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高式塔筒基础、预制模块和风电塔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284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抬高式塔筒基础、预制模块风电塔筒,抬高式塔筒基础包括承台和若干桩基础,承台置于地平面上方并与地平面相抵,桩基础与承台的底部相连并向地平面下方延伸,位于地面上方的承台和插入土体中的桩基础,桩基础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承台的载荷承受力。承台包括底部环梁、顶部环梁和若干斜柱,斜柱的设置有助于分担塔筒本体向下传递至塔筒基础的载荷,进一步提高了塔筒基础的载荷承受力,增强了抬高式塔筒基础的结构强度,并且,由于承台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风电塔筒的整体高度,从而使风机能够利用到更高处的能量更强的风能,有助于提高发电效率。发电效率。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抬高式塔筒基础、预制模块和风电塔筒


[0001]本技术涉及风电基础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抬高式塔筒基础、抬高式塔筒基础的预制模块和风电塔筒。

技术介绍

[0002]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电能源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可再生能源。风电场发电量高、风机运行稳定、制造技术成熟,近年来被广泛投入使用。风电塔筒属于高耸结构,高度一般较高,承受较大的水平和竖向荷载,基础位于风电塔筒的底部,用于承受上部塔筒本体和风机传来的巨大荷载,是保证风电机组安全性和正常运行的重要部件。并且随着超高塔筒的研发和应用,对塔筒基础的结构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结构强度强的抬高式塔筒基础,以及这种抬高式塔筒基础的预制模块。
[0004]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抬高式塔筒基础的风电塔筒。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抬高式塔筒基础,包括承台和若干桩基础,所述承台为筒状,所述承台置于地平面上方并与所述地平面相抵,所述承台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地平面相互垂直,所述桩基础与所述承台的底部相连并向地平面下方延伸;所述承台包括底部环梁、顶部环梁和若干斜柱,所述底部环梁位于所述顶部环梁的下方,所述若干斜柱沿所述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斜柱的顶部与所述顶部环梁相连,所述斜柱的底部与底部环梁相连,所述斜柱的顶部位于所述底部的内侧。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抬高式塔筒基础包括位于地面上方的承台和插入土体中的桩基础,桩基础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承台的载荷承受力。承台中斜柱的设置,有助于分担塔筒本体向下传递至塔筒基础的载荷,进一步提高了塔筒基础的载荷承受力,增强了抬高式塔筒基础的结构强度,并且,由于承台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风电塔筒的整体高度,从而使风机能够利用到更高处的能量更强的风能,有助于提高发电效率。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部环梁沿竖直方向在所述地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底部环梁沿所述竖直方向的在所述地平面上的投影的内侧。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部环梁包括若干支撑部和若干连梁,所述支撑部在内外方向上延伸,所述若干支撑部和所述若干连梁在所述周向上交替设置并依次相连。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与在内外方向上间隔排布的至少两个所述桩基础相连。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柱与所述支撑部的中部相连,所述支撑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斜柱的外侧,所述支撑部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斜柱的内侧。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抬高式塔筒基础还包括若干盖板,所述盖板与相邻两个所述斜柱相连,至少一个所述盖板上设有门洞。
[0012]本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抬高式塔筒基础的预制模块,多个所述预制模块在周向上依次拼接组成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抬高式塔筒基础,所述预制模块包括底梁预制件、顶梁预制件、至少一个斜柱和至少一个桩基础,所述斜柱的顶部与所述顶梁预制件相连,所述斜柱的底部与所述底梁预制件相连,所述桩基础与所述底梁预制件的底端相连并向下延伸。
[0013]本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风电塔筒包括:抬高式塔筒基础;和塔筒本体,所述塔筒本体设在所述抬高式塔筒基础的顶部并与所述顶部环梁相连。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柱与所述顶部环梁的外侧相连,所述顶部环梁设有用于锚固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孔道,和/或,所述顶部环梁设有用于锚固所述塔筒本体的锚栓孔。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风电塔筒还包括预应力筋,所述预应力筋对所述塔筒本体进行预应力张拉且其底端锚固于所述顶部环梁上。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应力筋为体内预应力筋或体外预应力筋。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抬高式塔筒基础的俯视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抬高式塔筒基础的剖面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抬高式塔筒基础的俯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抬高式塔筒基础的剖面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抬高式塔筒基础的俯视图。
[002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抬高式塔筒基础的剖面图。附图标记:
[0023]风电塔筒100、抬高式塔筒基础1、承台11、底部环梁111、支撑部1111、连梁1112、顶部环梁112、斜柱113、桩基础12、盖板13、门洞131、塔筒本体2、地平面3、预应力筋4、锚栓5、连接板51。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下面根据图1

图6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电塔筒100和抬高式塔筒基础1。风电塔筒100包括抬高式塔筒基础1和塔筒本体2,塔筒本体2设在抬高式塔筒基础1的顶部,并与抬高式塔筒基础1的顶部相连。抬高式塔筒基础1作为风电塔筒的基础,起到支撑塔筒本体2的作用。
[0026]抬高式塔筒基础1包括承台11和若干桩基础12。承台11为锥筒状,承台11置于地平面3上方并与地平面3相抵,承台11的中心轴线与地平面3相互垂直。桩基础12的顶部与承台11的底部相连并向地平面3下方延伸。
[0027]具体地,承台11包括底部环梁111、顶部环梁112和若干斜柱113,底部环梁111位于顶部环梁112的下方。若干斜柱113沿承台11的周向间隔设置,斜柱113的延伸方向与承台11
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一定夹角。斜柱113的顶部与顶部环梁112相连,斜柱113的底部与底部环梁111相连,斜柱113的顶部位于其底部的内侧。也就是说,斜柱113的顶部相比起底部更靠近承台11的中心轴线。斜柱113整体呈向下向外延伸的结构。
[00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抬高式塔筒基础包括位于地面上方的承台和插入土体中的桩基础,桩基础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承台的载荷承受力。承台中斜柱的设置,有助于分担塔筒本体向下传递至塔筒基础的载荷,进一步提高了塔筒基础的载荷承受力,增强了抬高式塔筒基础的结构强度,并且,由于承台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风电塔筒的整体高度,从而使风机能够利用到更高处的能量更强的风能,有助于提高发电效率。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干桩基础12中的至少部分沿承台11的周向间隔设置。也就是说,桩基础12与承台11相连并插入土体中,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承台11的载荷承受力,提高抬高式塔筒基础1的结构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全部桩基础12在承台11的周向上间隔设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桩基础12中的一部分在承台11的周向上间隔设置,并且桩基础12中的一部分可以在内外方向(远离和靠近承台1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间隔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抬高式塔筒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台和若干桩基础,所述承台为筒状,所述承台置于地平面上方并与所述地平面相抵,所述承台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地平面相互垂直,所述桩基础与所述承台的底部相连并向地平面下方延伸;所述承台包括底部环梁、顶部环梁和若干斜柱,所述底部环梁位于所述顶部环梁的下方,所述若干斜柱沿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斜柱的顶部与所述顶部环梁相连,所述斜柱的底部与底部环梁相连,所述斜柱的顶部位于所述底部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抬高式塔筒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环梁沿竖直方向在所述地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底部环梁沿所述竖直方向的在所述地平面上的投影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抬高式塔筒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环梁包括若干支撑部和若干连梁,所述支撑部在内外方向上延伸,所述若干支撑部和所述若干连梁在所述周向上交替设置并依次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抬高式塔筒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在内外方向上间隔排布的至少两个所述桩基础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抬高式塔筒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柱与所述支撑部的中部相连,所述支撑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斜柱的外侧,所述支撑部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斜柱的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李梦媛宋江毅张鹤鸣申超张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风领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