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苗专利>正文

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631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属于混凝土构件养护技术领域,包括桥体与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固定连接在桥体的下方,还包括限位杆与转动杆,所述限位杆与转动杆均转动连接在桥体的下方,所述限位杆的外侧壁上端通过传动组件与转动杆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下部固定连接有往复螺纹槽杆,所述往复螺纹槽杆的螺纹槽壁内腔滑动连接有养护圈;所述限位杆的外侧壁下部设置有浮动组件;所述限位杆的外侧壁上靠近浮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集能组件;所述养护圈的内腔设置有养护组件。该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集能组件与传动组件的配合,能够使养护圈在支撑梁侧壁上下往复移动,从而实现对对支撑梁表壁的苔藓进行清除进而实现了对支撑梁进行养护的功能。了对支撑梁进行养护的功能。了对支撑梁进行养护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构件养护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桥梁水下混凝土结构长期遭受泥砂冲蚀、海生物附着侵蚀以及废弃堆积物的侵蚀,海中浪溅区和潮汐区的氯盐干湿循环也会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造成腐蚀,以上因素无疑对钢筋混凝土耐久性造成威胁,结构运营期内构件的裂缝、钢筋混凝土桩基础冲刷缩颈、混凝土表面破损露筋等缺陷时有发生,病害存在时将会加剧外界因素对结构本身的侵蚀速度,从而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及使用功能。
[0003]然而目前现有的桥梁水下混凝土养护方式仅仅是通过在混凝土表壁涂抹或粘连一些复合材料用于防止海生物对混凝土梁侵蚀危害,由于长期浸泡在水下,其复合材料也难以较长的维持在混凝土梁上,从而需要工人定期的对其进行更换,同时,在对混凝土梁的养护时,裸露在空中的混凝土梁部位一般都未曾设有防护结构,导致在炎热天气下直接被阳光照射及长期被海风吹拂易导致混凝土梁表面产生裂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专利技术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旨在改善现有的对桥下支撑梁进行养护通常都是在其表壁包裹一层复合材料,导致养护周期较短且需要人工定期更换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包括桥体与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固定连接在桥体的下方,还包括限位杆与转动杆,所述限位杆与转动杆均转动连接在桥体的下方,所述限位杆的外侧壁上端通过传动组件与转动杆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下部固定连接有往复螺纹槽杆,所述往复螺纹槽杆的螺纹槽壁内腔滑动连接有养护圈;浮动组件,所述限位杆的外侧壁下部设置有浮动组件;集能组件,所述限位杆的外侧壁上靠近浮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集能组件,集能组件用于收集水面流动时产生的动能;养护组件,所述养护圈的内腔设置有养护组件,养护组件用于对支撑梁的表壁进行养护。
[0006]优选的,所述浮动组件包括限位套、连接柱、浮力座、支撑板与驱动叶轮,所述限位杆的外侧壁下部滑动连接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浮力座
的上端面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左右两侧的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有驱动叶轮的中心轴。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浮力座带动支撑板使驱动叶轮的半数叶片始终处于水面上,保证了驱动叶轮能够在有风天气下正常的工作。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柱远离限位套的一端与浮力座转动连接,所述浮力座材质由于轻型泡沫组成。
[0009]通过浮力座材质由于轻型泡沫组成,保证了整个浮动组件有足够的浮力浮在水面上。
[0010]优选的,所述集能组件包括齿轮盒、轴套、传动蜗轮、传动蜗杆与连接杆,所述齿轮盒的内腔上下侧壁中部通过轴套转动连接有传动蜗轮,所述传动蜗轮的后侧啮合连接有传动蜗杆,所述齿轮盒下端面通过连接杆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驱动叶轮转动时的动能通过集能组件传递给限位杆,并使其转动,为下个组件能够实施提供了前提准备。
[0012]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与齿轮盒贯穿连接,所述传动蜗杆贯穿齿轮盒与驱动叶轮的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蜗轮与限位杆滑动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传动蜗轮能够带动限位杆转动的时候亦可在限位杆上滑动。
[0014]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与防锈链条,所述限位杆的外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传动连接有防锈链条。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限位杆转动时配合传动组件使转动杆转动。
[0016]优选的,所述支撑梁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养护圈通过限位槽在的侧壁上支撑梁滑动,所述养护圈的内侧壁设置有刚性毛毡。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将带动往复螺纹槽杆转动,此时由于限位槽的设置,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从而此时养护圈即可在支撑梁的侧壁上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对支撑梁的侧壁进行擦拭,进而使整个装置实现了对支撑梁进行养护的功能。
[0018]优选的,养护组件包括浮力圈、连接圈、配重活塞圈、喷淋管与进液管,所述养护圈上设置有挤压腔与蓄水腔,所述挤压腔设置在蓄水腔的内侧,所述挤压腔与蓄水腔连通,且连通位置设置在挤压腔与蓄水腔的下部,所述挤压腔的内腔滑动连接有配重活塞圈,所述配重活塞圈的下端面通过连接圈固定连接有浮力圈,所述养护圈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喷淋管,且蓄水腔与喷淋管连通。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养护圈向支撑梁侧壁的上方移动时,在养护组件的作用下,能够使蓄水腔的清水通过喷淋管喷洒在支撑梁的表面对其进行降温,避免了在天气炎热下阳光长时间对支撑梁的表面进行照射使其表面产生裂纹,从而提高了支撑梁的使用寿命。
[0020]优选的,所述连接圈与养护圈滑动连接,所述喷淋管的侧壁上固定且连通有进液管。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养护圈向支撑梁侧壁的下方移动时,在刚性毛毡的作用下,能够对处于水下的支撑梁表面粘连的苔藓及海洋生物进行刮除,此时即可使整个装
置实现了对桥下支撑梁进行养护的功能。
[0022]优选的,所述喷淋管的出口处设置有出口向外界的单向水阀,所述喷淋管与进液管连通处设置有出口向喷淋管方向的单向水阀。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湖面的水位上升或降低时,由于浮力座材质由于轻型泡沫组成,且浮力座通过连接柱与限位套转动连接,限位套与限位杆滑动连接,从而能够保证了整个浮动组件能够一直浮在水面上,此时驱动叶轮的半数叶片将处于水下,保证了驱动叶轮能够一直保持能够工作的状态,在有风的天气时,湖面的水流将不断的朝一个方向流动,此时水流将带动驱动叶轮发生转动,在集能组件的配合下,此时传动蜗轮将带动限位杆得到转动,在连接组件的配合下,此时第二链轮将带动转动杆使往复螺纹槽杆转动,在往复螺纹槽杆的特殊结构下,以及养护圈通过限位槽在的侧壁上支撑梁滑动的前提下,从而在往复螺纹槽杆得到转动时,养护圈将能够在支撑梁的侧壁上进行上下往复的滑动,配合刚性毛毡,即可实现对支撑梁表壁的附着性物质进行刮除,进而实现对支撑梁进行养护的功能;2、当养护圈在向支撑梁的侧壁下部移动时并进入水下后,在浮力圈的作用下,此时浮力圈能够顶起连接圈使配重活塞圈向挤压腔的内腔上部移动,由于挤压腔与蓄水腔连通,从而此时挤压腔与蓄水腔连通的有效容积将得到增加,进而湖水能够通过进液管从喷淋管处进入蓄水腔内,实现了对湖水的收集,在当养护圈在向支撑梁侧壁上部移动时并浮出水面一段时间后,在配重活塞圈、连接圈及浮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包括桥体与支撑梁(1),所述支撑梁(1)固定连接在桥体的下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杆(2)与转动杆(3),所述限位杆(2)与转动杆(3)均转动连接在桥体的下方,所述限位杆(2)的外侧壁上端通过传动组件(4)与转动杆(3)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杆(3)的外侧壁下部固定连接有往复螺纹槽杆(5),所述往复螺纹槽杆(5)的螺纹槽壁内腔滑动连接有养护圈(6);浮动组件(7),所述限位杆(2)的外侧壁下部设置有浮动组件(7);集能组件(8),所述限位杆(2)的外侧壁上靠近浮动组件(7)的一侧设置有集能组件(8),集能组件(8)用于收集水面流动时产生的动能;养护组件(9),所述养护圈(6)的内腔设置有养护组件(9),养护组件(9)用于对支撑梁(1)的表壁进行养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组件(7)包括限位套(71)、连接柱(72)、浮力座(73)、支撑板(74)与驱动叶轮(75),所述限位杆(2)的外侧壁下部滑动连接有限位套(71),所述限位套(71)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柱(72),所述浮力座(73)的上端面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4),左右两侧的支撑板(74)之间转动连接有驱动叶轮(75)的中心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72)远离限位套(71)的一端与浮力座(73)转动连接,所述浮力座(73)材质由于轻型泡沫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能组件(8)包括齿轮盒(81)、轴套(82)、传动蜗轮(83)、传动蜗杆(84)与连接杆(85),所述齿轮盒(81)的内腔上下侧壁中部通过轴套(82)转动连接有传动蜗轮(83),所述传动蜗轮(83)的后侧啮合连接有传动蜗杆(84),所述齿轮盒(81)下端面通过连接杆(85)与支撑板(74)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桥梁水下混凝土构件养护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斌李田田胡苗李田王波郭东东
申请(专利权)人:胡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