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活性炭造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3669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球形活性炭造粒机,包括圆盘,圆盘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架,支架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支架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直板,直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挡板,直板的前侧设置有合页,合页远离直板的一端与挡板固定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挡板和加水组件,挡板能够随着合页的轨迹到圆盘的前侧,能够阻挡椰壳球形炭转动过程中掉落出来,使用者通过加水组件往圆盘加水,当水从喷口喷出能够均匀的对圆盘洒水,解决了现有的椰壳球形炭在转动过程中会出现转出球盘外侧,掉出外界的椰壳球形炭与地面灰尘粘粘问题的同时,现有的造粒机在运转过程中需要人力加水,这种加水方式洒水不均匀,容易发生结团的问题。易发生结团的问题。易发生结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球形活性炭造粒机


[0001]本技术属于椰壳球形炭生产
,尤其涉及球形活性炭造粒机。

技术介绍

[0002]椰壳球形炭生产经过进口椰壳炭化料、筛分精选降灰、雷蒙磨制粉、然后将稀释沥青、椰壳粉、水以及添加剂进入混捏机进行混捏、混捏之后由液压机压条成型、成型之后造粒机造粒成球、之后干燥、筛选、抛光等工艺即可生产出椰壳球形炭成品。
[0003]椰壳球形炭具有超高碘吸附值、微孔超级发达、比表面积大、流动性好、床层阻力小、无粉化现象的优点,其产品特性是煤质柱状活性炭无法达到的,其中造粒机在造粒的过程中需要依靠人力定期往里面加水,防止将干粉直接加入成球盘中,并喷洒适量的水,原椰壳球形炭进入成球盘后,在盘内离心力、摩擦力和重力的作用下,沿抛物线运动,在盘内离心力、摩擦力和重力的作用下,沿抛物线运动,核心在运动过程中相互粘附并逐渐长大,在原椰壳球形炭的连续滚动过程中,球内的水分不断地排出表面。
[0004]现有的椰壳球形炭在转动过程中会出现转出球盘外侧,掉出外界的椰壳球形炭与地面灰尘粘粘问题的同时,现有的造粒机在运转过程中需要人力加水,这种加水方式洒水不均匀,容易发生结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球形活性炭造粒机,具备防掉落和洒水均匀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椰壳球形炭在转动过程中会出现转出球盘外侧,掉出外界的椰壳球形炭与地面灰尘粘粘问题的同时,现有的造粒机在运转过程中需要人力加水,这种加水方式洒水不均匀,容易发生结团的问题。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球形活性炭造粒机,包括圆盘,所述圆盘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所述支架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直板,所述直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挡板,所述直板的前侧设置有合页,所述合页远离直板的一端与挡板固定安装,所述挡板的内部设置有加水组件;
[0007]所述加水组件包括注水口,所述注水口位于挡板的顶部并固定连通,所述挡板的内部开设有与注水口配合使用的通槽,所述注水口的一端与通槽连通,所述注水口的内部开设有喷口,所述通槽远离注水口的一端与喷口连通,所述喷口远离通槽的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喷口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于挡板的后侧。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喷口的后侧活动连接有垫片,所述垫片前侧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触角,所述触角远离垫片的一端与喷口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通槽的形状呈半圆弧形状。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直板前侧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表面套设有卡板,所述卡板的顶端位于挡板的前侧。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凸点,所述凸点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于挡板的表面。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挡板和加水组件,挡板能够随着合页的轨迹到圆盘的前侧,能够阻挡椰壳球形炭转动过程中掉落出来,使用者通过加水组件往圆盘加水,当水从喷口喷出能够均匀的对圆盘洒水,解决了现有的椰壳球形炭在转动过程中会出现转出球盘外侧,掉出外界的椰壳球形炭与地面灰尘粘粘问题的同时,现有的造粒机在运转过程中需要人力加水,这种加水方式洒水不均匀,容易发生结团的问题。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喷口,多个喷口均匀的设置在挡板的前侧,因圆盘本身带有角度,而喷口朝向圆盘内壁的后侧,多个喷口能够使水源均匀喷向圆盘。
[0016]3、本技术通过设置垫片和触角,水源从喷口喷出与垫片接触能够达到雾化的作用,能够使水源呈扇形喷出,从而进一步喷洒均匀,触角能够使固定垫片,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垫片与水源接触发生移动。
[0017]4、本技术通过设置通槽,半圆弧通槽能够给予每一个喷口,能够使每个喷口的出水量一致。
[0018]5、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块和卡板,滑块和卡板能够使限制挡板移动,防止挡板随着合页旋转之后发生移动,达到了固定的作用。
[0019]6、本技术通过设置凸点,凸点减少了椰壳球形炭与挡板底部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减少椰壳球形炭粘粘在挡板底部。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挡板和直板的前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圆盘的左视剖视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垫片和触角的立体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挡板的俯视剖视图;
[002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中:1、圆盘;2、支架;3、直板;4、挡板;5、合页;6、注水口;7、通槽;8、喷口;9、卡板;10、垫片;11、触角;12、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9]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球形活性炭造粒机,包括圆盘1,圆盘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架2,支架2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支架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直板3,直板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挡板4,直板3的前侧设置有合页5,合页5远离直板3的一端与挡板4固定安装,挡板4的内部设置有加水组件;
[0030]加水组件包括注水口6,注水口6位于挡板4的顶部并固定连通,挡板4的内部开设
有与注水口6配合使用的通槽7,注水口6的一端与通槽7连通,注水口6的内部开设有喷口8,通槽7远离注水口6的一端与喷口8连通,喷口8远离通槽7的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
[0031]参考图5和图6,喷口8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于挡板4的后侧。
[0032]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喷口8,多个喷口8均匀的设置在挡板4的前侧,因圆盘1本身带有角度,而喷口8朝向圆盘1内壁的后侧,多个喷口8能够使水源均匀喷向圆盘1。
[0033]参考图4,喷口8的后侧活动连接有垫片10,垫片10前侧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触角11,触角11远离垫片10的一端与喷口8的内壁固定连接。
[0034]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垫片10和触角11,水源从喷口8喷出与垫片10接触能够达到雾化的作用,能够使水源呈扇形喷出,从而进一步喷洒均匀,触角11能够使固定垫片10,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垫片10与水源接触发生移动。
[0035]参考图5,通槽7的形状呈半圆弧形状。
[0036]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通槽7,半圆弧通槽7能够给予每一个喷口8,能够使每个喷口8的出水量一致。
[0037]参考图2,直板3前侧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滑块的表面套设有卡板9,卡板9的顶端位于挡板4的前侧。
[0038]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滑块和卡板9,滑块和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球形活性炭造粒机,包括圆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架(2),所述支架(2)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所述支架(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直板(3),所述直板(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挡板(4),所述直板(3)的前侧设置有合页(5),所述合页(5)远离直板(3)的一端与挡板(4)固定安装,所述挡板(4)的内部设置有加水组件;所述加水组件包括注水口(6),所述注水口(6)位于挡板(4)的顶部并固定连通,所述挡板(4)的内部开设有与注水口(6)配合使用的通槽(7),所述注水口(6)的一端与通槽(7)连通,所述注水口(6)的内部开设有喷口(8),所述通槽(7)远离注水口(6)的一端与喷口(8)连通,所述喷口(8)远离通槽(7)的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活性炭造粒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馨赵瑞晋海涛丁学忠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茂华活性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