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方法、系统及使用步骤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693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方法、系统以及使用步骤,其中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方法,包括:S1、将第一个托盘集装单元输送至翻转工位;S2、将第一个托盘集装单元向侧面方向翻转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方法、系统及使用步骤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集合单元货物整车整体装车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方法、系统及使用步骤。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国家标准,单元货物的定义是:通过一种或多种手段将一组货物或包装件拼装在一起,使其形成一个整体单元,以利于装卸、运输、堆码和贮存。托盘集装单元的定义是:单元货物与托盘组成的整体。将包装件组合码放在托盘上,加上适当的固定,以便于机械装卸和运输。根据上述定义,单元货物就是托盘上的、不带托盘的整体货垛单元。
[0003]目前在国内外的物流作业中,托盘集装单元的单元化物流技术已获得广泛的应用,如在工厂的自动化生产及仓储系统,依托标准托盘进行的单元化物流自动化作业已经覆盖了厂内物流的全部流程。
[0004]但是,在产品流通的装卸运输环节,特别是在长途运输、出口运输以及要求车辆、集装箱高实载率和低运费、低能耗、低污染的物流运输业务中,如采用托盘集装单元的单元化物流技术模式进行装卸运输作业,将存在车辆实载率降低、托盘费用高或难于回收等问题,并导致大幅增加运输费用和托盘费用以及增加能耗、增加污染等后果。所以至目前为止,为了节约物流费用,绝大多数的大型自动化生产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在产品出库发运时,都会戛然中断托盘单元化作业而采用人工逐一单件地进行产品货物装卸、不带托盘运输产品货物。
[0005]然而采用人工逐一单件地进行货物装卸作业存在很多弊端,主要有:人力消耗大、物流系统效率低、作业质量差、货物破损率高以及影响产品及企业形象、不能适应生产销售大幅增长的业务需求等。
[0006]但是采用人工装卸是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选择。因为牺牲作业效率以及作业质量的人工逐一单件地装卸作业,可以提高车辆或集装箱的实载率,并免去托盘费用或回收难题,节约大量的运输和托盘费用。
[0007]在施行托盘集装单元的单元化物流技术模式的物流运输业务中,广泛存在的采用带托盘运输作业模式的痛点、缺陷,或采用不带托盘运输及人工逐一单件装卸作业模式存在的瓶颈、弊端,已经长期并还将持续下去地对物流行业形成困扰,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物流活动的降耗增效。
[0008]另外,如在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作业中,采用机器人技术对托盘集装单元进行去托盘以及再码垛作业,由于产品纸箱结构及产品重量的原因,机器人不能实现托盘集装单元整体去托盘以及按货层进行分层并叠层作业,只能进行单件作业,这将导致单元化作业在本工序被迫戛然中断,其结果是单件作业的效率仍然很低、作业成本仍然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方法、系统及使用步骤,将单元货物集合为适合装车要求高度的整车整体货垛,以进行集合单元货物的整车整体装车作业,获得高效低耗、绿色环保的装卸运输作业效果。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11]一种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方法,所述托盘集装单元包括托盘和放置在所述托盘上的单元货物,包括以下步骤:
[0012]S1、将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输送至翻转工位,并对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一个侧面和顶面进行限位;
[0013]S2、将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向被限位的所述侧面方向翻转90
°
,使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单元货物处于前躺状态,同时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托盘处于竖立状态;
[0014]S3、解除对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顶面的限位,短距离向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顶面的方向输送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单元货物,使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单元货物与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托盘脱离,再将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托盘从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单元货物的底面完全移开;
[0015]S4、将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单元货物继续向前输送至待分层暂存工位;
[0016]S5、对第二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重复上述步骤S1

S3,并使第二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单元货物向所述待分层暂存工位的方向输送,直至其顶面与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单元货物的底面靠贴在一起;然后将靠贴在一起的两个所述单元货物所形成的货垛向所述翻转工位输送,直至根据分层要求所述货垛的对应层数货物已完全进入并处在所述翻转工位上时,即停止处于所述待分层暂存工位上单元货物的输送,而继续保持处在所述翻转工位上已得到加层的货垛的输送,并对所述已得到加层的货垛的顶面再次进行限位;
[0017]S6、将所述已得到加层的货垛向后翻转90
°
,使原前躺的所述已得到加层的货垛翻转至竖立的状态,实现了单元货物的叠层加高。
[0018]一种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系统,所述托盘集装单元包括托盘和放置在所述托盘上的单元货物,包括配合使用的前躺去托盘机组和前躺分层机组,其中所述前躺去托盘机组包括货垛翻转机,所述货垛翻转机用于将所述托盘集装单元和单元货物向一侧翻转90
°
,使所述托盘集装单元和单元货物在前躺状态和坐立状态转换;所述前躺分层机组包括可往复双向输送的暂存及分层输送线,暂存及分层输送线与所述货垛翻转机的一端衔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货垛翻转机包括翻转主架和翻转动力;其中所述翻转主架包括翻转机主轴、货垛底面输送线和货垛迎面输送线,所述货垛底面输送线、货垛迎面输送线与所述翻转机主轴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货垛底面输送线、货垛迎面输送线之间的夹角呈90
°
,所述翻转机主轴与所述翻转动力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使所述货垛底面输送线、货垛迎面输送线在所述前躺状态和坐立状态转换。
[0020]进一步地,所述货垛底面输送线包括底面输送线框架、底面输送线皮带和底面输送线动传装置,其中所述底面输送线皮带套设在所述底面输送线框架上,所述底面输送线动传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底面输送线皮带连接在一起。
[0021]进一步地,所述货垛迎面输送线包括迎面输送线框架、迎面输送线皮带和迎面输送线动传装置,其中所述迎面输送线皮带套设在所述迎面输送线框架上,所述迎面输送线动传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迎面输送线皮带连接在一起。
[0022]进一步地,还包括互相啮合在一起的被动齿轮和翻转动传装置,其中所述被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翻转机主轴上,所述翻转动传装置与所述翻转动力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0023]进一步地,还包括货垛顶面扶杆,所述货垛顶面扶杆包括左右摆动臂、圆横杆以及摆臂气缸;其中所述左右摆动臂的两个摆动端与所述圆横杆连接成为一门形结构,所述左右摆动臂的两个固定端附近与所述摆臂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货垛顶面扶杆设置在所述迎面输送线框架上。
[0024]进一步地,所述前躺去托盘机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托盘集装单元前躺后处于竖立状态的所述托盘从所述单元货物底部抽出的竖立托盘拉出机,竖立托盘拉出机设置在所述货垛翻转机的侧面。
[0025]进一步地,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方法,所述托盘集装单元包括托盘和放置在所述托盘上的单元货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输送至翻转工位,并对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一个侧面和顶面进行限位;S2、将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向被限位的所述侧面方向翻转90
°
,使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单元货物处于前躺状态,同时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托盘处于竖立状态;S3、解除对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顶面的限位,短距离向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顶面的方向输送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单元货物,使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单元货物与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托盘脱离,再将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托盘从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单元货物的底面完全移开;S4、将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单元货物继续向前输送至待分层暂存工位;S5、对第二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重复上述步骤S1

S3,并使第二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单元货物向所述待分层暂存工位的方向输送,直至其顶面与第一个所述托盘集装单元的单元货物的底面靠贴在一起;然后将靠贴在一起的两个所述单元货物所形成的货垛向所述翻转工位输送,直至根据分层要求所述货垛的对应层数货物已完全进入并处在所述翻转工位上时,即停止处于所述待分层暂存工位上单元货物的输送,而继续保持处在所述翻转工位上已得到加层的货垛的输送,并对所述已得到加层的货垛的顶面再次进行限位;S6、将所述已得到加层的货垛向后翻转90
°
,使原前躺的所述已得到加层的货垛翻转至竖立的状态,实现了单元货物的叠层加高。2.一种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系统,所述托盘集装单元包括托盘和放置在所述托盘上的单元货物,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使用的前躺去托盘机组(01)和前躺分层机组(02),其中所述前躺去托盘机组(01)包括货垛翻转机(2),所述货垛翻转机(2)用于将所述托盘集装单元和单元货物向一侧翻转90
°
,使所述托盘集装单元和单元货物在前躺状态和坐立状态转换;所述前躺分层机组(02)包括可往复双向输送的暂存及分层输送线(4),所述暂存及分层输送线(4)与所述货垛翻转机(2)的一端衔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货垛翻转机(2)包括翻转主架(21)和翻转动力;其中所述翻转主架(21)包括翻转机主轴(210)、货垛底面输送线(211)和货垛迎面输送线(212),所述货垛底面输送线(211)、货垛迎面输送线(212)与所述翻转机主轴(210)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货垛底面输送线(211)、货垛迎面输送线(212)之间的夹角呈90
°
,所述翻转机主轴(210)与所述翻转动力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使所述货垛底面输送线(211)、货垛迎面输送线(212)在所述前躺状态和坐立状态转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货垛底面输送线(211)包括底面输送线框架(2110)、底面输送线皮带(2111)和底面输送线动传装置(2112),其中所述底面输送线皮带(2111)套设在所述底面输送线框架(2110)上,所述底面输送线动传装置(2112)的输出端与所述底面输送线皮带(2111)连接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货垛迎面输送线(212)包括迎面输送线框架(2120)、迎面输送线皮带(2121)和迎面输送线动传装置(2122),其中所述迎面输送线皮带(2121)套设在所述迎面输送线框架(2120)上,所
述迎面输送线动传装置(2122)的输出端与所述迎面输送线皮带(2121)连接在一起。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互相啮合在一起的被动齿轮(2100)和翻转动传装置(22),其中所述被动齿轮(2100)固定在所述翻转机主轴(210)上,所述翻转动传装置(22)与所述翻转动力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一起。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货垛顶面扶杆(23),所述货垛顶面扶杆(23)包括左右摆动臂(230)、圆横杆(231)以及摆臂气缸(232);其中所述左右摆动臂(230)的两个摆动端与所述圆横杆(231)连接成为一门形结构,所述左右摆动臂(230)的两个固定端附近与所述摆臂气缸(23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货垛顶面扶杆(23)设置在所述迎面输送线框架(2120)上。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躺去托盘机组(01)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托盘集装单元前躺后处于竖立状态的所述托盘从所述单元货物底部抽出的竖立托盘拉出机(3),竖立托盘拉出机(3)设置在所述货垛翻转机(2)的侧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立托盘拉出机(3)包括用于输送竖立托盘的拉出机机架(30)和用于抽取所述托盘的托盘拉出装置(31),所述托盘拉出装置(31)悬设在所述拉出机机架(30)的上方。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拉出机机架(30)包括竖立托盘滚筒线(301),所述竖立托盘滚筒线(301)末端延伸至所述货垛翻转机(2),并与所述货垛翻转机(2)衔接。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拉出装置(31)包括单向拉钩(310)、拉钩滑轨(311)以及拉钩驱动气缸(312),所述拉钩滑轨(311)沿所述竖立托盘滚筒线(301)的长度方向铺设,所述单向拉钩(310)滑动设置在所述拉钩滑轨(311)上,与所述拉钩驱动气缸(3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一起。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出机机架(30)还包括相对竖直设置的机架构件(300)和竖立托盘挡边(302),所述竖立托盘滚筒线(301)铺设在所述机架构件(300)和竖立托盘挡边(302)之间的间隙。13.根据权利要求2

12任意一项所述的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躺去托盘机组(01)还包括用于输送所述托盘集装单元或单元货物的输送移载车(1),所述输送移载车(1)与所述货垛翻转机(2)和单元货物集合作业工序进行动态的输入输出衔接。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托盘集装单元去托盘及分层并叠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移载车(1)包括用于承载所述托盘集装单元或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虹黎湘颖萧国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绿茵无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