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温等离子体融合紫外专用病原菌新冠病毒消杀技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病原菌及冠状病毒消杀
,具体涉及低温等离子体融合紫外专用病原菌冠状病毒消杀技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2021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中指出:“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主要包括了化学消杀和物理消杀两种基本方式。化学消杀主要是使用含氯类、过氧化物类等有效成分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或浸泡以达到消杀目的。但由于冷链运输环境温度较低,以雾状喷洒的消毒液会在处理对象表面结霜结冰,影响消毒效果,而且化学药剂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危害,严重影响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健康。物理消杀以紫外线照射为典型,其中253.7nm紫外对病原菌的消杀效果最为理想,但长时间的照射可能引起皮肤癌,影响人身安全。202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发的222nm紫外灯无法穿透皮肤表面和眼睛,对人体比较安全,且对病原菌及冠状病毒有一定的消杀作用。德国杜伊斯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等离子体融合紫外专用病原菌冠状病毒消杀技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技术装置包括低温等离子体气流式发生器、紫外发生器和气流循环系统;所述紫外发生器位于低温等离子体气流的前方,低温等离子体气流与紫外光融合激发形成的消杀气流喷射到被消杀样品表面,实施样品表面病原菌及冠状病毒的消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等离子体融合紫外专用病原菌冠状病毒消杀技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等离子体气流式发生器包括电极管组件、电极管框架、微型风机与风机罩架;所述电极管框架中设有2
‑
5层陶瓷电极管,每层设有3~15个电极管,二层电极管交叉排列或平行排列,电极管上下左右间距L为6
±
2mm;电极管两端在电极框架外相连接一起,并连接到高压电源的两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等离子体融合紫外专用病原菌冠状病毒消杀技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发生器由2
‑
5组紫外光源组成,均匀分布在低温等离子体气流平面的前方,待处理样品距紫外光源中心线平面高度为4~5cm,待处理样品距等离子体气流出口面距离8~12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等离子体融合紫外专用病原菌冠状病毒消杀技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循环系统包括轴流风机、气体管道、流量传感器组成,通过气体流量传感器
‑
PLC来控制轴流风机来调控低温等离子体气流流量。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低温等离子体融合紫外专用病原菌冠状病毒消杀技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等离子体气流式发生器设置的微型风机在风机罩架上均匀分布,风机平面距离上层电极管中心平面的距离h2为2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建浩,王进,盛小维,徐龙,万京林,侯喜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