提取分离外泌体的时间,更高效。更高效。更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泌体提取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外泌体提取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外泌体提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外泌体是指包含了复杂RNA和蛋白质的小膜泡,其是活细胞分泌的但不含有细胞的体系,可代替细胞发挥修复治疗多种重要器官及组织损伤的功能。
[0003]干细胞衍生物是一种重要的外泌体,其包含可溶性蛋白(如生长因子、白介素、趋化因子、抗体、酶、黏附分子、受体、激素以及抗菌肽等)、游离核酸、生物活性脂质等“有效成分”,可替代干细胞起到免疫调节、抗凋亡、抗纤维化、心血管调节以及促进组织再生等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04]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超速离心等方式从待提取体系(包括外泌体以及细胞组分等)中分离提取外泌体。但是,超速离心需要使用价格昂贵的离心机,且操作复杂、耗时加长,不利于大规模分离纯化获取外泌体;此外,在提取外泌体的过程中,待提取体系中的酶容易进行副反应,将蛋白水解成较多的杂质小分子,会降低外泌体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较多的杂质小分子的存在也易聚集在“有效成分”的四周,导致提取的外泌体分散效果不佳,不利于提取的外泌体充分发挥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泌体提取装置,其旨在改善现有的外泌体提取装置易导致较多杂质小分子以及提取耗时较长的技术问题。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泌体提取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并依次连通的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以及切向流过滤器。
[0007]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对壳体内进行冷却的冷却元件。
[0008]第二过滤器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二过滤器以及第一过滤器内产生负压的真空泵,以使第一过滤器能够对待提取体系进行过滤,第一过滤器的滤出液流向第二过滤器,且第二过滤器对第一过滤器的滤出液进行过滤。
[0009]第二过滤器与切向流过滤器之间设置有第一蠕动泵,以使第二过滤器的滤出液流向切向流过滤器;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以及切向流过滤器的滤孔孔径依次减小。
[0010]该设备中,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以及切向流过滤器均设置于壳体内,冷却元件用于对壳体内进行冷却,使得整个外泌体提取过程处于低温环境,可有效抑制待提取体系中酶的活性,以利于避免待提取体系中的酶将蛋白水解成较多的杂质小分子,有利于保证外泌体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也有利于避免外泌体提取物发生聚集造成分散性不佳。真空泵以及第一蠕动泵的设置可以实现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以及切向流过滤器依次对待提取体系进行过滤,且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以及切向流过滤器的滤孔孔径依次减小,有利于避免提取过程中各个过滤器发生堵塞,本申请无需借助价格昂贵的超速离心设备,且相比于超速离心方式可有效缩短提取分离外泌体的时间,更高效。
[0011]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冷却元件包括用于输送冷却液的冷却管道,冷却管道设置于壳体的壁体内。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用于输送冷却液的冷却管道于壳体的壁体内,可有效对壳体内进行冷却降温,以利于保障整个外泌体提取过程处于低温环境。
[0013]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冷却管道设置于壳体的顶壁、底壁以及周壁内。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冷却管道设置于壳体的顶壁、底壁以及周壁内,可以使得壳体内各处的温度较为均匀,可快速对壳体内进行降温和控温,也有利于避免壳体内具有温度差而对待提取体系中的蛋白的活性造成影响。
[0015]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器的滤孔孔径为0.75

0.85μm,第二过滤器的滤孔孔径为0.40

0.50μm,切向流过滤器的滤孔孔径为0.1

0.15μm。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有利于避免提取过程中各个过滤器发生堵塞,也能够有效去除待提取体系中的细胞组分,获得“无细胞”的外泌体。
[0017]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器包括第一容纳室,第一容纳室的顶壁设置处设置有第一过滤膜,第一容纳室用于容纳第一过滤膜过滤的滤出液。
[0018]第二过滤器包括第二容纳室,第二容纳室的顶壁处设置有第二过滤膜,第二容纳室用于容纳第二过滤膜过滤的滤出液;真空泵设置于第二容纳室上。
[0019]外泌体提取装置还包括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吸取端与第一容纳室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容纳室通过第二过滤膜连通。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真空泵的作用下,第二容纳室、第一管道以及第一容纳室内均产生负压;在负压作用下,第一过滤膜可过滤待提取体系,且使第一过滤膜过滤的滤出液进入第一容纳室,第一容纳室内的滤出液经第一管道输送至第二过滤膜处并经第二过滤膜过滤,第二过滤膜过滤的滤出液进入第二容纳室内。
[0021]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纳室的第一内底壁设置有第一凹陷部,第一管道的吸取端伸入第一容纳室内并设置于第一凹陷部内。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凹陷部的设置,对第一容纳室内的滤出液具有汇流作用,使得第一容纳室内的滤出液向第一凹陷处汇集;第一管道的吸取端伸入第一容纳室内并设置于第一凹陷部内,有利于保障第一管道的吸取端能够始终接触第一容纳室内的滤出液,有效实现第一容纳室内的滤出液被输送至第二过滤器的第二过滤膜处。
[0023]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外泌体提取装置还包括第二管道,第一蠕动泵设置于第二管道上。
[0024]第二容纳室的第二内底壁设置有第二凹陷部,第二管道的吸取端伸入第二容纳室内并设置于第二凹陷部处,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切向流过滤器。
[0025]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凹陷部的设置,对第二容纳室内的滤出液具有汇流作用,使得第二容纳室内的滤出液向第二凹陷部处汇集;第二管道的吸取端伸入第二容纳室内并设置于第二凹陷部处,有利于保障第二管道的吸取端能够始终接触第二容纳室内的滤出液,有效实现第二容纳室内的滤出液被输送至切向流过滤器。
[0026]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纳室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计以及第一泄压器;第一压力计用于读取第一容纳室内的压强,第一泄压器被配置为:当第一容纳室的压强大于第一临界压强时,第一泄压器对第一容纳室内进行降压,以使第一容纳室的压强低于第
一临界压强。
[0027]和/或,第二容纳室上设置有第二压力计以及第二泄压器;第二压力计用于读取第二容纳室内的压强,第二泄压器被配置为:当第二容纳室内的压强大于第二临界压强时,第二泄压器对第二容纳室内进行降压,以使第二容纳室内的压强低于第二临界压强。
[0028]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压力计对第一容纳室内的压强进行读取,当第一过滤膜等堵塞时,第一容纳室的压强会升高至大于第一临界压强,此时第一泄压器对第一容纳室内进行降压,以避免真空泵持续工作,而导致的第一容纳室内压强持续升高而损坏第一容纳室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第一过滤器的使用寿命。第二压力计和第二泄压器的设置同理。
[0029]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外泌体提取装置还包括用于容纳待提取体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泌体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依次连通的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以及切向流过滤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壳体内进行冷却的冷却元件;所述第二过滤器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二过滤器以及所述第一过滤器内产生负压的真空泵,以使所述第一过滤器能够对待提取体系进行过滤,所述第一过滤器的滤出液流向所述第二过滤器,且所述第二过滤器对所述第一过滤器的滤出液进行过滤;所述第二过滤器与所述切向流过滤器之间设置有第一蠕动泵,以使所述第二过滤器的滤出液流向所述切向流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以及所述切向流过滤器的滤孔孔径依次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泌体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元件包括用于输送冷却液的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壁体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泌体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壁、底壁以及周壁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泌体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滤孔孔径为0.75

0.85μm,所述第二过滤器的滤孔孔径为0.40

0.50μm,所述切向流过滤器的滤孔孔径为0.1

0.15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泌体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包括第一容纳室,所述第一容纳室的顶壁处设置有第一过滤膜,所述第一容纳室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过滤膜过滤的滤出液;所述第二过滤器包括第二容纳室,所述第二容纳室的顶壁处设置有第二过滤膜,所述第二容纳室用于容纳所述第二过滤膜过滤的滤出液;所述真空泵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室上;所述外泌体提取装置还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吸取端与所述第一容纳室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纳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鑫彭娟张淼黄雨寇大莲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康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