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真空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067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抽真空注塑模具,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包括有相互对接的上模和下模,上模上固定安装有上模仁,下模上固定安装有下模仁,上模仁和下模仁相互盖合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模腔,下模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下固定板和底板结构,底板结构呈四周封闭,下固定板内设有抽真空通道,下模内开设有贯通于下模的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与抽真空通道连通;上模内开设有贯通于上模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连通;下模仁和上模仁形成第一分型面、第二分型面以及模腔分型面,其中,第一分型面、第二分型面和模腔分型面均设有排气槽,下模仁与下模间隙配合,上模仁与上模间隙配合,抽真空通道沿着间隙与排气槽连通;可实现对模具整体抽真空。抽真空。抽真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抽真空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为一种抽真空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表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具,一般注塑模具由上模和下模两部分组成,在注射成型时上模与下模闭合构成流道系统和塑料制品的模腔。注塑时,模具装夹在注塑机上,熔融塑料被注入模腔内,并在模腔内冷却成型,同时,熔融塑料也在流道系统中冷却成流道系统凝料,塑料制品成型后上模、下模分开,经由顶出系统将塑料制品从模腔顶出而离开模具,最后上模、下模再闭合进行下一次注塑,整个注塑过程是循环进行的。
[0003]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由于模具模腔中存在空气,当熔融塑胶高速高压射入时,无法在一瞬间将模腔中的空气一下子排空,残留的空气会与熔融塑胶混合遗留在产品中,造成塑胶产品各种品质异常,如排气不良、充填不良、熔接线明显、烧焦、尺寸不稳定等等。目前的解决方法是在模具分型面开排气口来排气,但是对一些模腔复杂的模具效果很不理想,特别是该模具具有多个分型面时,如何将残留的空气排出,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抽真空注塑模具,包括有相互对接的上模和下模,上模上固定安装有上模仁,下模上固定安装有下模仁,上模仁和下模仁相互盖合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模腔;
[0006]下模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下固定板和底板结构,底板结构呈四周封闭,底板结构上设有下顶出机构,下顶出机构依次透过下固定板和下模后与模腔对接配合,下固定板内设有抽真空通道,下固定板的一侧设有连通于抽真空通道的连接头,下模内开设有贯通于下模的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与抽真空通道连通;
[0007]上模的上方依次连接有上固定板和进胶系统,上固定板上设有上顶出机构,上顶出机构依次透过上固定板和上模后与模腔对接配合,上模内开设有贯通于上模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连通;
[0008]下模仁包括有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相互对接形成第一分型面,上模仁包括有第一上模仁和第二上模仁,第一上模仁和第二上模仁相互对接形成第二分型面,第二下模仁和第二上模仁相互对接形成模腔分型面,其中,第一分型面、第二分型面和模腔分型面均设有排气槽,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均与下模间隙配合,第一上模仁和第二上模仁均与上模间隙配合,抽真空通道沿着间隙与排气槽连通。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下固定板内设有匹配于下顶出机构的第一腔室,第
一腔室与抽真空通道连通,下模与下模仁之间形成连通于第一腔室的第一间隙,且第一间隙又均与第一通道以及排气槽连通,上固定板内设有匹配于上顶出机构的第二腔室,上模与上模仁之间形成连通于第二腔室的第二间隙,第二间隙又均与第一间隙、第二通道以及排气槽连通,至使抽真空通道、第一腔室、第一间隙、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二间隙、第二腔室以及排气槽相互连通形成抽气线路。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下模上设有对应于第一通道的第一让位部,第一间隙通过第一让位部来与第一通道连通;上模上设有对应于第二通道的第二让位部,第二间隙通过第二让位部来与第二通道连通。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下模的分型面上设有围绕于下模仁的第一密封胶条。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底板结构包括有位于下固定板下方的底板,底板与下固定板之间设有对称设置的模脚以及用于盖合模脚侧部的盖板。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盖板的内侧设有第二密封胶条。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本技术通过抽气通道的设置,进而对模具整体抽真空,改善产品的填充效果,消除空气气压对成型的影响,从而有效消除制品缺陷、烧焦、气泡等现象,根本解决不良现象;并且模具在真空条件下容易填充,降低注塑压力和注塑机背压,加快注塑速度,进而减少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时间成本,改善产品熔接线,提升制品品质。
[00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一种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另一种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又一种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图6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技术中去除上模、上固定板、进胶系统以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本技术中上模仁和下模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的附图标记及名称如下:
[0028]1、上模;2、下模;3、上模仁;4、下模仁;5、下固定板;6、底板结构;7、下顶出机构;8、抽真空通道;9、连接头;10、第一通道;11、上固定板;12、进胶系统;13、上顶出机构;14、第二通道;15、第一下模仁;16、第二下模仁;17、第一分型面;18、第一上模仁;19、第二上模仁;
20、第二分型面;21、模腔分型面;22、第一腔室;23、第一间隙;24、第二腔室;25、第二间隙;26、第一让位部;27、第二让位部;28、第一密封胶条;29、底板;30、模脚;31、盖板;32、第二密封胶条;33、排气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阅图1

9,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抽真空注塑模具,包括有相互对接的上模1和下模2,上模1上固定安装有上模仁3,下模2上固定安装有下模仁4,上模仁3和下模仁4相互盖合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模腔;
[0031]下模2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下固定板5和底板结构6,底板结构6呈四周封闭,底板结构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真空注塑模具,包括有相互对接的上模和下模,上模上固定安装有上模仁,下模上固定安装有下模仁,上模仁和下模仁相互盖合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模腔,其特征在于,下模的下方依次连接有下固定板和底板结构,底板结构呈四周封闭,底板结构上设有下顶出机构,下顶出机构依次透过下固定板和下模后与模腔对接配合,下固定板内设有抽真空通道,下固定板的一侧设有连通于抽真空通道的连接头,下模内开设有贯通于下模的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与抽真空通道连通;上模的上方依次连接有上固定板和进胶系统,上固定板上设有上顶出机构,上顶出机构依次透过上固定板和上模后与模腔对接配合,上模内开设有贯通于上模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连通;下模仁包括有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相互对接形成第一分型面,上模仁包括有第一上模仁和第二上模仁,第一上模仁和第二上模仁相互对接形成第二分型面,第二下模仁和第二上模仁相互对接形成模腔分型面,其中,第一分型面、第二分型面和模腔分型面均设有排气槽,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均与下模间隙配合,第一上模仁和第二上模仁均与上模间隙配合,抽真空通道沿着间隙与排气槽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泉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