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极片轧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7805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片轧辊,属于电池极片加工技术领域,包括辊身本体,辊身本体上分别设有多个间歇区与涂布区,多个间歇区与涂布区交错设置且外表面平齐,辊身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环,其中一个限位环中部开设有连接槽,另外一个限位环外侧设有连接组件,通过转动第二连接环,由于第二连接环与第一连接环通过伸缩杆连接,第二连接环转动带动第一连接环转动,使得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相向或者相背运动,实现调节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距离的效果,进而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伸入连接槽的深度不同,则两个轧辊本体的间隙距离不同,实现调节两个轧辊本体间隙的效果,同时可以保证两个轧辊本体的间歇区与涂布区一一对应。对应。对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极片轧辊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极片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极片轧辊。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极片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将涂布好粉料的极片采用双轧辊碾压的方式将极片的厚度压薄至工艺尺寸,然而碾压的过程中极片越容易产生褶皱,大多数电池极片加工过程中,并列设置两个轧辊进行碾压极片,通过在轧辊的侧面设置多个与极片上间歇区相对应的间歇区,使轧辊在碾压极片的过程中极片的涂布区和间歇区的受力情况几乎一致,使极片在被碾压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褶皱,但是两个轧辊并列设置,安装过程中需要保证间歇区与间歇区相互对应,避免产生偏移导致涂布区遮挡,两个轧辊的间隙难以调节,难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极片碾压,两个轧辊的间隙决定对极片碾压的厚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池极片轧辊。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池极片轧辊,包括辊身本体,所述辊身本体上分别设有多个间歇区与涂布区,多个所述间歇区与涂布区交错设置且外表面平齐,所述辊身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环,其中一个所述限位环中部开设有连接槽,另外一个所述限位环外侧设有连接组件;
[0006]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转动套设于限位环外侧的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相对一侧均布开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安装槽内部均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伸缩端分别与第二连接环的安装槽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固定端外侧均套设有螺母,所述限位环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圈与第二螺纹圈,所述第一连接环与第一螺纹圈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环与第二螺纹圈螺纹连接。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第一螺纹圈与第二螺纹圈的螺旋方向相反。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螺母的外径大于安装槽的内径。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横截面均为直角梯形且较小端面靠近限位环一端。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连接槽横截面为等腰梯形设置。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多个所述安装槽呈环形阵列分布。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所述辊身本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辊身本体并列设置且间歇区与涂布区一一对应,两个所述辊身本体的连接槽不位于同一侧。
[001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技术中,通过转动第二连接环,由于第二连接环与第一连接环通过伸缩杆连接,第二连接环转动带动第一连接环转动,使得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相向或者相背运动,实现调节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距离的效果,进而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伸入连接槽的深度不同,则两个轧辊本体的间隙距离不同,实现调节两个轧辊本体间隙的效果,同时可以保证两个轧辊本体的间歇区与涂布区一一对应。
附图说明
[0021]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轧辊外观图;
[0022]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轧辊结构示意图;
[0023]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例说明:1、辊身本体;2、间歇区;3、涂布区;4、第一连接环;5、第二连接环;6、伸缩杆;7、螺母;8、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7]一种电池极片轧辊,包括辊身本体1,辊身本体1上分别设有多个间歇区2与涂布区3,多个间歇区2与涂布区3交错设置且外表面平齐,辊身本体1在碾压极片的过程中,使极片与辊身本体1的表面完全贴合,辊身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环8,其中一个限位环8中部开设有连接槽,另外一个限位环8外侧设有连接组件;
[0028]连接组件包括转动套设于限位环8外侧的第一连接环4与第二连接环5,第一连接环4与第二连接环5相对一侧均布开设有多个安装槽,第一连接环4的安装槽内部均设有伸缩杆6,伸缩杆6由滑杆与套筒组成,保证伸缩杆6伸缩的灵敏度,伸缩杆6伸缩端分别与第二连接环5的安装槽内底面固定连接,伸缩杆6固定端外侧均套设有螺母7,限位环8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圈与第二螺纹圈,第一连接环4与第一螺纹圈螺纹连接,第二连接环5与第二螺纹圈螺纹连接;保证第一连接环4和第二连接环5与限位环8连接的稳定性。
[0029]第一螺纹圈与第二螺纹圈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一连接环4和第二连接环5分别与第一螺纹圈与第二螺纹圈,使得第一连接环4和第二连接环5同步相向或者相背运动。
[0030]螺母7的外径大于安装槽的内径;螺母7用于实现对第一连接环4的限位,避免第一连接环4偏移。
[0031]第一连接环4与第二连接环5横截面均为直角梯形且较小端面靠近限位环8一端;保证第一连接环4和第二连接环5一端可以抵接在连接槽内壁。
[0032]连接槽横截面为等腰梯形设置;使得第一连接环4和第二连接环5与连接槽的接触面积较小,进而有效减小第一连接环4和第二连接环5与连接槽之间的摩擦力。
[0033]多个安装槽呈环形阵列分布;保证第一连接环4与第二连接环5连接的稳定性,使
得第二连接环5转动可以带动第一连接环4同步转动,同时可以带动伸缩杆6伸出或者收缩,实现改变第一连接环4与第二连接环5距离的效果。
[0034]辊身本体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辊身本体1并列设置且间歇区2与涂布区3一一对应,两个辊身本体1的连接槽不位于同一侧;保证两个辊身本体1的第一连接环4和第二连接环5与连接槽相互对接,进而保证间歇区2与涂布区3保持一一对应。
[0035]工作原理:使用时,当需要调节两个轧辊本体1之间的间隙时,工作人员转动第二连接环5,由于第二连接环5与第一连接环4通过伸缩杆6连接,所以第二连接环5转动带动第一连接环4转动,第一连接环4与第二连接环5转动分别通过与第一螺纹圈与第二螺纹圈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连接环4与第二连接环5相向或者相背运动,改变第一连接环4与第二连接环5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第一连接环4与第二连接环5伸入连接槽的深度不同,即两个轧辊本体1之间的距离不同,实现改变压辊本体1之间间隙的效果,同时,通过第一连接环4和第二连接环5与连接槽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连接环4和第二连接环5与连接槽内壁接触,进而保证两个轧辊本体1的间歇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极片轧辊,包括辊身本体(1),所述辊身本体(1)上分别设有多个间歇区(2)与涂布区(3),多个所述间歇区(2)与涂布区(3)交错设置且外表面平齐,所述辊身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环(8),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环(8)中部开设有连接槽,另外一个所述限位环(8)外侧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转动套设于限位环(8)外侧的第一连接环(4)与第二连接环(5),所述第一连接环(4)与第二连接环(5)相对一侧均布开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第一连接环(4)的安装槽内部均设有伸缩杆(6),所述伸缩杆(6)伸缩端分别与第二连接环(5)的安装槽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6)固定端外侧均套设有螺母(7),所述限位环(8)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圈与第二螺纹圈,所述第一连接环(4)与第一螺纹圈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环(5)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跃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铮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