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95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37
本申请涉及一种管路连接结构,管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第一接管上连接并连通有接管连接件,接管连接件由多个连接凸部沿着接管连接件的周向依次连接而成,且在接管连接件的管口位置,多个连接凸部能够配合形成有外接圆和内切圆,定义外接圆的直径为A,内切圆的直径为B,其中,A>B≥(1/2)*A;第二接管上连接并连通有连接配合件,连接配合件能够贴合于接管连接件并插入至接管连接件内,以将第二接管周向限位于第一接管,并使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接管的强度提高,不易变形,增大了接管之间的接触面积,接管之间不易转动,保证接管的安装角度,且接管不容易发生破裂。不容易发生破裂。不容易发生破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路连接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管路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管路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管路连接结构在制冷系统、采暖系统等设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管路连接结构主要采用接管之间圆形对接或异形对接的方式。然而,采用圆形对接方式的接管之间的接触面少,接管之间装配后容易发生转动,抗振能力小,容易产生变形,连接强度低;采用异形对接方式的接管之间的对接角度不易控制,而且在加工过程中接管对接处容易发生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管路之间接触面积,安装角度容易控制,且抗振能力强的管路连接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管路连接结构,所述管路连接结构包括:
[0006]第一接管,所述第一接管上连接并连通有接管连接件,其中,所述接管连接件由多个连接凸部沿着所述接管连接件的周向依次连接而成,且在所述接管连接件的管口位置,多个所述连接凸部能够配合形成有外接圆和内切圆,定义:所述外接圆的直径为A,所述内切圆的直径为B,其中,A>B≥(1/2)*A;以及
[0007]第二接管,所述第二接管上连接并连通有连接配合件,所述连接配合件能够贴合于所述接管连接件并插入至所述接管连接件内,以将所述第二接管周向限位于所述第一接管,并使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二接管连通。
[0008]可以理解的是,多个连接凸部依次连接令接管连接件形成花状的异形结构,使得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之间的对接角度便于控制,方便管路之间的装配,防止装配后接管之间发生转动,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抗振能力提高,连接强度更高,不易产生变形;并且通过设定多个连接凸部配合所形成的外接圆和内切圆的直径数值关系,防止管路破裂;这种设计便于操作人员能够更正确地安装将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安装在一起,不容易产生操作失误。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连接凸部沿所述第一接管的周向均匀布置。
[0010]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使得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受力均匀,管路不容易产生破裂。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凸部的数量为至少三个。
[0012]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保证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之间足够的接触面积,保证连接强度。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管连接件相对于所述连接配合件部分外翻以形成扩口部,所述扩口部与所述连接配合件之间形成有腔体,用于容纳焊条。
[0014]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方便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之间对接,同时也方便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对接后焊条放置于扩口部和连接配合件之间,保证焊接过程中焊液的渗透性,以提高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管连接件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够作用于所述连接配合件,以对所述连接配合件插入至所述接管连接件内的深度进行限位。
[0016]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保证第二接管在第一接管内的插接深度,从而保证连接强度。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设置为所述接管连接件部分向内挤压并形成有的定位凸泡。
[0018]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接管连接件的部分向内挤压形成定位凸泡,以此具体实现限位部的限位作用。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凸泡沿着所述接管连接件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管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接管设为一体式结构;及,所述连接配合件与所述第二接管设为一体式结构。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管部分挤压变形以形成多个所述连接凸部。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管及/或所述第二接管设置为圆形管。
[0023]由于上述方案的应用,本申请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通过设置多个连接凸部依次连接使接管连接件形成花状的异形结构,从而令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之间的对接角度便于控制,方便接管之间的装配,防止装配后接管之间发生转动,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间的接触面积更大,抗振能力提高,连接强度更高,不易产生变形;并且通过设定多个连接凸部配合所形成的外接圆和内切圆的直径数值关系,防止管路破裂;通过设置扩口部,方便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之间对接,同时也方便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对接后焊条放置于扩口部和连接配合件之间,保证焊液渗透性以提高接管对接的牢固度;通过在接管连接件上设置限位部,保证第二接管在第一接管内的插接深度,从而保证连接强度。这种设计便于操作人员能够更正确地安装将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安装在一起,不容易产生操作失误。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管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第一接管的立体图。
[0028]图3为图1中第一接管的管口边沿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实施例的管路连接结构中的第一接管示意图。
[0030]图5为图4中第一接管的管口边沿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100、管路连接结构;10、第一接管;11、接管连接件;111、扩口部;112、限
位部;1121、定位凸泡;12、连接凸部;20、第二接管;21、连接配合件;200、焊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5]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接管(10),所述第一接管(10)上连接并连通有接管连接件(11),其中,所述接管连接件(11)由多个连接凸部(12)沿着所述接管连接件(11)的周向依次连接而成,且在所述接管连接件(11)的管口位置,多个所述连接凸部(12)能够配合形成有外接圆和内切圆,定义:所述外接圆的直径为A,所述内切圆的直径为B,其中,A>B≥(1/2)*A;以及第二接管(20),所述第二接管(20)上连接并连通有连接配合件(21),所述连接配合件(21)能够贴合于所述接管连接件(11)并插入至所述接管连接件(11)内,以将所述第二接管(20)周向限位于所述第一接管(10),并使所述第一接管(10)与所述第二接管(2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凸部(12)沿所述第一接管(10)的周向均匀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部(12)的数量为至少三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连接件(11)相对于所述连接配合件(21)部分外翻以形成扩口部(111),所述扩口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托华徐翠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盛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