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吸头模具型腔分段式排气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3552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移液吸头模具型腔分段式排气机构,包括下模具座、下模具体、中模具体、上模具体和上模具座,上模具座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浇注接头,浇注接头底端的两侧均连通有浇注通道,两个浇注通道的底部固定设有两个对称的出胶咀,移液吸头模型腔的顶部设有与中模具体连通的第一排气气道,移液吸头模型腔的中部设有与中模具体连通的第二排气气道,移液吸头模型腔的底部设有与中模具体连通的第三排气气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控制第一排气气道的流动间隙、第二排气气道的流动间隙和第三排气气道的流动间隙为0.001毫米,0.001毫米的流动间隙小于流胶所需要有的间隙,这样能防止胶液的流出,气体可以流动,充分保证了排气效率。充分保证了排气效率。充分保证了排气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液吸头模具型腔分段式排气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
,涉及移液吸头模具型腔分段式排气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移液吸头是用来转移液体的,配套在移液管上使用,对液体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0003]移液吸头的制备需要使用到模具。型腔是注塑成型移液吸头的关键所在,而通过模具型腔成型移液吸头,需要良好的排气效果,若排气效率低下,模腔内部存在空气,注塑出来的产品质量不达标,影响产品质量,而现有的移液吸头模具在保证热量流失过多的前提下,排气效率较低,基于此,我们提供移液吸头模具型腔分段式排气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移液吸头模具型腔分段式排气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移液吸头模具型腔分段式排气机构,包括下模具座、下模具体、中模具体、上模具体和上模具座,所述下模具座、下模具体、中模具体、上模具体和上模具座依次装配连接,所述上模具座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浇注接头,所述浇注接头底端的两侧均连通有浇注通道,两个所述浇注通道的底部固定设有两个对称的出胶咀,所述中模具体内腔的两侧均安装有两个移液吸头模型腔,四个所述移液吸头模型腔分别与四个出胶咀对应连接,所述移液吸头模型腔的顶部设有与中模具体连通的第一排气气道,所述移液吸头模型腔的中部设有与中模具体连通的第二排气气道,所述移液吸头模型腔的底部设有与中模具体连通的第三排气气道。
[0006]在上述的移液吸头模具型腔分段式排气机构中,所述第一排气气道的流动间隙、第二排气气道的流动间隙和第三排气气道的流动间隙均为0.001毫米。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控制第一排气气道的、第二排气气道和第三排气气道的流动间隙小于流胶所需要有的间隙,这样能防止胶液的流出,气体可以流动。
[0007]在上述的移液吸头模具型腔分段式排气机构中,所述下模具座的顶端装配有四个出料顶杆,四个所述出料顶杆与四个所述移液吸头模型腔的底部对应。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方便对应的将成型的移液吸头顶出。
[0008]在上述的移液吸头模具型腔分段式排气机构中,所述下模具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模具底座,所述上模具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上模具盖。
[0009]在上述的移液吸头模具型腔分段式排气机构中,所述上模具盖和模具底座均通过安装有的导向杆与下模具体、中模具体和上模具体导向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得下模具体、中模具体和上模具体之间装配稳定以及减小装配精度差。
[0010]在上述的移液吸头模具型腔分段式排气机构中,所述下模具体的侧表面、中模具体的侧表面和上模具体的侧表面均开设有气孔。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
积,方便内部热量更好的排出。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移液吸头模具型腔分段式排气机构的优点为:通过在移液吸头模型腔的顶部、中部以及底部位置设置第一排气气道、第二排气气道和第三排气气道,并控制第一排气气道的流动间隙、第二排气气道的流动间隙和第三排气气道的流动间隙为0.001毫米,0.001毫米的流动间隙小于流胶所需要有的间隙,这样能防止胶液的流出,气体可以流动,充分保证了排气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移液吸头模具型腔分段式排气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移液吸头模具型腔分段式排气机构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移液吸头模具型腔分段式排气机构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移液吸头模具型腔分段式排气机构移液吸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模具底座;2、下模具座;3、下模具体;4、中模具体;5、上模具体;6、浇注接头;7、浇注通道;8、上模具座;9、上模具盖;10、出料顶杆;11、第一排气气道;12、第二排气气道;13、第三排气气道;14、移液吸头模型腔;15、出胶咀。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8]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移液吸头模具型腔分段式排气机构,包括下模具座2、下模具体3、中模具体4、上模具体5和上模具座8,下模具座2、下模具体3、中模具体4、上模具体5和上模具座8依次装配连接,上模具座8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浇注接头6,浇注接头6底端的两侧均连通有浇注通道7,两个浇注通道7的底部固定设有两个对称的出胶咀15,中模具体4内腔的两侧均安装有两个移液吸头模型腔14,四个移液吸头模型腔14分别与四个出胶咀15对应连接,移液吸头模型腔14的顶部设有与中模具体4连通的第一排气气道11,移液吸头模型腔14的中部设有与中模具体4连通的第二排气气道12,移液吸头模型腔14的底部设有与中模具体4连通的第三排气气道13。
[0019]在本实施例中,为确保第一排气气道11、第二排气气道12和第三排气气道13不会出现流胶现象,第一排气气道11的流动间隙、第二排气气道12的流动间隙和第三排气气道13的流动间隙均为0.001毫米。
[0020]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一一对应的将成型的移液吸头顶出,下模具座2的顶端装配有四个出料顶杆10,四个出料顶杆10与四个移液吸头模型腔14的底部对应。
[0021]在本实施例中,方便更好的保护下模具座2和上模具座8,下模具座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模具底座1,上模具座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上模具盖9。
[0022]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下模具体3、中模具体4和上模具体5之间装配稳定以及减小装配精度差,上模具盖9和模具底座1均通过安装有的导向杆与下模具体3、中模具体4和上模具体5导向连接。
[0023]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更好的散热,下模具体3的侧表面、中模具体4的侧表面和上
模具体5的侧表面均开设有气孔。
[0024]使用时,下模具座2、下模具体3、中模具体4、上模具体5和上模具座8如图3附图所示,通过浇注接头6将胶液注入到两个浇注通道7的内部,通过浇注通道7通过出胶咀15进入到移液吸头模型腔14中,冷却成型即可,本技术通过在移液吸头模型腔14的顶部、中部以及底部位置设置第一排气气道11、第二排气气道12和第三排气气道13,并控制第一排气气道11的流动间隙、第二排气气道12的流动间隙和第三排气气道13的流动间隙为0.001毫米,0.001毫米的流动间隙小于流胶所需要有的间隙,这样能防止胶液的流出,气体可以流动,充分保证了排气效率。
[0025]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移液吸头模具型腔分段式排气机构,包括下模具座(2)、下模具体(3)、中模具体(4)、上模具体(5)和上模具座(8),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座(2)、下模具体(3)、中模具体(4)、上模具体(5)和上模具座(8)依次装配连接,所述上模具座(8)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浇注接头(6),所述浇注接头(6)底端的两侧均连通有浇注通道(7),两个所述浇注通道(7)的底部固定设有两个对称的出胶咀(15),所述中模具体(4)内腔的两侧均安装有两个移液吸头模型腔(14),四个所述移液吸头模型腔(14)分别与四个出胶咀(15)对应连接,所述移液吸头模型腔(14)的顶部设有与中模具体(4)连通的第一排气气道(11),所述移液吸头模型腔(14)的中部设有与中模具体(4)连通的第二排气气道(12),所述移液吸头模型腔(14)的底部设有与中模具体(4)连通的第三排气气道(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吸头模具型腔分段式排气机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富东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模尔德塑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