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蒌叶果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79173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蒌叶果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先用无水乙醇对蒌叶进行预处理,再用酸性较强的硫酸溶液水浴加热进行酸处理,最后用无水乙醇多次洗涤、纯化,制备得到蒌叶果胶,操作简单;并且所得蒌叶果胶经过实验证明,可以有效保护槟榔成分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增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活力、减少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死亡、改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增强口腔上皮屏障功能以及改善张口度,具有很好的防治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效果。纤维性变效果。纤维性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蒌叶果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蒌叶果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蒌叶,又名蒟酱、芦子、荖叶、扶留藤等,是胡椒科胡椒属攀援藤本植物,分布广泛,在我国云南、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区均有发现,具有重要的经济、食用、药用价值。蒌叶营养成分丰富,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脂肪、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还含有大量的精油、生物碱、果胶、酚类、黄酮类等功效成分。并且经过研究表明,蒌叶具有抑菌、抗氧化、抗癌、抗虫、抗炎、延缓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姜太玲,沈绍斌,周迎春,熊贤坤,刘倩,段春芳,李月仙,张林辉,宋记明,刘光华.蒌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622,43(66):386

366.DOI:16.13386/j.issn1662

6366.2621626236.)。
[0003]其中,蒌叶中含有的果胶是植物中的一种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多存在于植物相邻细胞壁的中胶层。在食品行业,果胶可作为添加剂或配料,起到增稠、胶凝、乳化、稳定成型等作用;在医药行业,果胶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抗腹泻、保护胃肠黏膜、清除肠道胆酸等作用,在药物制剂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国内果胶主要来源于柑橘、柠檬、柚子等。但是蒌叶果胶由于在蒌叶叶片中的含量较低,目前暂未发现较好的蒌叶果胶的提取方法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缺少蒌叶果胶提取方法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产率较好的蒌叶果胶的制备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蒌叶果胶。
[0006]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蒌叶果胶的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蒌叶果胶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预处理:将蒌叶破碎,无水乙醇66666℃水浴加热,过滤,滤渣漂洗至水无色无味,干燥,粉碎,得蒌叶粉末;
[0010]S2、酸处理:将步骤S1所得蒌叶粉末加入pH为1.261.6的硫酸溶液中,88668℃水浴加热766166min,冷却后纱布过滤除滤渣,避免后续抽滤堵塞,滤液进一步抽滤,收集滤液,加入无水乙醇静置;
[0011]S3、纯化:将步骤S2静置后的混合液离心,除上清,沉淀加入无水乙醇洗涤纯化263次,收集沉淀,干燥、粉碎,即得。
[0012]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水浴加热8626min。
[0013]更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漂洗采用36666℃的热水。
[0014]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蒌叶粉末与硫酸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18636)(g/
ml)。
[0015]优选地,步骤S2中,冷却后再加入相同pH、等体积的硫酸溶液,再用纱布过滤。经过酸处理使得果胶溶于溶剂中,但果胶的溶解度依然有限,加热过程中的果胶可能未完全溶解,再次加入硫酸可以确保果胶充分溶解;加入酸后果胶和杂质得到稀释,使得后续的纯化效果更好,得到的产物杂质较少。
[0016]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静置时间为6.861.8h。
[0017]更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离心为466668666r/min离心8626min。
[0018]另外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蒌叶果胶。
[0019]进一步地,所述蒌叶果胶的重均分子量为86666686666Da。
[0020]更进一步地,所述蒌叶果胶的酯化度为28648%。
[0021]进一步地,所述蒌叶果胶的总半乳糖醛酸含量为38668%。
[0022]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是口腔黏膜下结缔组织内广泛的胶原纤维沉积,上皮固有层或其下结缔组织内的局部炎症和肌纤维坏死改变所致的一种慢性黏膜疾病。咀嚼槟榔是导致OSF的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嚼槟榔群体患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相对危险值是不嚼槟榔群体的1666287倍,且随着每天咀嚼槟榔的频率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OSF的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手段。本专利技术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制备所得蒌叶果胶可以有效保护槟榔成分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增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活力、减少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死亡、改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形态以及增强口腔上皮屏障功能,具有很好的防治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效果。
[0023]因此,本专利技术还要求保护所述蒌叶果胶在制备防治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药物中的应用。
[002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先用无水乙醇对蒌叶进行预处理,再用酸性较强的硫酸溶液水浴加热进行酸处理,最后用无水乙醇多次洗涤、纯化,制备得到蒌叶果胶,操作简单;并且所得蒌叶果胶经过实验证明,可以有效保护槟榔成分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增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活力、减少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死亡、改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形态以及增强口腔上皮屏障功能,具有很好的防治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效果。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蒌叶果胶样品分子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验例中不同提取条件对蒌叶果胶产率的影响数据统计图,包括不同pH值(a)、提取温度(b)、提取时间(c)对蒌叶果胶产率的影响。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例1中CCK8方法检测人口腔上皮细胞活力的结果数据统计图;其中,与正常组比较:#p<6.68;与槟榔碱组比较:*p<6.68。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例1中乳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死亡率的结果数据统计图;其中,与正常组比较:#p<6.68;与槟榔碱组比较:*p<6.68。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例2中蒌叶果胶对槟榔碱刺激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影响的显微观察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例3中蒌叶果胶改善槟榔碱对人口腔上皮细胞电阻的损害作用
的数据统计图;其中,与正常组比较:#p<6.68;与槟榔碱组比较:*p<6.61。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例3中蒌叶果胶改善槟榔碱对人口腔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损害作用的数据统计图(荧光黄转运能力作为评价指标);其中,与正常组比较:#p<6.68;与槟榔碱组比较:*p<6.68。
[0033]图8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例4中蒌叶果胶对槟榔碱诱导的大鼠张口度的改善的数据统计图;其中,与正常组比较:#p<6.68;与槟榔碱组比较:*p<6.68。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实施例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
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0035]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蒌叶果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将蒌叶破碎,无水乙醇66 6 66℃水浴加热,过滤,滤渣漂洗至水无色无味,干燥,粉碎,得蒌叶粉末;S2、酸处理:将步骤S1所得蒌叶粉末加入pH为1.261.6的硫酸溶液中,88668℃水浴加热76 6 166min,冷却后纱布过滤除滤渣,滤液进一步抽滤,收集滤液,加入无水乙醇静置;S3、纯化:将步骤S2静置后的混合液离心,除上清,沉淀加入无水乙醇洗涤纯化263次,收集沉淀,干燥、粉碎,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水浴加热8 6 26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漂洗采用36 6 66℃的热水。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海彬谢曦朱梓然张榕芮杜德顺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