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结构及组合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95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芯结构及组合电池,电芯结构适于设置在电池外壳中,包括:极组;壳体组件,适于容纳所述极组;极柱,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并与所述极组电气连接;突出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具有所述极柱的一侧,在所述壳体组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突出部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极柱的延伸长度。当电池外壳受到碰撞挤压时,或是电芯结构上极柱所在的一侧受到碰撞挤压时,突出部会先于极柱受力,从而对极柱产生保护作用,进而避免对突出设置的极柱造成挤压,使得极柱位置受力损坏,甚至发生高压短路的现象发生,保证电芯结构高压电联接的安全。电芯结构高压电联接的安全。电芯结构高压电联接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结构及组合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芯结构及组合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组合电池,通常包括外部起到承载保护作用的壳体,以及内置在壳体中若干彼此串联设置的电芯。
[0003]在上述电芯结构中,其电芯极柱的设置位置通常突出于电芯极组的侧部,以便于电芯极柱与外部进行电连接。但是,当组合电池外部的壳体受到碰撞挤压时,或是电芯结构上电芯极柱所在的一侧受到碰撞挤压时,容易对突出设置电芯极柱造成挤压,使得电芯极柱位置受力损坏,甚至发生高压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突出于电芯极组侧部设置的电芯极柱容易受到挤压,使得电芯极柱位置受力损坏的缺陷。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结构,适于设置在电池外壳中,包括:
[0006]极组;
[0007]壳体组件,适于容纳所述极组;
[0008]极柱,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并与所述极组电气连接;
[0009]突出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具有所述极柱的一侧,在所述壳体组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突出部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极柱的延伸长度。
[0010]可选地,所述壳体组件的至少部分向远离所述极柱的方向延伸设置,形成所述突出部。
[0011]可选地,所述突出部的延伸长度与所述极柱的延伸长度的差值h大于3mm。
[0012]可选地,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0013]外壳体,适于容纳所述极组,所述外壳体一侧开口;r/>[0014]盖板,盖设于所述外壳体的开口端,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体共同围合形成适于容纳所述极组的容纳腔。
[0015]可选地,所述外壳体上对应所述极柱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电芯结构还包括:
[0016]正极转接片和负极转接片,分别与所述正极端和所述负极端电气连接,所述正极转接片的部分适于向所述第一通孔延伸设置,所述负极转接片的部分适于向所述第二通孔延伸设置;
[0017]所述极柱包括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外侧,所述正极极柱和所述负极极柱分别与所述正极转接片和所述负极转接片电气连接。
[0018]可选地,所述壳体组件上异于所述极柱的一侧一体成型有防爆阀,所述防爆阀由所述壳体组件的至少部分区域冲压刻槽而成。
[0019]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外侧边缘与所述正极极柱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和/或所述第二通孔的外侧边缘与所述负极极柱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2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组合电池,包括:
[0021]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电芯结构;
[0022]电池外壳,其一侧开口并适于容纳所述电芯结构,至少两个所述电芯结构串联设置在所述电池外壳中。
[0023]可选地,还包括汇流排,电气连接在两个所述电芯结构之间。
[0024]可选地,还包括灌封胶,铺设在所述电芯结构与所述电池外壳之间形成的空隙中。
[0025]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6]1.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结构,适于设置在电池外壳中,包括:极组;壳体组件,适于容纳所述极组;极柱,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并与所述极组电气连接;突出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具有所述极柱的一侧,在所述壳体组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突出部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极柱的延伸长度。
[0027]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结构,在壳体组件上具有极柱的一侧设置突出部,当电池外壳受到碰撞挤压时,或是电芯结构上极柱所在的一侧受到碰撞挤压时,由于在壳体组件的长度方向上,突出部的延伸长度大于极柱的延伸长度,突出部会先于极柱受力,从而对极柱产生保护作用,进而避免对突出设置的极柱造成挤压,使得极柱位置受力损坏,甚至发生高压短路的现象发生,保证电芯结构高压电联接的安全。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突出于电芯极组侧部设置的电芯极柱容易受到挤压,使得电芯极柱位置受力损坏的缺陷。
[0028]2.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结构,所述壳体组件的至少部分向远离所述极柱的方向延伸设置,形成所述突出部。
[0029]突出部一体成型在壳体组件上,相应的壳体组件内部的极组对应壳体组件的形状设置,便于突出部作为优先受力的结构件在电池外壳受到碰撞挤压时,或是电芯结构上极柱所在的一侧受到碰撞挤压时优先受到碰撞挤压,对极柱起到保护作用。将突出部一体成型在壳体组件上,在突出部内部位置也形成了一定空间用于容纳更多的极组,提高电芯结构在电池外壳中的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使得单个电芯结构具有更大的效能。
[0030]3.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结构,所述突出部的延伸长度与所述极柱的延伸长度的差值h大于3mm。
[0031]设置突出部的延伸长度与极柱的延伸长度的差值h大于3mm,确保突出部在电池外壳受到碰撞挤压时,或是电芯结构上极柱所在的一侧受到碰撞挤压时优先受到碰撞挤压,对极柱起到保护作用。
[0032]4.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结构,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体,适于容纳所述极组,所述外壳体一侧开口;盖板,盖设于所述外壳体的开口端,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体共同围合形成适于容纳所述极组的容纳腔。
[0033]外壳体的作用是为极组提供容纳空间,安全防护内部极组;盖板配合外壳体对极组起密封作用。壳体与盖板之间连接方式可采用激光焊接。
[0034]5.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结构,所述外壳体上对应所述极柱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电芯结构还包括:正极转接片和负极转接片,分别与所述正极端和所述负极端电气连接,所述正极转接片的部分适于向所述第一通孔延伸设置,所
述负极转接片的部分适于向所述第二通孔延伸设置;所述极柱包括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外侧,所述正极极柱和所述负极极柱分别与所述正极转接片和所述负极转接片电气连接。
[0035]正极转接片部分适于向第一通孔延伸设置,起到正极外部导电功能,并电气连接正极极柱,通过正极极柱接通外部电路,实现外部导电;负极转接片、负极极柱同理设置。
[0036]6.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结构,所述壳体组件上异于所述极柱的一侧一体成型有防爆阀,所述防爆阀由所述壳体组件的至少部分区域冲压刻槽而成。
[0037]防爆阀在电芯结构过压膨胀至极限时起到泄压作用。极柱与防爆阀不在同一个方向,可以保证热电分离,保证电芯结构热失控后的高压安全。
[0038]7.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结构,所述第一通孔的外侧边缘与所述正极极柱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和/或所述第二通孔的外侧边缘与所述负极极柱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39]第一通孔的结构保证正极转接片的转接引出,第一通孔的外侧边缘为冲压形成沉台结构,沉台的深度与正极极柱的主体板面尺寸保持一直,便于正极极柱以嵌入式进行安装;在沉台位置有一圈凹陷区域,用于放置密封圈,密封圈尺寸设计为高出主体区域1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结构,适于设置在电池外壳(10)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极组(1);壳体组件(2),适于容纳所述极组(1);极柱(3),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2)上,并与所述极组(1)电气连接;突出部(4),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2)上具有所述极柱(3)的一侧,在所述壳体组件(2)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突出部(4)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极柱(3)的延伸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2)的至少部分向远离所述极柱(3)的方向延伸设置,形成所述突出部(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4)的延伸长度与所述极柱(3)的延伸长度的差值h大于3mm。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2)包括:外壳体(21),适于容纳所述极组(1),所述外壳体(21)一侧开口;盖板(22),盖设于所述外壳体(21)的开口端,所述盖板(22)与所述外壳体(21)共同围合形成适于容纳所述极组(1)的容纳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1)上对应所述极柱(3)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形成有第一通孔(211)和第二通孔,所述电芯结构还包括:正极转接片(11)和负极转接片(12),分别与所述正极端和所述负极端电气连接,所述正极转接片(11)的部分适于向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小林梁玉杰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