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元货物叠垛方法、作业系统及其作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单元货物单元化物流作业
的集合单元货物整车整体装卸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单元货物叠垛方法、作业系统及其作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国家标准,单元货物的定义是:通过一种或多种手段将一组货物或包装件拼装在一起,使其形成一个整体单元,以利于装卸、运输、堆码和贮存。托盘集装单元的定义是:单元货物与托盘组成的整体。将包装件组合码放在托盘上,加上适当的固定,以便于机械装卸和运输。根据上述定义,单元货物就是托盘上的、不带托盘的整体货垛单元。
[0003]由于在物流全流程中,单元货物的高度尺寸在不同作业环节中,普遍存在不处在最佳作业尺寸的问题。如在厂内产品物流作业环节,托盘集装单元高度普遍小于1.6米,单元货物特别是高比重的单元货物的高度则更小。而在运输环节,为了提高货物实载率,往往希望单元货物的高度与车厢、集装箱内高度匹配,一般在2.3米及以上;而在火车车皮内,单元货物的最佳高度尺寸则更大。
[0004]为了获得物流全流程作业的高效低耗,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元货物叠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第一托盘集装单元输送至单元货物叠垛工位上,在所述单元货物叠垛工位上对第一单元货物进行抱夹,并提升至第一指定位置高度后移出第一托盘;S2、在所述单元货物叠垛工位上,将所述第一单元货物降下解除提升和抱夹,再将所述第一单元货物自所述单元货物叠垛工位移送至往返暂存工位进行暂存;S3、将第二托盘集装单元输送至所述单元货物叠垛工位上,在所述单元货物叠垛工位上对第二单元货物进行抱夹,并使第二单元货物提升至第二指定位置高度后移出第二托盘;S4、将所述第一单元货物自所述往返暂存工位移送返回至所述单元货物叠垛工位;在所述单元货物叠垛工位上,将所述第二单元货物从第二指定位置高度上降下,并相应坐落在所述第一单元货物的顶平面上形成叠垛单元货物,对所述第二单元货物解除抱夹;S5、将所述叠垛单元货物自所述单元货物叠垛工位移送至所述往返暂存工位;S6、在所述往返暂存工位上将所述叠垛单元货物输送至下一工序;或在所述往返暂存工位上再次进行暂存,重复S1
‑
S5作业进行其余单元货物的叠垛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货物叠垛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托盘进行自动回收。3.一种单元货物叠垛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垛机组(2),用于将托盘集装单元的托盘去除得到单元货物,并将一个单元货物叠摞至另一个所述单元货物顶面,以形成叠垛单元货物;单元货物叠垛工位,设置在所述叠垛机组(2)处;前输送机组(1),包括用于将托盘集装单元输送至所述单元货物叠垛工位的托盘双向输送线(10),其一端与所述叠垛机组(2)衔接;往返暂存工位,设置在下述暂存移送机组(3)处;暂存移送机组(3),包括用于在所述单元货物叠垛工位和所述往返暂存工位之间往返输送所述单元货物或所述叠垛单元货物的输送移载车(3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元货物叠垛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输送机组(1)还包括用于将空托盘从所述单元货物叠垛工位移出的空托盘回收线(11),所述空托盘回收线(11)的一端通过所述托盘双向输送线(10)与所述叠垛机组(2)衔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元货物叠垛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双向输送线(10)包括辊筒输送线(100)和链条输送线(101);其中,所述托盘双向输送线(10)的外段为辊筒输送线(100),所述辊筒输送线(100)的外端衔接托盘集装单元输入端;所述托盘双向输送线(10)的内段为链条输送线(101),所述链条输送线(101)的内端处在所述单元货物叠垛工位处,其外端与所述辊筒输送线(100)的内端衔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元货物叠垛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托盘回收线(11)包括顶升转向移载输送机(110)和空托盘辊筒线(111);其中,所述顶升转向移载输送机(110)设有相连的两台,其中一台设置在所述辊筒输送线(100)处,另一台设置在所述空托盘辊筒线(111)处。7.根据权利要求3
‑
6任意一项所述的单元货物叠垛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垛机组(2)包括主立架(20)和叠垛机(21),其中所述主立架(20)设置在所述单元货物叠垛工位
处;所述叠垛机(21)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主立架(20)上,用于对所述单元货物进行抱夹和升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元货物叠垛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垛机(21)包括抱夹架(210)、用于对所述单元货物进行抱夹的两向或四向抱夹(211)和升降动传装置(212);其中,所述升降动传装置(212)固定安装在所述主立架(20)上,其输出端与所述抱夹架(210)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两向或四向抱夹(211)成对地相向安装在所述抱夹架(210)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元货物叠垛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抱夹架(210)包括整体框架结构、升降连接部(2103),其中所述升降连接部(2103)固定安装在所述整体框架结构上,其与所述升降动传装置(212)固定连接在一起。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元货物叠垛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抱夹架(210)还包括滚轮(2104),所述滚轮(2104)设置在所述整体框架结构的外侧,与所述主立架(20)相抵接。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单元货物叠垛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框架结构包括两个水平框架(2100)、四角竖杆(2101)、抱夹板竖杆(2102);其中,两个所述水平框架(2100)通过多个所述四角竖杆(2101)固定连接在一起,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四角竖杆(2101)之间设置一对所述抱夹板竖杆(2102),每对所述抱夹板竖杆(2102)与另一对所述抱夹板竖杆(2102)相对设置。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元货物叠垛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向抱夹(211)包括四向抱夹板(2110)和抱夹动力(2112),其中所述抱夹动力(2112)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虹,黎湘颖,萧国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绿茵无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