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2939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永磁复合直驱电机(1)、磁悬浮悬挂(2)和磁悬浮座椅(3),永磁复合直驱电机(1)上安装有轮胎(4),磁悬浮悬挂(2)一端连接底盘(5),一端连接永磁复合直驱电机(1),磁悬浮悬挂(2)和磁悬浮座椅(3)均设置有永磁阻尼弹簧(6),磁悬浮座椅(3)安装于底盘(5)上。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永磁复合直驱电机(1)的转速,并控制磁悬浮悬挂(2)驱动永磁复合直驱电机(1)转向。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节省了车内空间,舒适性好。舒适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大,舒适性越来越高,国家对汽车的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汽油发动机优势越来越小,因此,行业出现了新能源汽车。多数新能源汽车只是将原来的油箱换成电池,将发动机换成电动机,车内的减速箱、传动轴、差速器、悬挂等依旧采用汽油车的结构,占用了很大的车内空间,驾驶体验并没有明显的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解决现有汽车车内空间小、舒适性差等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减振性好的新能源汽车。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0005]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永磁复合直驱电机、磁悬浮悬挂和磁悬浮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复合直驱电机上安装有轮胎,所述磁悬浮悬挂一端连接底盘,一端连接永磁复合直驱电机,所述磁悬浮悬挂和磁悬浮座椅均设置有永磁阻尼弹簧,所述磁悬浮座椅安装于底盘上;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永磁复合直驱电机的转速,并控制磁悬浮悬挂驱动永磁复合直驱电机转向。
[0006]所述永磁复合直驱电机数量为4台,独立驱动,均通过电池供电。
[0007]所述磁悬浮悬挂和磁悬浮座椅上的永磁阻尼弹簧利用永磁体材料同性间的斥力和阻尼力产生弹力,无需供电。
[0008]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0009]本专利技术的新能源汽车通过电池给永磁复合直驱电机供电,驱动汽车行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永磁复合直驱电机的旋转速度、输出扭矩,减少了传动轴、变速箱、差速器等机械结构;在悬挂和座椅上均设有永磁阻尼弹簧,通过永磁阻尼弹簧减少车胎传递给车内人员的振动,永磁阻尼弹簧采用永磁涡流来消耗能量,震动越剧烈,阻碍能力越强,双重减振,有效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车辆磁悬浮悬挂整体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后期维护工作量少。
附图说明
[0010]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新能源汽车的示意图;
[0011]其中:1、永磁复合直驱电机;2、磁悬浮悬挂;3、磁悬浮座椅;4、轮胎;5、底盘;6、永磁阻尼弹簧;7、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3]如图1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永磁复合直驱电机(1)、磁悬浮悬挂(2)和磁悬浮座椅(3),永磁复合直驱电机(1)上安装有轮胎(4),磁悬浮悬挂(2)一端连接底盘(5),一端连接永磁复合直驱电机(1)。磁悬浮悬挂(2)和磁悬浮座椅(3)均设置有永磁阻尼弹簧(6),磁悬浮座椅(3)安装于底盘(5)上。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永磁复合直驱电机(1)的转速,并控制磁悬浮悬挂(2)驱动永磁复合直驱电机(1)转向。
[0014]永磁复合直驱电机(1)数量为一般为4台,独立驱动,均通过电池(7)供电。
[0015]磁悬浮悬挂(2)和磁悬浮座椅(3)上的永磁阻尼弹簧(6)利用永磁体材料同性间的斥力和阻尼力产生弹力,无需供电。
[0016]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永磁复合直驱电机(1)、磁悬浮悬挂(2)和磁悬浮座椅(3),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复合直驱电机(1)上安装有轮胎(4),所述磁悬浮悬挂(2)一端连接底盘(5),一端连接永磁复合直驱电机(1),所述磁悬浮悬挂(2)和磁悬浮座椅(3)均设置有永磁阻尼弹簧(6),所述磁悬浮座椅(3)安装于底盘(5)上;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永磁复合直驱电机(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向东徐曼曼周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磁轮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