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安装装置及自卸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377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2:30
一种散热器安装装置,用于将与车架非垂直安装的散热器固定在车架上,所述散热器安装装置包括辅助支撑组件和主支撑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一缓冲结构,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固定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第二支架用于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缓冲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抵靠连接。散热器安装装置的结构简单,抗扭效果好,可有效避免断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散热器安装装置的自卸车。涉及一种具有该散热器安装装置的自卸车。涉及一种具有该散热器安装装置的自卸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器安装装置及自卸车


[0001]本技术涉及自卸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器安装装置及具有该散热器安装装置的自卸车。

技术介绍

[0002]矿用自卸车广泛应用于大型矿山,用于运输矿石或土方等物料。矿用自卸车的散热器体型重量大,且矿山地形崎岖,路况复杂,对散热器的安装固定要求较高,散热器除了有主要的固定点,多数矿用自卸车还额外增加辅助支撑,辅助支撑多为拉杆式(如申请号为CN201120174115.4的中国专利公开的拉杆辅助支撑装置),适用于散热器与车架垂直的布置形式。
[0003]但矿用自卸车为了降低传动轴角度,多数发动机选择与车架成一定角度倾斜安装,此时发动机风扇轴线与垂直安装的散热器芯子法向(法线方向)成一定角度,影响散热功能,故有些矿用自卸车选择将散热器芯子法向与发动机风扇轴线平行,即散热器与车架存在一定的角度,若继续使用拉杆式辅助支撑,拉杆容易受到扭转力而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安装装置,其结构简单,抗扭效果好,可有效避免断裂。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安装装置,用于将与车架非垂直安装的散热器固定在车架上,所述散热器安装装置包括辅助支撑组件和主支撑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一缓冲结构,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固定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第二支架用于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缓冲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抵靠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主支撑组件用于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上侧,所述辅助支撑组件用于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下侧。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折弯相连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支架包括折弯相连的第二安装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用于固定在所述散热器的侧面,所述第二安装板用于固定在所述车架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缓冲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围成的空间区域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将所述散热器与所述车架固定时,所述第一螺栓的
轴向与所述车架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主支撑组件包括第三支架、第四支架、第二缓冲结构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三支架用于固定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第四支架用于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第四支架之间还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所述第二缓冲结构置在所述第四支架上且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抵靠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架包括第三安装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四支架包括第四安装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穿设在所述第三连接板、第二缓冲结构和所述第四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螺栓的轴向与所述第一螺栓的轴向垂直。
[00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自卸车,包括散热器和车架,所述自卸车为矿用自卸车,所述散热器非垂直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自卸车还包括上述的散热器安装装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安装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车架包括两个安装梁,所述散热器设置在两个所述安装梁之间,两个所述散热器安装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散热器的两侧并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安装梁上。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散热器安装装置包括辅助支撑组件和主支撑组件,其中辅助支撑组件包括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及对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连接处进行缓冲的第一缓冲结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为折弯板结构,整个辅助支撑组件的结构相较现有技术中的拉杆式结构布置更紧凑,进一步地,第一支架绕过第二支架布置,稳定性效果更好。其次,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没有撙杆结构,因此也不用做螺纹的表面处理,工艺简单,降低成本。再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为折弯板式结构,能增强抗扭转能力,抗扭效果更好,可有效避免断裂。
[001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散热器安装装置安装在车架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的辅助支撑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中的主支撑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0021]部分大型重载车辆为了降低传动轴角度,在安装发动机时,多数选择将发动机与车架成一定角度倾斜安装,而散热器要与发动机要紧贴设置才不影响其散热功能,因此散热器芯子法向与发动机风扇轴线平行,此时安装在车架上的散热器就会与车架存在一定的角度,并不是垂直安装的。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器安装装置即可用于将与车架30非垂直安装的散热器20固定在车架30上。
[0022]具体地,散热器安装装置包括辅助支撑组件10和主支撑组件40。其中,辅助支撑组
件10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和第一缓冲结构13;第一支架11用于固定在散热器20上,第二支架12用于固定在车架30上,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通过第一连接件14连接,第一缓冲结构13设置在第二支架12上且一端与第一支架11抵靠连接。第一缓冲结构13用于对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的连接位置进行缓冲,避免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之间刚性连接而产生磨损。
[0023]进一步地,主支撑组件40用于设置在车架30的上侧,辅助支撑组件10用于设置在车架30的下侧。主支撑组件40设置在散热器20的中间位置,承载着散热器20的大部分重量,辅助支撑组件10设置在散热器20的下端,与主支撑组件40配合防止倾斜安装的散热器20因扭转力过大而损坏主支撑组件40进而影响散热器20的稳定性。
[0024]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1包括呈“L”字型折弯相连的第一安装板111和第一连接板112,第二支架12包括呈“L”字型折弯相连的第二安装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第一安装板111用于固定在散热器20的侧面,第二安装板121用于固定在车架30的底部,第一连接板112与第二连接板122平行设置;第一连接件14包括第一螺栓141,第一螺栓141套设在第一连接板112、第一缓冲结构13和第二连接板122上。
[0025]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安装装置,用于将与车架(30)非垂直安装的散热器(20)固定在车架(3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安装装置包括辅助支撑组件(10)和主支撑组件(40),所述辅助支撑组件(10)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和第一缓冲结构(13),所述第一支架(11)用于固定在所述散热器(20)上,所述第二支架(12)用于固定在所述车架(30)上,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二支架(12)通过第一连接件(14)连接,所述第一缓冲结构(13)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12)上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11)抵靠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组件(40)用于设置在所述车架(30)的上侧,所述辅助支撑组件(10)用于设置在所述车架(30)的下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1)包括折弯相连的第一安装板(111)和第一连接板(112),所述第二支架(12)包括折弯相连的第二安装板(121)和第二连接板(122),所述第一安装板(111)用于固定在所述散热器(20)的侧面,所述第二安装板(121)用于固定在所述车架(30)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板(112)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2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14)包括第一螺栓(141),所述第一螺栓(141)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12)、所述第一缓冲结构(1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2)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结构(13)包括第一缓冲垫(131)和第二缓冲垫(132),所述第一缓冲垫(131)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12)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22)之间,所述第二缓冲垫(132)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122)背离所述第一连接板(112)的表面上。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122)位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洁丹谭腾梁江黄艳红李怡雪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